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附加性质的数字签名技术及应用研究
【摘要】:数字签名可以解决否认、伪造、篡改以及冒充等网络数据传输和存储中的重要安全需求, 因此它在网络化的信息传输时代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主要研究了适用于有特殊需求场合的具备附加功能的数字签名中的代理签名、消息可恢复式签名以及认证加密体制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应用, 对一些数字签名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设计了一些具有附加功能的数字签名. 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提出一类新的代理多重签名体制, 为多人签名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解决方案.多个原始签名人可以分别将他们的数字签名权力委托给各自的代理签名人, 使得这些代理签名人可以联合生成一个能够代表所有原始签名人的数字签名.
(2) 引入了匿名代理签名的概念, 讨论了在代理签名人不希望接收者能够从接收到的代理签名直接确定出他的代理签名人身份时, 代理签名人真实身份的隐匿问题. 设计了一个安全的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可追踪匿名代理签名.
(3) 指出Tang等人的基于离散对数的代理盲签名方案不满足代理签名的不可伪造性和代理签名人普通签名的基本的不可伪造性. 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成功进行了两类伪造攻击. 提出了一个改进方案.
(4) 针对另一类面向群体的签名方案–群签名方案, 对群签名与代理签名的相似性进行了比较, 为了解决群签名中的两个棘手问题: 群成员的撤销和群大小动态变化问题,借鉴代理签名的思想提出了一类群大小可变的群签名方案, 随时可以增加和删除成员, 使得群大小不受限制.
(5) 运用基于身份的密码学相关知识, 设计了一个安全的基于身份的代理签名方案,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身份的多重代理签名方案和多重代理盲签名方案, 并对它们的可能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
(6) 对Zhang等人的基于身份的环签名方案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一个伪造攻击. 提出了两类新的保证无条件匿名的代理签名方案–代理环签名方案和无条件匿名代理签名方案. 代理环签名方案使得代理签名人在保障匿名性的条件下代表原始签名人行使签名权力, 但是签名人的匿名性无法被打开. 无条件匿名代理签名是在可追踪匿名代理签名的基础上的改进, 使得匿名性不可追踪.
(7) 对一个消息可恢复式签名方案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成功给出了两类伪造攻击. 之后针对认证加密技术所需具备的不可否认性性质, 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公开可验证
|
|
|
|
1 |
毛卫霞;李志慧;薛婷;;基于身份的强指定验证人签名方案[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年02期 |
2 |
左为平;王彩芬;樊睿;蓝才会;;一种基于身份的代理多重签名方案[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3 |
杜焕强;吴铤;叶春涛;;基于身份的代理盲签名[J];计算机应用;2007年11期 |
4 |
许金芳;高德智;刘树栋;;对一个改进的指定验证者代理签名方案的攻击[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
5 |
王勇兵;卢晓杰;张建中;;一种基于身份的代理聚合签名方案[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6 |
王艳;于佳;李大兴;;前向安全的基于身份代理签名方案[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年21期 |
7 |
李梦东;丁文君;;防止密钥暴露的代理签名方案[J];计算机应用;2011年S1期 |
8 |
李继国,曹珍富,张亦辰,李建中;代理多重签名方案的密码分析与修改[J];高技术通讯;2003年04期 |
9 |
钱海峰,曹珍富,薛庆水;基于双线性对的新型门限代理签名方案[J];中国科学E辑;2004年06期 |
10 |
杨磊;周轶武;李益发;;一个改进的多重代理多重签名方案[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11 |
杨淑娣;王世亮;刘小靖;;基于椭圆曲线的代理签名体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
12 |
杨淑娣;孔祥立;;基于椭圆曲线的代理签名体制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3 |
王泽成,斯桃枝,李志斌,周振江;基于身份的代理签名和盲签名[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23期 |
14 |
杜红珍;一个新的基于椭圆曲线上的代理签名方案[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15 |
祁明,韩亮;代理签名与阈下信道的封闭[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年12期 |
16 |
伊丽江,白国强,肖国镇;代理多重签名[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年02期 |
17 |
张琦,谢琪;对一种多重代理多重签名体制的改进[J];计算机时代;2004年11期 |
18 |
杜红珍,张建中;一种性能良好的基于椭圆曲线上的代理签名方案[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年11期 |
19 |
朱黎宏;;一个具有前向安全特性的代理签名算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年08期 |
20 |
谭作文,刘卓军;一个前向安全的强代理签名方案[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3年04期 |
|
|
|
|
|
1 |
陶羽;李子臣;杨亚涛;郑昕;;多变量代理签名方案的研究与设计[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2 |
张金全;刘焕平;;对一个代理盲签名方案的分析[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
3 |
闫玺玺;李子臣;;可代理的传递签名方案[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
4 |
殷新春;陈决伟;汪彩梅;;来自双线性配对的前向安全的代理签名方案[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
5 |
齐惠玲;;全息电子病案管理在我院的应用[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2届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
6 |
夏祥胜;洪帆;崔国华;;一个前向安全的代理签名方案的分析与改进[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
7 |
王晓玲;;具有消息恢复特性的代理盲签名研究[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
8 |
黄奕芝;王常吉;;一种新的代理门限环签名方案[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
9 |
刘广亮;王文德;;一种新的代理多重签名方案[A];山东省计算机学会2005年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5年 |
10 |
殷新春;欧付娜;;可收回代理权的代理多签名方案[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