物联网感知层轻量级认证技术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对物联网研究的不断深入,物联网及其相关应用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然而其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并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作为一个多网并存的异构融合网络,物联网不但存在着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等共有的安全问题,还存在一些其独有的安全问题,如用户的隐私保护问题、网络的安全认证和访问控制问题、信息的安全存储和管理问题等。其中,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如果没有有效的安全认证机制,攻击者可以使用具备强大续航能力、优异存储和计算能力的设备对部署在感知网络中数量庞大且存储和计算能力十分有限的感知节点进行攻击,进而解析出感知节点的身份信息和隐私信息,并对感知层采集的信息或数据造成很大的安全威胁。因此,研究适用于物联网感知层的轻量级认证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在研究现有物联网认证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适用于物联网感知层的轻量级认证协议,实现了对感知节点的身份信息和感知网络中广播消息的安全、高效认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提出了一个基于身份签名的物联网轻量级认证协议(Lightweight Identitybase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without Bilinear Pairings,ID-based LAP)。该认证协议中感知节点的私钥由两个可信第三方共同生成,任意一方都无法获得节点的全部私钥信息。这样即使其中一方被攻陷,攻击者也无法得知感知网络中感知节点的完整私钥,从而解决了传统基于身份签名的认证协议中的密钥托管问题。而且,签名生成和签名验证过程无需双线性对运算,大大减小了计算开销,并将批量验证算法和无效消息查找(Invalid Message Search,IMS)算法引入其中。(2)提出了一个基于无证书的物联网轻量级认证协议(Lightweight Certificateless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without Bilinear Pairings,CL-LAP)。该认证协议既没有基于PKI的认证协议中证书开销大和管理困难的问题,又不存在传统基于身份签名的认证协议的密钥托管问题;签名生成和签名验证过程无需双线性对运算,大大减小了计算开销,并引入了批量验证算法和IMS算法。(3)基于椭圆曲线上离散对数问题求解的困难性,本文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证明了所提出轻量级认证协议ID-based LAP和CL-LAP能够抵抗适应选择消息攻击和适应选择身份攻击,进而能够抵抗假冒攻击、伪造攻击、信息篡改、重放攻击等物联网感知层中常见的攻击手段。最后,对所提出的两个轻量级认证协议进行了性能仿真,对它们的认证效率进行了测试,并与现有的同类型认证协议进行了性能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轻量级认证协议ID-based LAP和CL-LAP计算和通信开销小,适用于存储和计算能力受限的物联网感知层。
|
|
|
|
1 |
张强;刘毅;赵佳;;物联网感知层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A];第28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
2 |
朱林;何建新;;基于物联网的计量检测技术[A];2013年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
3 |
杨金凯;;浅析物联网发展现状[A];2013年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
4 |
张申;;感知矿山物联网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7:物联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C];2010年 |
5 |
冯军;;物联网技术在燃气行业工商客户管理的应用研究[A];2016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
6 |
刘辉;季海峰;王四新;王晶;张董燕;单达聪;王雅民;;物联网技术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技术分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
7 |
郝东东;高艳东;展美宁;;物联网在煤矿的应用分析[A];安全高效矿井机电装备及信息化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
8 |
肖克辉;肖德琴;周权;;农业物联网实验室建设[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
9 |
李明凡;张红领;;北斗系统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A];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与繁荣2011[C];2011年 |
10 |
郭巍杰;;物联网公共信息港与智慧城市[A];2016年新产经论坛论文集[C];2016年 |
11 |
史瑞芝;杨坤;苏强;周啸;;物联网技术在食品朔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A];2013中国食品包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
12 |
朱育红;;感知农业物联网的智慧气象信息[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2 提升气象科技水平,保障农业减灾增效论文集[C];2017年 |
13 |
郗大江;文晓东;;物联网技术探讨[A];2019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9年 |
14 |
罗林万;;基于物联网的大数据量实时信息交换思路构架[A];2016广东通信青年论坛专刊[C];2016年 |
15 |
吴文炤;;方兴未艾的电力物联网[A];2012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优秀论文专辑[C];2012年 |
16 |
王长临;李建设;;物联网中以人体为目标的重要形式——身联网[A];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9年 |
17 |
郭立川;刘汝国;;论物联网在医院搬迁过程中能起到作用[A];第二十九届中国(天津)2015’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
18 |
李玮;;致力于物联网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7:物联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C];2010年 |
19 |
王勇强;伦庆忠;王永宝;;煤矿物联网——走在探索的路上[A];山东煤炭学会工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2011年度工作会议暨物联网技术推进煤矿信息化学术论坛学术论文集[C];2011年 |
20 |
李艳;;物联网在煤矿中的应用[A];山东煤炭学会工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2011年度工作会议暨物联网技术推进煤矿信息化学术论坛学术论文集[C];201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