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及安全模式

刘晖  
【摘要】:黄土高原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非凡的水土治理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黄土土质的疏松,风力强劲,暴雨频骤,新构造运动活跃,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而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生存不断地利用、改造及抗争,加剧了生态环境脆弱,使得水土流失严重,经济发展落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增长,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加快,加之国家1999年来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的广泛实施,使得黄土高原的人居环境正面临其重要的发展变化时期。规划设计领域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乡村环境建设,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活动功能需求的同时,又面临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论文以景观学理念为出发点,以人居环境生态安全为目标,应用景观格局的分析方法,在黄土高原村镇聚落、农业和自然环境所构成的镇域尺度上,以小流域自然土地空间的范围为对象,进行景观调查和分析,分析不同类型人居环境土地空间中,各种景观要素在土地空间的构成特征及其演进,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判断其景观格局的安全意义及内容,建构不同类型人居生态环境的安全模式,探讨黄土高原人居环境景观生态安全的评价理论体系,为土地空间的人居生活品质和生态安全,在规划设计在提供一种理论支持,以及规划原则和对策。 论文首次建构以小流域土地空间单元为核心的“黄土高原人居生态单元”的科学理论模型,提出黄土高原人居生态单元模型构成的三个系统,即人居建设系统、人居支持系统和自然支撑系统。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山地型”小流域理论研究成果和经验为基础,依据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及村镇聚落的分布特征,根据案例调查和分析成果,针对单元土地空间的景观格局构成中不同土地生态功能类型,建立并论证了“川道型”和“台塬型”人居环境生态单元的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渠昌;白霞;;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多水源联合配置研究[J];水资源保护;2010年01期
2 花永辉;赵西宁;;黄土高原小流域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年05期
3 王月玲;蔡进军;张源润;李生宝;蒋齐;;宁南黄土丘陵干旱区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3期
4 文斌,邵明安;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循环G IS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10期
5 杨稼祥,杨顺高;建立良好生态环境 加快小流域致富步伐——兴义市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结硕果[J];人民珠江;1998年01期
6 于常武,王宇林;城市小流域雨水资源利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王玉华;张博;张玉昶;;王河小流域水资源的利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年09期
8 陈文贵;桥笪小流域社会总产值及农民人均收入的灰色系统分析和预测[J];广西水利水电;1994年01期
9 张培基;广西以小流域为单元治理水土流失成效显著[J];水利规划与设计;1998年03期
10 张林,魏庆明;大竹清溪河小流域国家水保重点工程项目立项[J];四川水利;2001年03期
11 谭秋;李阳兵;杨晓英;;贵州连续性碳酸盐岩地区石漠化的岩性差异[J];矿物学报;2009年03期
12 李泮营;徐建昭;;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在闹峪河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年05期
13 王建振;;谈延平区王台溪小流域防洪减灾综合治理[J];内蒙古水利;2011年04期
14 趙秦丹;;略論西北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J];人民黄河;1957年05期
15 罗浦生;小流域水文计算样本容量的实例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1993年08期
16 雒美玲,刘则荣;浅谈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前期工作[J];中国水利;2005年12期
17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大事记[J];中国水利;2005年12期
18 黄圣源;;大陂海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洪水组合计算[J];广东水利水电;2006年04期
19 李东亚;王青;;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体系研究——以川中丘陵区林山场小流域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0 张淑芳;;赤城县头道川小流域综合治理监测效果研究[J];海河水利;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官周平;;适度开发黄土高原 保障区域粮食平衡[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2 方佩敏;;怀念表姐夫刘东生[A];纪念刘东生院士[C];2009年
3 胡正海;;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中更好地发挥科技人才作用的建议[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4 邵辉;高建恩;张元星;郝连安;王飞;;基于GIS的黄土高原流域坡地资源分析评价[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5 王俊杰;;关于黄土高原农村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恢复的若干思考[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刘文兆;;流域水文生态研究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安芷生;张信宝;周杰;李小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黄土旱地水份保持[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8 韩茂莉;;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环境研究与思考[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9 上官周平;;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整治中有关问题的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杨晓华;李文科;;崆峒山气候素描[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象史志研究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晖;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及安全模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李海光;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环境演变的生态水文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刘利年;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4 伍铁牛;更新世黄土高原中南部土壤侵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5 庞敏;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毅;基于DEM的黄土高原正负地形及空间分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江华;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生长特征及其天然化程度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8年
8 王幼奇;陕北小流域植被耗水过程及环境因素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宋娟丽;黄土高原草地土壤质量特征及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佘冬立;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植被恢复的水土环境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虎强;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台塬型案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董锦绣;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山地型案例研究——佳县大西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杨俊峰;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平原型案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焦学军;基于高分辨率DEM的小流域分布式水文模拟[D];河南大学;2008年
5 杜虎平;黄土高原小杂粮生产发展与产业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吴良超;基于DEM的黄土高原沟壑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罗珠珠;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8 巩晓燕;宝鸡贾村塬全新世高分辨率孢粉古植被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安巧绒;基于信息维数的地表分形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王春;基于DEM的陕北黄土高原地面坡谱不确定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唐波;不要轻视小流域小水系治理[N];农民日报;2004年
2 记者 李利军 王森林;“铁冲模式”全国亮点[N];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
3 通讯员 马蓉 记者 苏辉;我省被列入国家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规划[N];陕西日报;2011年
4 王立君 孙公勋 张瑞国;即墨三位一体综合治理小流域[N];中国水利报;2003年
5 东江时报记者 龙生财 通讯员 廖鹿云;“十二五”实施22宗小流域综治工程[N];惠州日报;2011年
6 马学增;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与发展[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7 丁铭;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8 刘良芬;41块公益宣传牌扮靓黄土高原[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杨玉峰 通讯员 王竟;黄土高原上升起的梦想[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10 记者 刘湍康;黄委着力提升黄土高原淤地坝安全运用管理水平[N];黄河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