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直觉模糊推理的态势与威胁评估研究
【摘要】:未来作战环境的信息是海量的、复杂的、高度分布和冗余的。作战单元需要访问战场的融合信息,形成正确的战场感知,及时准确地理解战场态势,评估敌方威胁,了解敌方企图和能力,并迅速进行决策。因此,高层信息融合的态势与威胁评估研究必须面向军事决策。对此,直觉模糊集(IFS)理论提供了新的求解途径和方法。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IFS这一崭新的数学工具,对态势和威胁评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针对Zadeh模糊集(ZFS)的各种拓展,阐明了IFS到ZFS的变换,IFS与Vague集的等价关系;证明了L-IFS到L-模糊集,区间值IFS到L-模糊集,区间值模糊集到IFS,IFS到区间值IFS之间变换的等价性。定义了直觉模糊语义算子,揭示了IFS时态逻辑算子及其扩展运算性质。揭示了直觉模糊关系的自反性、对称性及传递性,证明了直觉模糊合成运算也具有结合律,阐明了Atanassov算子对于直觉模糊关系性质的影响。
其次,针对直觉模糊逻辑(IFL)推理与命题演算,提出一种逻辑真值合成方法;基于均衡状态假设,导出作为特例的对称合成方法,从而使IFL与Zadeh模糊逻辑(ZFL)具有了相同的逻辑演算形式。针对直觉模糊条件推理,给出了蕴涵式、条件式、多重式、多维式及多重多维式推理等合成运算公式。针对带有可信度因子的IFL推理,分析了规则中的可信度因子传播对结论可信度的影响,给出了相关的计算结论真值的公式。针对直觉模糊近似推理,给出了推广的取式推理、拒式推理及假言推理等的合成运算公式。提出一种利用求传递闭包来构造直觉模糊等价矩阵的方法,证明了直觉模糊相似矩阵定理及传递闭包定理。提出一种利用真值限定的直觉模糊推理方法,给出了相关的推理合成运算公式。
第三,针对战场态势评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直觉模糊决策的态势评估方法。首先,面向态势理解,将战场态势评估归结为一综合评价问题,建立了归一化的直觉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接着,建立了战场态势评估指标体系,讨论了评判指标的效用值计算等度量问题和指标值的规范化方法。给出了利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来确定和计算指标权重向量的方法。然后,通过电子战、防空反导、空防对抗等联合防空作战过程的战场态势评估实例,表明该方法对当前战场态势可给出有效的综合评价和理解,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第四,针对威胁评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直觉模糊推理的威胁评估方法。首先,分析了联合防空作战中空天来袭目标影响威胁评估的主要因素及威胁评估的不确定性,建立了威胁评估功能模型及威胁程度量化等级。其次,建立了输入状态变量的属性函数及系统推理规则,设计了推理算法。分析了规则库中所包含规
|
|
|
|
1 |
蔡茹;雷英杰;申晓勇;曹珊;;带有可信度因子的直觉模糊近似推理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0年07期 |
2 |
王瑾;李弼程;黄洁;;基于直觉模糊推理的态势理解方法[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
3 |
林剑;雷英杰;;基于直觉模糊ART神经网络的群事件检测方法[J];计算机应用;2009年01期 |
4 |
申晓勇;雷英杰;蔡茹;姬云;;直觉模糊集合数据的聚类有效性分析[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9年04期 |
5 |
雷英杰,王涛,赵晔,汪竞宇;直觉模糊匹配的语义距离与贴近度[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6 |
龚艳冰;丁德臣;何建敏;;一种基于直觉模糊集相似度的多属性决策方法[J];控制与决策;2009年09期 |
7 |
朱旦晨;刘升贵;;直觉模糊集在关系数据库函数依赖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09年12期 |
8 |
黎湘,庄钊文,郭桂蓉;模糊自组织神经网络及其在信息融合目标识别中的应用[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9 |
章新华,林良骥,王骥程;目标识别中信息融合的准则和方法[J];软件学报;1997年04期 |
10 |
袁南儿,杨东勇,林毅;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
11 |
何兵;基于分类及不确定墒的DS证据合成及判决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10期 |
12 |
陈俊风,景方,孙华;B样条模糊神经网络在信息融合中的应用[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13 |
张杰林,刘德长,曹代勇;基于信息融合的铀矿床遥感数据挖掘技术[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4年02期 |
14 |
梁志恒,杜庆东;应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燃煤锅炉供热自动控制系统[J];工业锅炉;2004年06期 |
15 |
陈东,吴文华;模糊信息融合在电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4年06期 |
16 |
许任洲,李训诰;基于距离的目标运动分析方法研究[J];仪器仪表用户;2005年01期 |
17 |
江红,张炎华,赵忠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时间不确定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18 |
吴宏岐;周妮娜;张正喜;;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的信息融合技术研究[J];信息技术;2006年03期 |
19 |
汪永东;陈颖;;模糊证据理论及其在信息融合中的应用[J];工矿自动化;2006年05期 |
20 |
何友;薛培信;王国宏;;一种新的信息融合功能模型[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