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无线电中的信号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
所谓软件无线电,就是利用软件实现通信中无线电台的各种功能,是无线电台从模拟过渡到数字之后的又一次变革性地飞跃。软件无线电是对无线传输系统的革命,它将使通信终端大大减小对硬件的束缚,被称为“无线电世界的个人计算机”。软件电台将广泛地应用于电信、交通、经贸等行业和军事领域,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本文主要针对软件无线电中的信号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1.对软件无线电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利用欠采样和多速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将任意中频信号下变频到某一固定低中频或者基带。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实现在高中频上进行AD变换,从而提高了无线电台软件化程度。并提出了一种实用的软件无线电台结构,设计出了基于两种DSP芯片的硬件平台,可以支持100MHz以下任意中频频率信号的处理。
2.针对各种调制制式信号的特点,完成了包括AM、FM、M-DPSK、FSK、MSK等信号的软件调制解调算法。本文所提出的通用数字调制解调算法,只需要事先确定信号制式和一些参数,就可以实现对所有与相位有关的调制信号(包括M-DPSK、FSK及MSK等)的处理,数据速率可以在2Mb/s以下范围内任意变换。软件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
3.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MSE)准则的通用码元定时同步算法。该算法首先对信号采样点进行预解调,计算出各个样点的解调误差,选取均方误差最小的样点作为准最佳判决点。然后进行内插处理,或者估计出定时误差进行修正,最终得到最佳判决时刻进行解调。该算法通用性强,利用有限的运算资源能够有效地实现不同数字信号的码元同步。
4.提出了一种同样基于MMSE准则的自适应信道估计和补偿算法。算法利用信号的自相关特性,在最佳判决时刻可以准确地估计出信道的质量(包括定时误差、频率偏移、衰落、相位畸变等等)。同时利用估计出的信道质量参数对输入信号进行相应地补偿,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该算法与解调和同步结合在一起,利用它们的计算结果进行信道估计。耗费的运算资源少。
5.研究并实现了适合软件无线电的新型调制方式—变速率QAM调制。本文对其基本原理和性能进行了详尽地分析,并给出了实用实现方案。变速率QAM系统根据信道的传输质量自适应地调整信号的传输速率,在保证可靠的接收质量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频谱利用率,从而增加系统容量。
|
|
|
|
1 |
秦荣;前景光明的软件无线电技术[J];现代电信科技;1999年03期 |
2 |
陈鹏举,陈旭,武传华,许士敏,程水英;软件无线电全景侦察技术[J];舰船电子对抗;2001年04期 |
3 |
岳晓杰;软件无线电技术及其在3G中的应用[J];现代通信;2001年10期 |
4 |
吕盛,费元春;DSP+DDS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J];通信技术;2003年05期 |
5 |
京湘;软件无线电所引起的设计问题[J];电子产品世界;2004年11期 |
6 |
潘胜;软件无线电技术在雷达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5年04期 |
7 |
常学光;;软件无线电在无线电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无线电;2008年04期 |
8 |
;Octasic公司公布世界首款基于全软件无线电GSM/EDGE无线基站基带解决方案[J];电子技术应用;2009年06期 |
9 |
沈越泓,益晓新,李兴国;发展我国的软件无线电技术[J];军事通信技术;1997年02期 |
10 |
宋晓勤,林福华;软件无线电中的A/D转换[J];数字通信;1998年03期 |
11 |
吴昊,郑志彬,张乃通;软件无线电[J];遥测遥控;1998年06期 |
12 |
吴定雪,范文萍;软件无线电系统上变频器的设计[J];电讯技术;2000年02期 |
13 |
钱团结,章晓霞,陈离;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数字电视中的应用[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4 |
王文艺,黄文准,夏牧;软件无线电的新进展[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15 |
黄智伟;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J];中国数据通信;2002年02期 |
16 |
赵明忠;短波软件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DSP技术[J];现代电子技术;2002年12期 |
17 |
李文华;软件无线电基本原理及其主要技术[J];现代电信科技;2002年11期 |
18 |
卢昌龙;软件无线电及其在3G移动通信中的应用[J];广东通信技术;2003年03期 |
19 |
陆春平,陈曦;软件无线电与数字电视[J];中国有线电视;2004年05期 |
20 |
余超;小卫星便携式地面站软件无线电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红外;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