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负荷预测在线修正的冰蓄冷空调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石磊  
【摘要】: 在建筑物中应用冰蓄冷技术是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改善电力负荷形状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有关研究表明:在解决电力峰谷差的成熟电能储存技术中,冰蓄冷的转换效率最高。然而,EPRI以及ASHRAE RP-766的调查显示:许多冰蓄冷系统由于控制不当,系统效率很低。因此,正确地运用优化和控制技术至关重要。 1.采用动态负荷模拟软件计算了西安地区某办公楼参考年4~9月份的逐时冷负荷,其计算结果成为气象参数和冷负荷预测研究的基本数据。对预测参数的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表明:冷负荷与其各影响因素之间呈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室外温度对冷负荷的影响最大。 2.室外逐时气象参数和冷负荷的预测是冰蓄冷系统优化和控制的基础和前提。国内外,几乎所有动态负荷模拟软件都无法计算出任意气象和任意建筑条件下的建筑物逐时冷负荷。因此,必须进行逐时室外气象参数和冷负荷的预测研究。 室外逐时气象参数是确定建筑物逐时冷负荷的基本输入参数。对各种室外逐时温度预测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在短期温度预测中,ASHRAE系数法准确度最高。温度移动平均利用在线温度测量数据来预测下一时刻的温度,其准确度更高。本文还讨论了太阳辐射和含湿量的预测。 3.在国内外,首次采用科学、翔实的参考年逐时气象数据和权威、可靠的动态负荷软件DeST生成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集。开发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预测任意气象条件下建筑物的逐时冷负荷。预测结果正确、可信,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其预测准确度与国外同类方法基本持平。 4.冰蓄冷系统是个大系统,大系统的优化必须采用“分解”和“协调”的方法。优化和控制在大系统中的层次、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优化是对各种控制的协调,控制是对优化原则的具体细化。 5.冰蓄冷系统的运行优化控制问题是一个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均为非线性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基于合理的假设下,建立了冰蓄冷系统运行优化的数学模型,在国内首次采用非线性优化方法对某办公楼冰蓄冷系统进行了运行费用的优化和分析。非线性优化较简化的线性优化更接近实际情况。 6.无论是气象参数预测,还是冷负荷的预测总难免出现偏差,这就需要对短期预测和离 线优化结果进行在线修正。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文献中,尚未见到关于冰蓄冷系统基于预测 和离线忧化结果在线修汀来指导实际控制的文章。根据近期预测总是优于短期、中期和长期预 测的原则,提出了在线修正的解决办法。即把短期预测、在线测量和近期预测相结合进行预测 结果的在线修小。这种取长补短的结合方法,比较圆满地解决了运行优化控制的问题。最后, 利用图表,举例悦明了冰蓄冷系统某天运行控制的一整套实施步骤。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靖,程大章;基于季节性时间序列模型的空调负荷预测[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3期
2 石磊,王锦,王智伟,刘咸定;预测参数的选择与建筑物逐时冷负荷的预测[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上海科技馆冰蓄冷工程通过专家组鉴定[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2年01期
4 郑永高;浅谈冰蓄冷空调系统电气控制设计[J];建筑电气;2004年02期
5 孟功乔,胡虹;浙江华庭街冰蓄冷集中空调工程设计与经济性分析[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4年04期
6 丁云飞,冀兆良;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J];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1997年01期
7 江志鹏;冰蓄冷工艺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J];节能技术;1997年06期
8 陈杨华,吴逸飞;冰蓄冷空调系统不同蓄冰量时经济分析比较[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5年02期
9 ;江西电力建成九大冰蓄冷工程[J];通用机械;2006年01期
10 张伟捷,陈阳,韩学廷,葛振玉;冰蓄冷空调系统控制策略新发展[J];暖通空调;1994年04期
11 钱以明;上海某办公楼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经济分析[J];暖通空调;1998年03期
12 魏明勤;华美达天禄酒店冰蓄冷系统运行良好[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2年01期
13 李振江,李明红,岳红;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经济性分析[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14 杜震宇;高温相变蓄冷装置效益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15 李莉,朱彩霞,张建一;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系统[J];低温工程;2004年05期
16 石黑邦道;佐藤钢平;方敦伟;;冰蓄冷空调机组[J];暖通空调;1993年01期
17 潘雨顺;冰蓄冷技术研究现状与广阔的应用前景[J];制冷学报;1996年02期
18 P·Simmonds;邵本逑;;大楼内优先用冰蓄冷机制冷和优先用常规空调机的制冷机制冷两者用电量的比较[J];上海节能;1998年Z4期
19 周晓棠,李吉生,赵庆珠;户式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研制与开发[J];暖通空调;2001年04期
20 姚春江;采用冰蓄冷和进气冷却增容的技术经济分析[J];四川电力技术;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兴杰;雷炳成;;冰蓄冷空调负荷模糊预测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董兴杰;雷炳成;;冰蓄冷空调负荷模糊预测研究[A];2005浙江省暖通空调动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华;武俊梅;华泽钊;;冰球内结冰蓄冷过程的特性[A];新世纪中国蓄冷空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陈川;;关于冰蓄冷自控的探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2年
5 高峰;张川;徐晖;周佃民;翟桥柱;管晓宏;;大型用电企业负荷预测校正方法[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李杰;季阿敏;王起宵;;东北地区废冰雪利用与开发的可行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华;;冰球内结冰蓄冷过程的动态特性[A];新世纪中国蓄冷空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郭晓强;楚广明;张士松;;地源热泵与冰蓄冷联合运行空调系统经济性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彭京砥;周光辉;龚毅;范金庚;;空调冰蓄冷试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6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6年
10 于晓明;郑俊伟;;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及经济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磊;基于负荷预测在线修正的冰蓄冷空调系统优化运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2 吴杰;冰蓄冷空调系统负荷预测模型和系统优化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叶水泉;蓄冰盘管传热性能及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李明海;空间站热泵—蓄冷组合排热系统及其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5 任海军;基于智能计算的配电网负荷预测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张昀;电力系统短期负荷智能化预测方法[D];重庆大学;2011年
7 覃光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应用[D];四川大学;2003年
8 苏胜新;电力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耿光飞;地区电网无功优化控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10 何大四;暖通空调中气象数据相关的几个问题探讨[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玮;采用负荷预测的冰蓄冷空调系统运行优化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黄珊;配电网规划的回归分析负荷预测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常莉;城市配电网负荷预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0年
4 杨海晶;城市电网运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图形平台和负荷预测[D];郑州大学;2003年
5 李莺;基于负控的用电运营管理平台的研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6 唐良艳;电力系统负荷特性分析与负荷预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文哲;电力系统短时负荷预测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赵风松;综合规划方法在静海县城关地区10kV电网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9 徐胜军;配电监控系统及负荷预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10 王晓东;城网综合负荷预测方法的研究与工程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洪敏;重视清洁能源上网 呵护一方碧水蓝天[N];国家电网报;2009年
2 通讯员 施战辽 楼玲俊;机制科学 管理精细[N];中国电力报;2011年
3 蔡家友;兴供多措并举迎峰度夏[N];黔西南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秦宜德;冰蓄冷中央空调缓解用电危机[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5 孙华丹吴红梅;见识“冰蓄冷”空调[N];新华日报;2007年
6 夏湘;燃气 地温 冰蓄冷[N];中华建筑报;2003年
7 杨萌;五管齐下备战夏峰[N];临汾日报;2006年
8 罗郑明;陕西公司积极应对负荷高峰[N];国家电网报;2007年
9 记者 李素锋 通讯员 赵忠利;我市供电部门 全力以赴做好抗旱保电工作[N];临汾日报;2009年
10 记者焦军利;河北灌溉负荷预测近300万千瓦[N];中国电力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