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工形截面钢构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平面外相关屈曲分析及抗震设计对策

郑宏  
【摘要】:钢结构在地震中发生的典型破坏主要有局部屈曲、脆性断裂和低周疲劳破坏。所以导 致钢结构局部破坏,主要由于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认识不足,现行设计规范中对 钢构件有重要影响的板件宽厚比的限值仍沿用非抗震塑性设计要求,其已不能满足循环荷 载作用下塑性变形和耗能要求。因此,研究低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钢结构破坏机理并提出 抗震设计对策意义重大。 结构钢本构关系的精度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度。本文采用混合强化准则,考虑 Baushinger 效应、屈服平台、硬化(软化)效应、损伤和损伤演化的影响,首次建立了结 构钢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本构模型,为实现精确数值分析奠定了基础。 结合构建的本构关系,采用八节点超参数壳体单元,推导了用U.L.格式及Cauchy应 力描达的板壳双重非线性有限元方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验证方法和程序的可靠性后, 首次系统分析了双轴对称工形截面悬臂梁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构件长细比、板件宽(高)厚 比及残余应力对梁滞回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不需计算整体稳定的最大长细比建议公式; 提出了梁翼缘和腹板宽(高)厚比的相关公式、梁稳定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随后,重点分析了长细比、轴压比、翼缘和腹板宽(高)厚比对压弯构件平面外滞回 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不需考虑整体稳定的最大长细比建议公式;结合不同设防烈度及对 钢梁柱的延性要求,提出最大长细比限值及翼缘和腹板宽(高)厚比的相关公式;提出了 循环荷载作用下压弯构件平面外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 钢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是倍受国内外关注的复杂课题,研究前景十分广阔。本文研究填 补了此领域的空白,为更深入进行钢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揭示其客观规律创造了条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林文钗;;循环荷载作用下粗颗粒土填料的残余变形特性浅析[J];河南建材;2011年04期
2 刘荣素;;浅议循环荷载下筋土界面力学特征[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4期
3 苏明周;黄智光;孙健;齐岩;申林;;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循环荷载下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4 何芙蓉;;岩土预应力锚固结构张拉力长期变化规律[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3期
5 闫春岭;唐益群;;地铁荷载下粉性土动力特性研究进展[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2期
6 ;发生畸变屈曲的纵向加劲板的受压试验[J];钢结构;2011年08期
7 焦贵德;赵淑萍;马巍;;长期循环荷载下冻土内部温度变化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8 徐培蓁;聂瑞锋;叶列平;;方钢管混凝土柱累积耗能性能的实验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9 刘功勋;栾茂田;;双向耦合循环剪切条件下超固结饱和海洋黏土孔压与强度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10 王瑞红;蒋昱州;刘杰;王宇;;循环加卸载对砂岩变形特征影响试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11 谷天峰;王家鼎;郭乐;仵大磊;李开超;;基于图像处理的Q_3黄土的微观结构变化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12 陈斌;叶俊能;;列车荷载下海相沉积软土循环累积变形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1年03期
13 刘升传;曹渊;杨志文;;动荷载下软土路基变形规律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14 唐益群;李珺;刘莎;周洁;王建秀;杨坪;;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淤泥质黏土累积特性的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4期
15 陈树华;韩玉来;候钢领;;火灾中的波纹腹板钢梁弹性剪切屈曲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6 刘功勋;栾茂田;郭莹;王忠涛;贺林;;波浪荷载作用后软黏土静强度弱化及软基加固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17 常方强;贾永刚;;黄河口不同强度粉土液化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9期
18 蔡艳青;邵永波;;环口板加固T型圆钢管节点的应力集中系数[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1年02期
19 杨勇;霍旭东;薛建阳;周丕健;聂建国;;钢板-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8期
20 蒋定;杨威;安琳;;预应力CFRP布加固梁的疲劳试验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润波;刘福胜;徐宗美;;硬化表层对循环荷载作用下水工轨道安定性影响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雨;黄清;吴晓峰;叶为民;;循环荷载作用下基桩模型试验设备的开发[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丁佩民;肖志斌;;考虑循环荷载反复作用的抗拔桩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郭小红;张鸿儒;;循环荷载下非饱和土的残余变形特性[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5 黄博;陈云敏;姬美秀;;海浪循环荷载下海洋土的液化[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王军;蔡袁强;;饱和软黏土刚度软化特征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曾锋;何保康;;冷弯薄壁矩形钢管板组弹性相关屈曲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明;刘新荣;;周期循环荷载下Kelvin蠕变模型特性探讨[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蔡袁强;王军;;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周绪红;李硕;孔次融;;薄壁型钢短柱板组屈曲的相关作用分析[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宏;工形截面钢构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平面外相关屈曲分析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2 胡兆同;压弯钢构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弯扭相关屈曲[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3 封晓伟;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防波堤—地基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陈铖;基于模糊集塑性理论的无粘性土循环荷载本构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陈爱国;钢框架腹板双角钢梁柱抗剪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6 郭兵;钢框架梁柱端板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7 陶忠;腹板中间V型加劲卷边槽钢柱单波型和多波型相关屈曲性能分析和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8 李启才;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9 刘涛;箱形截面构件相关稳定承载力及滞回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10 赵宝成;偏心支撑钢框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辉;双重非线性样条有限元在分析循环荷载作用下薄壁钢构件性能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2 孙建立;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拉钢筋混凝土构件理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3 刘朝科;钢框架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4 刘付浩;空间钢桁架与钢筋混凝土管柱连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5 冼兰;填充墙钢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6 廖新贵;循环荷载下土钉支护边坡的力学响应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9年
7 李耘;新型钢框架梁柱腹板刚性连接抗震性能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8 刘正银;饱和细粒土动荷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冯军;长江口软粘土地基在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弱化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10 孙涛;利用环剪仪对超固结黏土抗剪强度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