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形核及固/液界面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摘要】:固/液界面能是过冷熔体形核/生长理论中极其重要的物理量,它对于凝固过程中的形核速率和生长速度及界面结构有重要影响。金属的固/液界面能的深入理解对于理解熔体形核及生长过程有很大帮助。本文将形核过程和固/液界面能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我们通过实验全面地研究了Ag、Cu、Ni体系的固/液界面能及形核方式;同时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详细地研究了Ag、Cu、Ni的均质形核过冷、形核前熔体的晶胚结构同晶核结构的关联、以及Ni5oCu5o异质形核过程。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通过在真空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中采用熔融玻璃净化+循环过热的方法对Ag、Cu、Ni的过冷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合适的净化工艺,使其分别获得了263K、257K、340K的过冷度。采用最大过冷度法,我们计算得到在这些过冷度下对应的固/液界面能值分别为:0.1388Jm-2、0.1939Jm-2、0.27631Jm-2。这和有关固/液界面能模型所预测的界面能吻合得很好。为了判定这些金属的形核方式,我们通过相关固/液界面能模型计算得到了实际工艺参数下的均质形核过冷度,也和我们得到的实验值很接近,表明了在这些过冷度下,Ag、Cu、Ni的形核方式接近均质形核。另外,我们对Ag、Cu、Ni的均质形核过冷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进行了模拟。结果表发现:模拟得到的形核过冷度同有关界面能的理论预测相吻合。
通过采用EAM多体势函数,对银形成非晶的冷却速度范围进行了分子动力模拟,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银熔体中亚临界晶核的结构、银凝固过程结晶相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冷却速度范围内,银熔体凝固后得到的组织是晶体团簇与非晶组成的混合体,最大晶体团簇尺寸随着冷速的增加而减小;银凝固过程中的晶体团簇和结晶后的晶体是由面心立方fcc和密排六方hcp构成的层状偏聚结构。银熔体结晶后由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构成的层状组织偏聚结构起源于熔体中的晶胚,在形核阶段就已经生成,并非在生长阶段才开始产生。
采用不同强度形核基底-合金作用势,实现了对过冷Ni50Cu5o熔体均质和异质形核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发现:异质形核时临界晶核的形状并非球冠状,因此用经典形核理论中的润湿角因子无法表征异质形核基底的形核能力;异质形核时晶核与形核基底之间存在原子间距数量级大小的间隙δ,δ随晶核与形核基底间差异的增大而增大,δ可用来衡量形核基底对熔体的形核能力;随6的减小,形核孕育时间缩短、临界晶核中的原子数减少;模拟得到的无量纲原子数同异质形核的无量纲形核孕育时间的对数近似呈线性关系,表明用临界晶核中的原子数因子取代润湿角因子后,经典形核理论与模拟结果仍然具有一致性。
|
|
|
|
1 |
肖菊珍;史美堂;陈拥兵;;工业纯铝在小变形度范围内的再结晶[J];金属热处理;1993年08期 |
2 |
于庆波;孙莹;李子林;韦弦;刘相华;;微量固溶Nb在钢中的作用[J];钢铁;2006年02期 |
3 |
苏彦庆;李新中;郭景杰;吴士平;傅恒志;;定向凝固包晶相变微观组织演化的相场方法研究 Ⅱ.形核控制的微观组织模拟[J];金属学报;2006年06期 |
4 |
徐祖耀;;相变研究的展望与发展《材料形态学》雏议[J];热处理;2009年02期 |
5 |
韦世鹤
,熊国庆
,贡子才,梅铁汉;提高球铁形核率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S1期 |
6 |
李杰;葛成玲;王建军;王海川;唐广武;;不同超声波引入方式对金属熔体凝固组织的影响[J];铸造技术;2010年12期 |
7 |
齐丕骧;;对压力下结晶形核率的理论计算[J];金属学报;1984年06期 |
8 |
隋艳伟;李邦盛;刘爱辉;熊艳才;郭景杰;傅恒志;;离心铸造液态金属充型流动过程中气泡的形核规律[J];材料研究学报;2008年06期 |
9 |
王巍;付立铭;;夹杂物/析出相尺寸对晶内铁素体形核的影响[J];金属学报;2008年06期 |
10 |
周荣锋,杨王玥,孙祖庆,何建平;碳、锰含量对低碳(锰)钢过冷奥氏体形变过程中铁素体形核率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1 |
张宁;郑洪亮;陈凯;田学雷;;灰铸铁凝固数值模拟的形核率模型建立[J];铸造;2010年02期 |
12 |
张鉴;含共晶体三、四元金属熔体作用浓度的计算模型[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9年02期 |
13 |
钟云波,任忠鸣,张邦文,邓康,徐匡迪;电熔剂去除金属熔体中夹杂物的机理及效率分析[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年08期 |
14 |
赵海丽,徐瑞,李杰,孙淑华,刘日平;高压下Al-Ge合金的凝固组织[J];金属热处理;2005年01期 |
15 |
赵岩;齐锦刚;刘兴江;王建中;;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及其在金属熔体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金属热处理;2006年01期 |
16 |
王启超;杨志刚;李昭东;;A_(e3)温度以上变形对先共析铁素体相变形核影响的理论分析[J];金属学报;2007年04期 |
17 |
朱立德;;海绵状金属的制取方法[J];轻合金加工技术;1975年04期 |
18 |
张鉴;二元金属熔体热力学性质按相图的分类[J];金属学报;1998年01期 |
19 |
刘燕,耿浩然,孙民华,崔红卫;液态金属粘滞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铸造;2000年12期 |
20 |
李克,孙宝德,疏达,李天晓,丁文江,周尧和;利用交变磁场分离空心圆柱状金属熔体中非金属夹杂的理论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