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洋县朱鹮栖息地河流生境修复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朱鹮是当今世界最濒危、最珍稀的鸟类之一,在近几十年对朱鹮的大力保护下,朱鹮野生种群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其繁殖地的食物和适宜巢址相对缺乏,尤其是朱鹮栖息地河流生境亟待修复。朱鹮个体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朱鹮分布的区域面积逐渐扩大,使朱鹮的保护工作难度提升,其中对潜在的觅食繁殖地进行保护尤为关键,否则,朱鹮很有可能受到农药污染、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朱鹮在冬季是最危险脆弱的时期,冬季的觅食活动至关重要,在度过寒冬的基础上,还要额外储备春天繁殖所需要的能量。然而受到人类耕种轮更方式的影响,冬季觅食地大量减少,河流觅食地是朱鹮最后的保障。汉江流域是洋县野生朱鹮重要的觅食地之一,受到淘金采石业的影响,其河道结构遭到破坏,水体生境质量下降,水生生物受到严重影响,朱鹮在汉江河道中觅食的频率明显减少,朱鹮河流栖息地亟待修复。但是目前,对朱鹮栖息地,尤其是河流栖息地的选择规律缺乏了解,如何有效的保护修复河流栖息地是研究的重点。针对朱鹮河流栖息地的保护修复需求,基于对生境因子、河流生境、景观格局以及尺度效应等相关理论的研究,运用文献综述、软件分析等方法,结合朱鹮习性以及河流生境的格局研究,对朱鹮栖息地河流生境的典型因子进行判定,由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栖息地景观图解,从而形成多尺度的洋县朱鹮栖息地河流生境修复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具有恢复潜力的朱鹮栖息地河流生境修复规划设计实践中。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判定朱鹮河流栖息地典型生境因子。分别从历年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觅食空间景观格局指数对比以及实地调研感观指数三个方面进行判定,并总结其典型的修复生境因子及问题。(2)建立朱鹮河流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体系。通过对洋县朱鹮河流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筛选出各尺度下高适宜度栖息地作为修复目标,基于对朱鹮栖息地河流生境典型修复因子的判定及其相关问题,在风景园林学科视角下,运用相应的修复设计手段,构建洋县朱鹮栖息地河流生境修复方法。(3)构建洋县朱鹮栖息地河流生境修复方法。基于尺度转换原理,将生态学尺度转换为景观规划设计尺度,为朱鹮栖息地河流生境的修复方法研究可操作性。将适宜度高的河流生境图解作为修复目标,从多尺度进行其生境修复方法的构建。(4)实现洋县朱鹮栖息地河流生境修复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通过适宜性评价、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确定具有修复潜力的关键修复地。将前文构建的修复方法运用到修复地的生境修复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中。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创新点主要为:针对当前朱鹮及其栖息地保护阶段的新需求和生境问题,通过对已有的鸟类生态学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进行研究,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将其转化总结为朱鹮栖息地河流生境修复方法,并应用于越冬期朱鹮河流栖息地修复实践中。研究利用尺度转化和图解景观等理论,将目前对于濒危鸟类的研究转化为风景园林可操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为朱鹮栖息地河流生境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修复方法和景观规划设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