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无线电和OFDM系统中的同步技术研究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实现B3G/4G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正在研究的热点技术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输入多输出(MIMO)、软件无线电技术等。同步问题是通信信号处理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其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基带信号处理算法的性能。本文则主要研究了OFDM系统中的载波频偏估计问题和软件电台中的单载波突发信号同步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提出一种基于ML准则的OFDM整数倍频偏估计方法,其充分利用了频域两个连续的OFDM数据码元序列之间的差分信息。通过理论分析表明,无论是在AWGN信道还是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情况下,新的ML估计方法的性能都要优于传统的SC估计方法。
2.研究了多径传播环境中基于循环前缀的ML联合同步方法的相关长度对同步估计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部分相关的PCPML算法,其首先利用子空间分解技术动态跟踪多径信道变化,然后实时计算出最佳相关长度用于码元定时和频率偏差估计。仿真结果证明,与基于全部相关的ACPML算法相比,新的PCPML算法可以有效地抑制多径传播对同步估计性能的影响,避免地板效应的出现,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同步估计性能。
3.开发了OFDM系统和信号的MV分析模型。MV模型以严格的数学形式定义了OFDM信号从发射到接收经历的各个过程,并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如虚载波、载波频偏、多径信道和信道阶数大于循环前缀等。基于MV表示形式的OFDM频域接收信号模型有助于分析OFDM系统中的ICI和ISI等问题。OFDM时域接收信号模型的MV推导形式清楚展现了OFDM信号模型和等距线阵信号模型的相似之处,这启发了利用DOA估计方法进行OFDM频偏估计的思路。
4.通过分析表明基于虚载波的OFDM频偏估计模型可以等价为阵列信号处理中的等距线阵DOA估计模型。这个重要的结论为解决OFDM频偏估计问题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因为只是简单的利用多种已有的DOA估计方法就可以得到多种频偏估计方法。
5.结合等价模型中OFDM等价方向矩阵的特有结构,并以DOA估计中的DML方法为基础,提出了四种新的OFDM频偏估计方法。这四种方法或者具有高的计算效率,或者具有好的估计性能。
6.研究了一种基于鉴频检测和FFT的GMSK突发信号的联合同步方法。提
|
|
|
|
1 |
熊俊俏;沈浩;杨志方;;FH/OFDM通信系统发射单元的研制[J];通信技术;2010年08期 |
2 |
姚梁;;基于ADI TigerSHARC DSP的OFDM收发信机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新通信;2007年15期 |
3 |
刘伟;魏迎春;;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广西通信技术;2011年02期 |
4 |
杨俊;;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的关键技术[J];科技资讯;2008年36期 |
5 |
胡修林;刘智鹏;杨志专;徐华春;;同频带OFDM+AM传输系统方案研究与仿真[J];电讯技术;2006年02期 |
6 |
王锦山,赵建平,李树宏;多模移动终端芯片设计[J];中兴通讯技术;2005年05期 |
7 |
徐赟;;通过软件无线电的架构加速无线技术的开发与测试[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9年09期 |
8 |
秦荣;前景光明的软件无线电技术[J];现代电信科技;1999年03期 |
9 |
陈鹏举,陈旭,武传华,许士敏,程水英;软件无线电全景侦察技术[J];舰船电子对抗;2001年04期 |
10 |
岳晓杰;软件无线电技术及其在3G中的应用[J];现代通信;2001年10期 |
11 |
吕盛,费元春;DSP+DDS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J];通信技术;2003年05期 |
12 |
京湘;软件无线电所引起的设计问题[J];电子产品世界;2004年11期 |
13 |
潘胜;软件无线电技术在雷达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5年04期 |
14 |
常学光;;软件无线电在无线电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无线电;2008年04期 |
15 |
;Octasic公司公布世界首款基于全软件无线电GSM/EDGE无线基站基带解决方案[J];电子技术应用;2009年06期 |
16 |
初建朋;李小进;赖宗声;;802.11a频率同步和信道估计的分析及ASP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7年09期 |
17 |
沈越泓,益晓新,李兴国;发展我国的软件无线电技术[J];军事通信技术;1997年02期 |
18 |
宋晓勤,林福华;软件无线电中的A/D转换[J];数字通信;1998年03期 |
19 |
吴昊,郑志彬,张乃通;软件无线电[J];遥测遥控;1998年06期 |
20 |
吴定雪,范文萍;软件无线电系统上变频器的设计[J];电讯技术;200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