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壁管扩径加工过程仿真与裂纹产生机理研究
【摘要】:
近年来,机械扩径加工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成形过程中会造成各种缺陷,严重的会使生产无法进行。因此,针对加工过程进行数值分析,认识加工过程中缺陷的产生和发展机理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综述了裂纹研究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及其发展概况,分析了有限元动态模拟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重点探讨了控制方程、空间有限元离散化及裂纹的模拟等几个关键技术。
通过二维断裂模型的仿真分析,进行了应力强度因子经典公式计算和有限元分析的对比研究。通过计算结果比较,验证了有限元法分析断裂问题的准确性。
根据扩径理论,应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技术,利用ANSYS软件的LS-DYNA模块动态模拟了圆壁管的胀形过程,得到了应力、位移量的分布,验证了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圆壁管扩径过程仿真的可靠性,进而动态仿真了裂纹的产生、扩展过程。
最后,提取了裂纹仿真的结果,并借助于后处理器绘出相应的变化曲线来分析纵裂产生的机理,通过对比研究,得出了工艺参数(包括凸模锥角、单元失效长度)对裂纹产生的影响,为优化模具结构和减少胀形加工缺陷的产生提供了依据。
|
|
|
|
1 |
任永坚,朱位秋,丁浩江,胡海昌;具有随机参数的含裂纹板弯曲应力强度因子的统计分析[J];力学学报;1991年03期 |
2 |
李吉芳;含对称型裂纹平板弯曲理论的实验研究[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
3 |
严波;刘成;柳军;赵莉;;利用压电补片修补裂纹板的效能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
4 |
陈永强,孙树勋,王清,姚振汉;裂纹板贴补应力分析[J];工程力学;2000年03期 |
5 |
王爱勤,林凯;含裂纹板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
6 |
姜翠香,李克勤;局部加强裂纹板的断裂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
7 |
喻健良;闫兴清;;加强筋对含裂纹平板的止裂性能研究[J];石油化工设备;2008年05期 |
8 |
钱管良,顾松年,姜节胜;含裂纹板的振动[J];航空学报;1990年11期 |
9 |
赵文彬;张雪霞;李俊林;杨维阳;;受弯扭正交异性复合材料板裂纹尖端应力场[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
10 |
贾有权,曹洪;带裂纹板的应力强度因子测试系统[J];力学与实践;1991年03期 |
11 |
金培鹏;景英高;李群;;带裂纹的正交各向异性的解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
12 |
王启智;两种集中力偏置加载裂纹板的应力强度因子的新表达式[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
13 |
黎之奇;柳春图;胡振威;;含表面半椭圆裂纹板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三维光弹分析[J];实验力学;1991年04期 |
14 |
陈安;黄其青;殷之平;;复合材料胶接修补金属裂纹板的失效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年09期 |
15 |
欧阳鬯,周小康;关于两类共线中心裂纹板条周期连接的结构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J];计算力学学报;1984年03期 |
16 |
孟广伟,陈塑寰,刘寒冰,王军;杂交/混合奇异弯曲板单元列式方法及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J];机械强度;2001年03期 |
17 |
王凯,汤任基;薄裂纹板的弯曲[J];力学与实践;1979年03期 |
18 |
沈为
,李灏;双向加载下正交异性裂纹板的非线性能量率[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2期 |
19 |
陈迟;汪海;陈秀华;郎智明;;含多源损伤的胶接修补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J];力学季刊;2007年01期 |
20 |
赵立涛;王志瑾;;复合材料胶接修补金属裂纹板的应力强度因子研究[J];飞机设计;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