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物联网环境下露天文物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张小红  
【摘要】:作为人类文明的历史载体和见证者,露天文物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露天文物长期面临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健康形势日益恶化。正确评估文物健康风险是延长文物寿命和保护文物价值的前提和基础。物联网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文物健康评估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文物健康风险评估已经成为文物预防性保护理论研究的热点,文物保护部门和文物专家已经认识到文物健康保护的重要性。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之前,对文物健康风险的评估主要建立在大量的物理和化学实验基础之上,凭借文物专家的经验来判断文物存在的健康隐患。这些方法存在费时费力、主观性强、周期长的弊端,不能对文物健康风险进行系统性、全方位定量地评估。如今,应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文物数据,通过分析文物监测数据发现文物病害与保存环境的关系,系统研究文物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已经成为文物健康保护工作的重点。论文首先从露天文物健康管理业务需求出发,提出了文物多维度管理特征模型,构建了物联网环境下文物健康风险评估体系,以石质文物为例,制定了露天文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分析了文物监测数据特征,在此基础之上采用灰色理论、信息熵理论、云模型、支持向量机等理论与技术,设计了基于灰色关联度和信息熵的文物变形评价模型,研究了基于云模型的文物风化等级评价算法,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支持向量机(SVM)的综合文物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然后,利用小波理论、灰色模型和神经网络理论,分析了文物病害和环境因素的时滞相关关系,提出了基于小波时滞相关的灰色神经网络文物病害预测模型;最后,设计并实现了支持多种终端的文物健康风险管理系统。主要创新性研究内容包括:(1)提出了文物多维度管理特征模型;构建了文物健康风险管理体系,设计了综合文物本体、病害、环境和安全监管水平四个方面的多维度文物健康风险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文物健康监测数据特点,确定了文物病害的关键环境影响因素。(2)采用综合灰色关联度计算当前变形与其历史最差状态和最优状态的相关度;采用信息熵作为各个病害指标的权重,构建了基于综合灰色关联度和信息熵的文物变形病害评价模型,设计了文物变形指数对文物变形风险进行客观评价。(3)提出了基于云模型的文物风化评价算法,构建风化评价指标不同等级的云模型,计算当前风化状态的等级隶属度,实现了文物风化等级的定性、定量评估,有效克服了文物风化病害的模糊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避免了专家打分过于主观的问题。(4)设计了文物健康风险的PCA-SVM评价算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维度文物健康风险评价指标进行降维,该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相关系数作为初始权重,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学习能力,实现了文物健康风险综合性评估,有效降低了评价的复杂度。(5)采用小波滞后相关理论分析了文物病害与关键环境因素的时滞相关系数,提出了基于小波时滞相关的灰色神经网络模型(WGRFM),针对文物病害的小样本、滞后性、非平稳等性质,实现了小样本、滞后性的露天文物病害多步预测,提高了病害预测的准确度。论文建立了文物健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定量定性评价文物变形和风化两种综合病害指标的基础上,研究了PCA-SVM文物健康评价方法,设计了WGRFM文物病害预测模型,为判断文物当前健康风险水平和预知文物病害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为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方案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2条
1 朝暮;;将物联网植入城市生活[J];科学之友;2019年09期
2 侯远达;王敏;焦明;胡建军;;外军物联网建设对我军军交运输领域的启示[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3 郑昱;赵建萍;;物联网统一编码:立足顶层 兼容并蓄[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4年01期
4 刘铭;柳青;董丙瑞;;论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7年03期
5 ;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物联网特色小镇[J];杭州(我们);2015年12期
6 郑昱;;物联网: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4年05期
7 赵云鹏;;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茶场种植监测系统[J];福建茶叶;2019年07期
8 李祯;;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机械发展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年20期
9 李伟;吴琼;;Dragonboard 410C开发板在物联网设计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年08期
10 庞朝霞;;农业物联网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9年18期
11 ;2019世界物联网大会[J];中国会展(中国会议);2019年20期
12 曹海波;;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机械化发展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玉波;;产业融合理论与物联网的发展[A];加快转型发展 促进富民强省——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10年学术年会文集(上)[C];2010年
2 王星昌;;物联网技术革命与移动“大连接”战略发展研究[A];物联网与无线通信-2017年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会和2017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3 寇立冬;周晶;孙喜民;张宾;;基于泛在物联网的智慧城市应用[A];生态互联 数字电力——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9年
4 李媛红;;物联网团体标准探索与实践[A];第十六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9年
5 张大鹏;张刘华;;建筑消防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初探[A];2016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6 朱飞勇;;基于物联网的消防安全工作实践与思考[A];2016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7 刘建国;毕晓华;;基于物联网的灾害现场内部环境监测及预警关键技术[A];2016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8 贾俊涛;;关于“智慧消防”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6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9 刘志勇;杨小华;李佩河;;门址数据应如何迎接物联网时代的到来[A];卫星导航产业机遇与挑战2010[C];2010年
10 杨婷婷;李晶晶;李丹;;探究“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技术在沈阳智慧城市中的应用[A];第十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冠华;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物联网资源管理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陈俊晓;应用于自供电物联网节点的超低功耗片上电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9年
3 郭龙华;新型物联网安全防护及服务优化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4 张小红;物联网环境下露天文物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5 谢明山;物联网传感器的受限部署与数据采集关键技术研究[D];海南大学;2019年
6 易灵芝;基于物联网的铀尾矿库周边环境放射性污染智能监测方法与理论[D];南华大学;2018年
7 余昌盛;窄带物联网和双连接中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8 王平泉;基于行为特征的物联网服务生成与推荐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9 冯亮;基于物联网的再制造物流系统协同管理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10 叶周景;基于路面振动物联网监测的车路综合信息获取技术[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俊;面向大数据物联网的中间件技术[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李石峰;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物联网节点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宋奕江;物流行业物联网技术用户采纳行为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年
4 王康;物联网节点信息安全传输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年
5 刘超;基于IPv6的社区医疗物联网组件协同建模与验证[D];安徽师范大学;2019年
6 吕贵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校徽系统设计与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9年
7 王翔;物联网环境下基于协同过滤的QoS预测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8 侯宁博;信息中心物联网安全组网机制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9 李伟;农业物联网在黄河三角洲农高区推广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10 李亚;药品信息公共环境物联网认证方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赵利利;“连接”驱动物联网创新[N];中国科学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赵广立;扫除物联网发展障碍[N];中国科学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刘杨;力合微 聚焦物联网“最后1公里”[N];中国证券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周熙檀;物联网产业应加强顶层设计[N];中国科学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孙翔峰;移为通信董事长廖荣华:物联网应用处于初级阶段 5G将推动行业爆发[N];中国证券报;2019年
6 本报实习生 于思奇;物联网投资“外热内冷”[N];中国科学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张心怡;物联网:走向万物互联新阶段[N];中国电子报;2019年
8 记者 田雪乔;扎实开展调控领域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N];国家电网报;2019年
9 ;引爆物联网新蓝海[N];中国企业报;2019年
10 本报记者 邱实;坚持实用实效 全面支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N];国家电网报;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