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微脉冲激光雷达数据采集系统研制

徐赤东  
【摘要】: 米散射激光雷达是探测大气气溶胶和云的有效工具,但是普通的米散射激光雷达体积大,重量重,造价高,因而微脉冲激光雷达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本论文针对微脉冲激光雷达的光电信号采集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研制出数据采集系统,为微脉冲激光雷达的国产化创造了条件。 论文详细介绍了数据采集系统的总体结构、实施方案。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软件和硬件两大部分组成。系统除了采用商业化的器件如德国的CPM探测器和AC1080控制板卡外,还自行研制了多道光子计数器、采集控制软件等。多道光子计数器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硬件采用了TI公司生产的TMS320VC5402数字信号处理(DSP)芯片作为多道光子计数器主要处理单元,利用它的定时器、中断、存储器,软件采取C语言和汇编混合编程的方式。实现了信号采集、对应累加、数据存储的功能。采集控制软件实现了人机对话、实时显示,自我诊断等功能。 数据采集系统的完成使得雷达能够自动化,无人值守的工作。使用多道光子计数器与TP914试验对比的数据表明了设计的数据采集系统是可行的、数据是可靠的。 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进行大气气溶胶探测,可以计算得到能见度,消光因子等。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干净大气状况下消光因子可以达到0.1,而在偏脏的大气状况下则超过1。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东;贾佳;;CALIPSO星载激光在全球海洋上空的穿透性统计[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1年04期
2 王可;江洪;张秀英;施成艳;;贝加尔湖地区2003年-2005年间CO时空动态的遥感分析[J];遥感信息;2011年03期
3 王正海;段建军;耿欣;;基于波谱匹配的Hyperion数据大气校正方法对比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赤东;纪玉峰;;微脉冲激光雷达在大气测量中的应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2 魏秀丽;;FTIR对气溶胶硫酸根离子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陈林;石广玉;王标;张鹏;;基于卫星资料的中国陆地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4 张美根;徐永福;浦一芬;张仁健;韩志伟;;东亚地区春季有机碳气溶胶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5 徐祥德;周秀骥;翁永辉;田国良;刘玉洁;颜鹏;丁国安;张玉香;毛节泰;邱红;;星载MODIS资料与地面光度计探测气溶胶变分场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袁蕙;Kenneth A.Rahn;庄国顺;;气溶胶单颗粒物化学的图像分析法[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7 夏祥鳌;王普才;陈洪滨;;城市气溶胶特性比较分析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8 任丽红;陈建华;王玮;孟凡;杨小阳;张仁健;;大气棕色云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及进展[A];第七届海峡两岸气胶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空气污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吴水平;闫景明;张萌萌;王新红;袁中新;李宗璋;;大厦门湾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组成研究[A];第七届海峡两岸气胶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空气污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宋振鑫;邵亚平;;东亚沙尘气溶胶的数值模拟和预报[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大气气溶胶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分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昭华;气溶胶微粒电动悬浮振荡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杨文慧;分枝杆菌噬菌体D29应用于耐药结核病治疗的探索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3 刘筱红;气溶胶中烃类化合物的同位素测定及其用于源解析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4 房文;气溶胶对云和降水影响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5 邓学良;卫星遥感中国海域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其辐射强迫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6 温占波;分枝杆菌噬菌体D29气溶胶特性和动物气溶胶暴露系统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7 段菁春;广州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粒径分布和穗港大气颗粒中有机碳/元素碳的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8 毛敏娟;机载大气探测激光雷达的研制及大气气溶胶的探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黄永健;大气气溶胶汞污染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10 于兴娜;东亚地区大气气溶胶的微观特性及表面化学反应对其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园明;微脉冲激光雷达飞行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徐赤东;微脉冲激光雷达数据采集系统研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刘玉杰;利用新型全自动太阳光度计研究气溶胶光学和物理特性[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4 关军;通风空调系统中气溶胶微粒的流动特性与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5 裴永峰;质粒DNA的雾化及其吸入免疫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6 冯丹;生物战剂气溶胶施放损伤效应模型的建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7 刘校辰;气溶胶对暖云影响的数值模拟[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
8 刘运席;新型多级冲击采样器性能验证及大气溶胶采集分析[D];清华大学;2005年
9 秦世广;我国大陆地区大气黑碳气溶胶观测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1年
10 高永亮;新型气溶胶灭火剂的研究[D];中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杜其成 韩俊荣;微脉冲激光雷达投入使用[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郑菲;中德开展气溶胶成分观测合作实验[N];中国气象报;2009年
3 通讯员 李德恒;国内外学者探讨气溶胶研究[N];中国气象报;2009年
4 记者 王敬涛 通讯员 陈建民;多国专家研讨气溶胶对气候变化影响[N];中国气象报;2010年
5 ;京海集团推出气溶胶灭火装置[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郭薇;气溶胶污染空气又抵消温室效应[N];中国环境报;2009年
7 记者 孔岩;NASA发射卫星研究气溶胶对气候的作用[N];中国气象报;2011年
8 施安辉;微生物的分布[N];山东科技报;2002年
9 王德英;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研究进展顺利[N];中国气象报;2008年
10 天水市公安局刑科所法医师 唐晓佩;开放式DNA实验室气溶胶污染一例[N];甘肃法制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