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信号自适应波束形成与参数估计算法研究
【摘要】:
空间信号自适应波束形成与参数估计是阵列信号处理中的两个主要研究内容。其在雷达、声纳、地震探测、电子侦察、射电天文等领域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不同应用背景和实际环境中空间信号自适应波束形成和参数估计问题。给出了一些有效的算法,并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进行了验证。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域的二维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将标准的Capon波束形成(Standard Capon Beamforming, SCB)算法的高维权向量分解成两个低维权向量的Kronecker积的形式,通过双迭代算法求解两个低维权向量,再还原成所需的高维权向量。由于使用的数据矩阵维数比SCB算法的相关矩阵维数大大降低,相同情况下用较小的快拍可得到较优的采样数据矩阵的估计,使得所给算法在小快拍下性能优于标准的SCB波束形成算法。分解的两个权向量维数明显降低,使用数据矩阵也避免了大维数采样协方差矩阵的求逆,计算量显著减小。理论上详细分析并对比了所提算法和经典Capon法的计算量。仿真实验对所给算法的收敛速度、方向图、信噪比及快拍变化下的输出信干噪比、指向误差变化下的输出信干噪比等性能进行了研究。
2.针对高斯白噪声环境,提出一种非酉联合对角化算法估计二维频率。利用二维数据的旋转不变性,构造四个具有对角结构的数据矩阵,在时域进一步扩展,形成一组对角结构的数据矩阵。通过数据矩阵组的联合对角化,实现二维频率的估计,所得二维频率能自动配对。相对最近提出的多阶段分解与重构算法,该方法每步迭代具有精确的最小二乘闭式解,消除了多阶段算法的累积误差,提高了估计精度。在理论上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渐近收敛性。
3.推广了上述非酉联合对角化算法,并将其应用到波达方向估计和谐波恢复中。利用平移不变阵列信号子空间的旋转不变性,构造一组具有对角结构的空时相关矩阵。为抑制噪声、减少计算量并加快收敛速度,对矩阵组降维处理,利用降维后相关矩阵组的结构信息,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建立二次代价函数,提出一种新的三迭代算法(TIA)求解波达方向。谐波恢复中也有类似的结构信息,利用TIA算法同样可恢复谐波信号。所求的波达方向和恢复的谐波频率均不需要配对算法支持,能实现自动配对。仿真结果证实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所提的TIA算法是上述非酉联合对角化算法的进一步推广,其右对角化因子矩阵具有多样性,可解决更广泛的一类问题。
4.在任意平面阵列下提出一种二维波达方向跟踪算法。由于引入了辅助变量,使得该算法可用于色噪声下的波达方向跟踪。该方法采用秩1更新结构,构造两个无约束的代价函数,求其递归最小二乘解获得信号子空间。为了简化运算,将推导过程进行了两次近似,运算复杂度显著降低。最后对跟踪结果正交化,获得了良好的正交性。理论上计算并对比了本章算法和经典的EIV-PAST算法的计算量。仿真实验在快变化和慢变化两种情况下对所提算法和EIV-PAST算法的跟踪结果进行了观察。对两种算法跟踪的信号子空间的误差、子空间夹角、正交性误差进行了对比。
|
|
|
|
1 |
吕泽均,肖先赐;一种新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3年05期 |
2 |
杨莘元,陈四根,郝敬涛;相干条件下自适应波束形成性能研究[J];宇航学报;2004年05期 |
3 |
沈克勤;一种联合空时分组编码和自适应波束形成的方法(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5年03期 |
4 |
何劲;刘中;;脉冲噪声环境中鲁棒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J];电子学报;2006年03期 |
5 |
廖桂生;刘宏清;敖珺;;多普勒信号的稳健盲自适应波束形成[J];电波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
6 |
苏帅;冯杰;孙超;;空域预滤波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J];声学技术;2008年01期 |
7 |
郑超;高恒;丁若梁;;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研究[J];电子元器件应用;2012年08期 |
8 |
朱德智;吕新正;黄鹤;;零陷加深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2年04期 |
9 |
王录涛;金钢;徐红兵;王文平;;基于稀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的非线性自适应波束形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9期 |
10 |
陈明建;罗景青;阮怀林;吴世龙;;频率响应软约束的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年12期 |
11 |
史英春;钟子发;邹翔;张旻;;基于范数优化的对角加载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3年01期 |
12 |
H.Cox;向大威;;自适应波束形成中的敏感性分析[J];水声译丛;1975年02期 |
13 |
宫先仪;自适应波束形成的本征结构方法[J];声学与电子工程;1988年02期 |
14 |
陈晓初,冷梅;自适应波束形成权递推算法及其脉动阵实现[J];电子科学学刊;1997年06期 |
15 |
张林让;廖桂生;保铮;;基于协方差矩阵非线性函数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S1期 |
16 |
廖桂生,保铮,张林让;基于特征结构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新算法[J];电子学报;1998年03期 |
17 |
张林让,保铮,廖桂生;利用多普勒信息提高自适应波束形成的稳健性[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
18 |
张林让,廖桂生,保铮;基于多普勒信号的盲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J];电子学报;1999年06期 |
19 |
李荣锋,王永良,万山虎;一种在主瓣干扰条件下稳健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年07期 |
20 |
陶建武,常文秀,石要武;预警雷达的盲自适应波束形成新算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