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钢转炉造渣制度及工艺优化研究
【摘要】:
造渣的目的是去除钢水中磷硫、减少喷溅、保护炉衬。造渣制度及工艺优化是转炉炼钢生产达到高效、节能、取得最大效益的重要途径。造渣过程的合理化牵扯到原料性能、原料加入量和时间、枪位控制、炉渣成分设计、耐火材料类别和质量等各个方面。为了改善技术经济指标,降低转炉炼钢生产成本,稳定入炉原材料质量,优化转炉造渣制度及工艺操作,是钢铁企业节能降耗增效的发展方向。
本课题结合龙钢转炉生产实际,利用炼钢工艺分析软件对龙钢炼钢的原材料(铁水、废钢、石灰等)和炼钢操作过程中造渣过程(石灰加入量和加入时间、炉渣成分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物料平衡及热平衡计算,并运用单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提出了溅渣护炉技术、造渣制度和工艺操作优化的具体措施,并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明显提高。通过优化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龙钢炼钢原料中,石灰质量较差,铁水硅、硫、磷含量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且较稳定,炼钢过程脱硫和脱磷的任务比较容易完成,但随着冶炼周期不断缩短,吹氧时间缩短,应降低石灰粒度或提高石灰活性度。
2、过程的热平衡(以终点钢水温度为特征变量)影响由高到低主要是铁水加入量、矿石加入量和铁水硅含量波动,对过程渣量和碱度的影响比较大的依次是石灰成分、铁水硅含量、石灰加入量和铁水加入量。石灰加入量、铁水加入量和矿石加入量应在操作过程加以控制。
3、在龙钢现有转炉生产条件下,终渣碱度在2.6~3.4,(FeO)15%左右,温度控制在1650℃左右较好,并采用污泥球、活性石灰,尽快化好渣,适应炼钢节奏快的要求。
4、通过稳定原料成分,减少石灰加入量,控制终渣碱度,提高渣中MgO含量,规范操作等一系列措施,钢铁料消耗降低了10kg/t,石灰消耗降低了6.29kg/t。溅渣护炉技术的熟练应用,降低了炉衬消耗,最高炉龄达到了21129炉。
|
|
|
|
1 |
唐山森,蒋叶舟,卢灼洪,谢永明;溅渣护炉技术在转炉上的应用[J];冶金丛刊;2005年05期 |
2 |
白治恩;;关于改进韶钢高炉造渣制度的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85年01期 |
3 |
高於恺;;重钢高炉造渣制度的探讨[J];四川冶金;1991年01期 |
4 |
吴家伦;杜绍龙;方媛;;溅渣护炉技术在20t转炉上的应用[J];安徽冶金;2003年02期 |
5 |
郭新春;;石灰质量对用提钒后半钢炼钢的影响[J];四川冶金;1989年04期 |
6 |
刘涛,胡山;溅渣护炉技术在新钢25t转炉上的应用[J];江西冶金;2000年05期 |
7 |
郭振和;左康林;赵国光;吴德润;邹宗树;吴伟;;顶底复吹转炉最佳成渣路线的研究[J];梅山科技;2004年S1期 |
8 |
夏顶忠;转炉溅渣护炉工艺技术研究[J];鞍钢技术;1998年08期 |
9 |
谢华光,曹必宝,聂小武,孟庆江;转炉溅渣护炉工艺研究与实践[J];江西冶金;2001年Z1期 |
10 |
龚建新,施峥嵘;江苏新开发出溅渣护炉专用阀门[J];炼钢;1998年01期 |
11 |
曾兴富;溅渣护炉技术在15t转炉上的应用[J];炼钢;1998年05期 |
12 |
王剑,刘志强;小型转炉使用改渣剂进行溅渣护炉的工艺实践[J];炼钢;2000年04期 |
13 |
王剑,刘志强;小型转炉使用改渣剂进行溅渣护炉的工艺实践[J];鞍钢技术;2000年06期 |
14 |
李福民;吕庆;胡宾生;于勇;陶文;;高炉渣的冶金性能及造渣制度[J];钢铁;2006年04期 |
15 |
祝真祥;;本钢180t转炉造渣工艺研究[J];本钢技术;2008年03期 |
16 |
朱彤;溅渣护炉技术在莱钢25t转炉(LD)上的开发及应用[J];炼钢;1998年06期 |
17 |
王建新;溅渣护炉工艺对八钢生产节奏影响的预测[J];甘肃冶金;1998年03期 |
18 |
白明迅;溅渣护炉用含碳氧化镁球的生产应用[J];耐火材料;1999年05期 |
19 |
李勇,路平,岳庆海;转炉溅渣护炉技术的工艺实践[J];炼钢;2000年06期 |
20 |
郑颖,李春雷,杨富强,佟溥翘,李素霞;包钢80t复吹转炉溅渣护炉工艺实践[J];钢铁;2001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