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速互连串扰型故障测试研究

尚玉玲  
【摘要】: 随着电路系统向着规模极大化、工艺尺寸微小化、工作速度高速化和时钟频率高频化方向的快速发展,电路系统已经进入了高速电路系统时代。高速电路中互连线已经由简单传导特性向传输线效应转变,互连线的耦合噪声对电路传输性能的影响日益突出,串扰问题成为了高速互连电路设计、分析中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而串扰型故障及其测试生成是保障高速电路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建立串扰型故障的有效测试,生成高效的测试矢量,保证较好的故障覆盖率、减少测试时间及测试成本是当前急需迫切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论文针对高速互连电路串扰型故障及测试生成方法进行研究。主要成果简述如下: 1、提出了串扰型故障测试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理想几何结构攻击线的串扰特性仿真分析,提出了面向串扰型故障测试的主次因素机理、攻击生效机理、对称机理,从而为串扰型故障测试提供了理论依据。 2、提出了面向非理想互连几何结构的渐进式串扰型故障测试方法。定义了非均匀平行、均匀非平行、非均匀非平行三种非理想结构,研究了非理想几何结构的串扰特性及简化方法,利用串扰型故障测试基本原理及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完成了非理想互连几何结构的串扰型故障测试。该方法通过对测试矢量的渐进施加,在保证故障覆盖率100%的情况下,减少了故障测试矢量的数目和测试时间。 3、提出了复杂互连拓扑结构的CFMC串扰型故障测试方法。研究了L形、U形、蛇形等复杂互连拓扑结构以及双向、三态信号的串扰特性;基于电路逻辑及拓扑关系,定义了互连拓扑结构的形式化描述,通过建立互连关系矩阵,以受害线为根结点构建了互连关系分级树,提出了互连线的约简方法。以渐进式串扰型故障测试方法为基础,建立了CFMC串扰型故障测试方法,该方法根据攻击性强弱进行了攻击线的筛选,克服了全攻击线测试数目庞大,测试效率较低的问题。 4.提出了高速互连通路串扰型故障的OCFAN自动测试矢量生成算法。以FAN算法为基础,利用CFMC方法界定的攻击线集合约束,从物理结构和电路逻辑综合的角度,以最大攻击时间为目标,基于11值逻辑及波形敏化技术,提出了静态优先、动态优先两种测试矢量生成策略,研究了串扰型故障传播与反向回推,考虑门延时及线延时等时序信息,建立了测试矢量生成的时间约束及优化模型。该算法的测试矢量中包含时序信息,可以保证串扰型故障的激活及传播,从而提高了串扰型故障ATPG的效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孝军,张明德,孙小菡;降低WDM-SCM系统中非线性串扰的研究[J];电子器件;2002年01期
2 阮刚,肖夏,宋任儒,Reinhard Streiter,Thomas Otto,Thomas Gessner;VLSI电路中互连线的延迟及串扰的数值模拟[J];电子学报;2000年05期
3 翁健杰,刘凌志,戎蒙恬,毛军发;VLSI设计规划中互连串扰的峰值估计[J];微电子学;2002年06期
4 李雪梅,陈胜钰;阵列波导光栅复用解复用器输出端模场串扰分析[J];闽江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5 ;外部串扰测试[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年09期
6 张颖,葛春风,冯德军,刘云启,董孝义;DWDM系统信道串扰因素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1999年06期
7 ;技术·网络应用[J];计算机周刊;1999年37期
8 程振杰,余重秀;3R光电波长变换器对WDM网中串扰的影响[J];光电子.激光;2000年04期
9 饶敏,孙小菡,张明德;WDM网络中波长信道的误码率估计[J];通信学报;2002年07期
10 方来付,王建全,林绵锋,纪越峰,顾畹仪;WDM光网络中OADM的矩阵理论[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2年02期
11 戴无惧,张汉一,何永琪;计及判决门限与非理想消光比的串扰分析[J];光子学报;2003年05期
12 夏君磊,郜定山,安俊明,李健,吴远大,胡雄伟;马赫-曾德干涉型波分复用器的容差分析[J];光电子.激光;2004年06期
13 张金林,陈朝阳,沈绪榜;系统芯片IP核间互联总线串扰故障检测模型的BIST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33期
14 冯国臣,郑新建,沈绪榜;一种减小存储单元间串扰的新型阵列布局结构[J];半导体学报;2005年01期
15 张吉;刘煜;杨福彪;;高速数字信号完整性之串扰分析与控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9年05期
16 陈晨;高新波;裴庆祺;;基于串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用带宽估计算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7 王婷;;互连线上串扰的抑制策略[J];科技信息;2010年29期
18 陈建平,刘宇乔,张佩玉;光频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的频道布置及串扰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19 金革;;多通道系统中的信号串扰现象[J];电子测量技术;1999年01期
20 冯建和,纪越峰,罗来荣,管克俭;WDM光网络串扰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J];光子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娜;李永明;汪泉弟;罗屏;;基于集总参数电路模型的汽车线束串扰统计分析[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丁旭旻;张少卿;吴群;;隔离线接地孔间距对抑制串扰效能影响的分析[A];2010年全国电磁兼容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郑亚利;俞集辉;汪泉弟;贾晋;;汽车线束串扰的集总-π型电路模型及电参数计算[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王艳;张晓林;;针对串扰延迟现象的耦合互连等价模型计算[A];全国第一届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分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专刊[C];2007年
5 曹燕丽;孟利民;;高速电路中传输耦合的反射和串扰仿真[A];浙江省电子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溢强;周克生;;双绞线间串扰分析[A];第六届全国电磁兼容性学术会议2004EMC论文集[C];2004年
7 黄雄斌;何庆声;商未雄;金国藩;;体全息存储页内串扰抑制的研究[A];2002年中国光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骆再红;石丹;高攸纲;;信号完整性问题中的串扰仿真及分析[A];电波科学学报[C];2011年
9 李永明;曾铉;郑亚利;汪泉弟;俞集辉;;车内导线串扰问题的模糊推理预测[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彦瑜;张建川;马晓莉;姚向武;;用于硅多条探测器的40通道前置电荷灵敏放大器改进[A];第七届全国核仪器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暨全国第五届核反应堆用核仪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玉玲;高速互连串扰型故障测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李赫雄;光致变色多波长多阶存储误码特性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3 黎淑兰;基于无耗和有耗介质基底的串扰理论研究和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5年
4 胡靖;集成电路低功耗设计可逆逻辑综合及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李舰艇;光纤水听器多路复用技术及其串扰与噪声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6 王超;高速背板的电磁场建模和仿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胡辽林;高速光通信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8 季伟;光分组交换网络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9 韩会宁;光分组网中基于量子点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光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10 马喜来;汽车电磁兼容性预估计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元;基于FDTD方法的信号完整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2 陈伟;高速互连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李琳;基于ARM的平台设计和系统移植[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4 王红旭;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的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后盾;信号完整性分析及其在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6 王振宝;多路光纤相干检测信号的波分复用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7 曹春燕;多路光纤相干检测信号的时分复用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8 李凡龙;DWDM光交换节点低信道串扰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刘彬;DWDM网络消除串扰路由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祝贞凤;基于光纤水听器阵列的高速时分复用系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大明;万兆铜缆降低串扰是关键[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2 冉文;迎接10G设计挑战[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3 ;光吉光电子HomePNA解决方案克服ADSL串扰缺点[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4 李言;万兆测试领先一步[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5 Molex企业布线网络部亚洲技术总监Steve Smitham;万兆布线在局域网[N];计算机世界;2004年
6 ;KRONE万兆方案CopperTen[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7 ;非屏蔽与屏蔽布线系统的比较[N];中华建筑报;2001年
8 ;梅兰日兰万兆方案Infra+[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9 Molex企业布线网络部亚洲技术总监 Steve Smitham;10Gb以太网和双绞线 铜缆在局域网中的应用[N];计算机世界;2005年
1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 CAD研究所 孙玲玲 彭嵘;信号完整性对EDA工具的挑战[N];计算机世界;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