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材料和器件特性及其辐照效应的研究
【摘要】:
目前SiC作为一种在抗辐照领域有着巨大应用前景的极端电子学材料而倍受
人们关注。为了能充分发挥SiC抗辐照的优势和潜力,本文首先对SiC区别于常
规半导体的特性作了系统的研究:
用单粒子Monte Carlo方法研究了6H-SiC的电子输运规律,模拟的结果体现
了6H-SiC具有良好的高温和高场特性以及迁移率的各项异性,其横向迁移率和
纵向迁移率相差近5倍。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的对比说明了对6H-SiC输运特性
的模拟是正确的。
把Frenkel-Pool效应引入了对SiC MOS表面空间电荷区杂质不完全离化的分
析,并建立起了在电场作用下SiC杂质离化的新的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电场
的作用会使析冻效应减弱。文中还提出了一个新的SiC MOSFET反型层薄层电荷
数值模型。对于SiC MOSFET,杂质不完全离化的影响主要在亚阈区。
在辐照的位移效应方面:
从理论上对电子辐照在4H-SiC中引入的缺陷数量和各种缺陷能级进行了计
算和分析,其中只有EH6/EH7缺陷能级在SiC中起着有效的复合中心的作用。
采用了SRH模型来估计电子辐照下4H-SiC的少子寿命,并最终给出电子辐照下
4H-SiC少子寿命损伤系数的模型。结合具体的试验条件,证明了所得出的电子辐
照4H-SiC少子寿命损伤系数的模型是合理的。
对SiC JFET的电参数如电子浓度,迁移率,电阻率和空间电荷区密度在中子
辐照下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子辐照下6H-SiC JFET的器件模型,利用此
模型对SiC JFET在室温和300℃时的辐照响应进行模拟的结果和实验值相符。
提出了中子辐照下SiC pn结电特性退化的新的理论,pn结耗尽区中的辐照陷
阶在耗尽区电场的作用下热发射效应得到加强,从而导致pn结正偏和反偏时的
复合电流和产生电流的改变。推导了辐照后SiC pn结理想因子与外加电压的关
系,并给出了SiC pn结中子辐照电特性退化的模型,从而很好解释了SiC pn结
辐照后出现的电特性退化的现象。
在辐照的电离效应方面,研究了辐照在SiC MOS氧化层中引入的陷阱电荷对
MOS沟道反型层迁移率的影响。
先推导了一种SiC反型层表面粗糙散射的指数模型,研究证明应用此模型能
够更精确地研究SiC MOS沟道载流子的输运规律。当有效横向电场较低时,库仑
散射在SiC反型层的电子输运中起主要散射作用,而当有效横向电场升高时,表
面粗糙散射的作用会变得愈来愈显著。
接着在尺寸量子化的条件下,提出了一种综合的SiC反型层库仑散射的解析
SIC材料和器件特性及其辐照效应的研究
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栅氧化层电荷、界面态电荷、沟道电离杂质电荷的作用以及
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对6H-SIC反型层迁移率进行的Monie Caro模拟结果表明,
库仑中心的相关性,库仑电荷量及电荷中心和 SIC侣。界面之间的距离都对SIC
MOS沟道迁移率产生着影响。
在实验上首次对6H-SIC MOS结构的电特性及其辐照引起的电参数退化进行
了研究,结果说明:在氧化层电场较高时是Fowler-Nordheim隧穿电流决定着SIC
MOS结构的漏电流。当氧化层中存在较强电场时,电离辐照对S汇 MOS电容的
影响会更明显,SIC MOS器件比 St器件具有更好的抗 Y辐照的能力。
|
|
|
|
1 |
朱志文;李金良;计敏;伍锋;邓履清;杨璠;;1.3μm InGaAsP/InP全金属化耦合封装侧面发光二极管[J];半导体光电;1991年02期 |
2 |
陈立辉;;浅析基片材料对声表面波(SAW)器件的影响[J];宁夏机械;2003年04期 |
3 |
郑允宝;;光子晶体光纤及其非线性功能器件特性[J];科技资讯;2009年05期 |
4 |
杨志鸿,王树堂,曾靖,朱龙德,孙捷,夏彩虹,沈戎,归强;MOCVD生长的平面型InGaAs/InP PIN光电探测器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3年02期 |
5 |
鲁光海;王兵;刘川;;硅16元线列探测器[J];半导体光电;1993年01期 |
6 |
黄醒良,方晓明,陆卫,沈学础,李言谨,袁诗鑫,周小川;GaAs/AlGaAs多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特性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3年04期 |
7 |
;电真空器件[J];电子科技文摘;2006年02期 |
8 |
吴承龙;杨建红;贾水英;蔡雪原;盛晓燕;;有机非挥发存储器件:浮栅结构有机薄膜晶体管[J];电子器件;2011年04期 |
9 |
河村力,辛水库;硅中微缺陷及器件特性(上)[J];微电子学;1980年05期 |
10 |
;新的应用程序使射频平衡器件特性的测量超过1GHz[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1998年03期 |
11 |
;采用绝缘型封装的沟道型功率MOSFET在低压车用驱动电路中的应用[J];电力电子;2005年04期 |
12 |
高新江;张秀川;陈扬;;InGaAs/InP SAGCM-APD的器件模型及其数值模拟[J];半导体光电;2007年05期 |
13 |
孙彦卿;石广元;;VLSI设计中的可靠性问题[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
14 |
孙海燕;;GaN基HEMT器件特性建模及表征方法研究[J];电子世界;2011年07期 |
15 |
何丁;;一种新的保护膜[J];微纳电子技术;1975年12期 |
16 |
张桂成,吴征;氧对GaAs/GaAlAs发光材料和器件特性的影响[J];传感器技术;1987年Z1期 |
17 |
;通用工艺与设备[J];电子科技文摘;2002年01期 |
18 |
;采用BF_2注入基区加快速热处理工艺的30GHzf_T亚微米双层多晶硅双极技术的工艺和器件特性表征[J];微电子学;1994年02期 |
19 |
王成;ZnS:TbOF薄膜结晶性及不同复合绝缘层绿色ACTFEL器件特性的研究[J];光电子技术;1997年03期 |
20 |
;其它工艺与设备[J];电子科技文摘;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