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西安市城中村居住形态更新改造模式研究

沈莹  
【摘要】: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扩大,原来城乡结合部的村庄,逐渐被城市建成区包围或半包围,但其在建筑景观、人口构成、管理体制、生活方式等方面与城市社区有着明显的差异,成了城市中的“孤岛”。 本研究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全文的绪论,就城中村现象、城中村的问题及改造的必要性作了相关介绍。在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国外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关于城中村问题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明了从建筑学角度作为切入点对城中村居住形态进行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章主要介绍西安市及其城中村概况,并从“时间—空间”的角度对城中村的形成过程与西安市城市发展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 第三章主要是对西安市城中村现状特征的系统分析。笔者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安市城中村的总体特征,将城中村按照周边环境分为六类,并分析了这六类城中村在土地利用、居民构成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特征,最后,列举了六个典型实例进行说明。 第四章是以西八里村作为个案,以对原住村民和外来人口的问卷调查为依据,研究城中村居住形态的现状特征,并从村落空间和院落空间的演变来说明城中村居住形态的演变过程。 第五章是对城中村改造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首先探讨了城中村改造的理论借鉴。其次,对发达国家贫民窟改造、发展中国家城市低收入社区的参与型改造以及香港公共住宅政策的发展与实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介绍,并探讨了这些实践活动对我国城中村改造的启示。最后,选取了广州、深圳、珠海、北京和郑州五个城市,对其城中村的特点及改造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第六章主要对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选取了三个实例分析了村集体自主开发、开发商主导以及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模式,选取了三个改造后的实例对低层联排或独栋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三种建筑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七章主要探讨了城中村改造的综合治理模式,物质形态空间的小规模改造模式和整体改造模式。 第八章是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政策实施建议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达良;;广州将三步骤改造沥滘村[J];城市住宅;2008年10期
2 望晓东;;如何突破城中村土地问题的瓶颈?[J];城市开发;2006年12期
3 杨雪;;城中村现状及改造模式研究[J];中华建设;2010年11期
4 张迪;;城市快速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对“城中村”现象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09期
5 廖玉婷;;浅析昆明城中村改造的得与失[J];小城镇建设;2010年12期
6 阳作军;;城镇化与城中村[J];城市规划;2011年11期
7 徐金礼;马彦琳;;土地参与城中村改造的研究[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厉基巍;;北京城中村历史成因初探[J];北京规划建设;2010年06期
9 房庆方,马向明,宋劲松;城中村: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政策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1999年04期
10 陈静香;;城中村只能是“廉价住区”吗?[J];热带建筑;2008年03期
11 周榕;陈志强;;北京新城城中村改造实施机制探讨——以昌平老城区城中村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2010年06期
12 许远明;刘轶男;;“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及对策[J];建设科技;2007年23期
13 章晓航;曾斌;;城中村改造对策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9年12期
14 刘梦琴;傅晨;;城中村国内研究文献评述[J];城市观察;2010年06期
15 李晓军;彭建东;易千枫;;城中村经济文化功能的再认识[J];山西建筑;2006年01期
16 练玲;袁梁;;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中村改造初探——以浙江省象山县城中村改造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年06期
17 孟昭星;于丹;刘鹤云;;各地政府对城中村的改造进程初探——如何实现共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1期
18 李莉莉;程胜高;高建军;;城中村的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19 廖松;;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南建材;2009年03期
20 王新;;城中村多元矛盾与冲突解决路径探索——以温州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城中村多元矛盾与冲突解决路径探索——浙江温州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应巧艳;;基于社会稳定角度分析城中村失地农民的市民化——以台州市黄岩区柔桥村为例[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3 仝德;邓金杰;;城中村空间形态演化特征及原因分析——以深圳特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赵婷;周毅刚;;国内城中村研究十年述评[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5 陈双;祝玮;;城中村土地问题研究[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6 何民钦;高辉娜;周素红;;我国城中村改造及相关研究评述[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传亮;;济南市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A];“迎全运”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赵玉奇;衷菲;;标本兼治、注重操作的城中村改造策略——以苏州市老城区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雷茂民;刘维彬;郭永刚;;基于整合思想的“城中村”更新改造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周榕;陈志强;;北京新城城中村考察及改造实施机制探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厉基巍;北京城中村整治初步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2 何保利;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城中村改造与管理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双;中西部大城市城中村空间形态的和谐嬗变[D];重庆大学;2010年
4 沈莹;西安市城中村居住形态更新改造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剑青;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的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新宏;城中村问题:形成、存续与改造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7 王昱娟;“新世纪”陕西文学与“缓慢城市化”[D];上海大学;2011年
8 孙梦水;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城中村”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9 邵峰;转型时期山东沿海农村城市化模式及整合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宇文娜;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伟;中小城市城中村景观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张振兴;城中村村民法律意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欣;城中村社区的存在价值及改造对策[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4 杨芬;深圳城中村现状调查与可持续改造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5 沈曹凯;城镇化进程中城中村治理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陈丽丽;上海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途径的再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靳莎;城乡二元体制下城中村的居住形态改变及发展对策[D];长安大学;2010年
8 李涛;城中村形成及改造规划的初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曹兴;夜环境到夜文化—武汉城中村夜景观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赵斌;昆明市城中村居民与环境相关健康问题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和光亚 熊明 李昌莉;城中村淡出 新都市显影[N];云南日报;2010年
2 记者 黄艳 沈翀;武汉:城中村建豆腐渣,在建房突垮塌[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广东建设报记者 陈果;百余城中村谁最具代表性?[N];广东建设报;2011年
4 记者 吴劲松;191个城中村完成规划审批[N];昆明日报;2011年
5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查振祥;城中村问题是深度城市化的关键[N];深圳特区报;2010年
6 郭军;解决“城中村”问题要有战略意识[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董颖 杨曼 实习生 袁苏;探访北京“城中村”[N];市场报;2006年
8 本报评论部主笔 沈谷鸣;城中村问题 不可轻言大话[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9 寻般若吕俊民;公平合理 分类实施 稳步推进[N];中国建设报;2008年
10 朱铁臻;“效区化、城中村”特色文化现象回眸[N];中国文化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