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炉煤气洗涤废水回用技术研究

王玉晨  
【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水污染日趋严重。而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工业污废水处理后回用是解决水资源不足和缓解水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本论文以包钢高炉煤气洗涤水处理系统为对象,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以期解决包钢高炉煤气洗涤水的循环利用问题,研究获得了如下成果: 1、论文以国内外各钢铁企业高炉煤气洗涤水处理系统运行实践为基础,分析了高炉煤气洗涤水混凝沉淀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包钢高炉煤气洗涤水处理系统为试验对象,进行了静态和动态混凝沉淀试验,筛选出以聚合硫酸铁、聚丙烯酰胺、石灰复合混凝剂作为最佳的混凝剂处理包钢高炉煤气洗涤水,并通过试验确定了复合混凝剂最佳配比及最佳运行参数为:聚合硫酸铁10 mg/L、聚丙烯酰胺0.1 mg/L、石灰25~250 mg/L;pH=8.5左右;沉淀池停留时间:1.5h;混合槽停留时间:2min;反应槽停留时间:10min。 2、在最佳运行工况下:出水悬浮物(SS)低于120 mg/L,去除率在93%左右;出水有机物(COD)低于30mg/L,去除率在96%左右;达到高炉洗涤水质要求(指标为SS<120 mg/L)。经过沉淀试验研究,处理过的洗涤水出水水质完全符合高炉洗涤水水质要求。 3、包钢高炉煤气洗涤水经过处理后循环使用,基本实现密闭循环但同时也造成了水质结垢加速、系统结垢严重的后果。因此对该洗涤水回用时进行脱垢问题的研究,使洗涤水脱垢后回用效果更好。其结论是:在动态试验的基础上,先投加聚合硫酸铁、聚丙烯酰胺、石灰作为复合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后,投加25ppm水质稳定剂XF-B-01。一方面对包钢高炉煤气洗涤水系统钙、镁结垢的处理十分有效,起到了降低结垢速率的作用。另一方面对锌有非常良好的分散稳定作用,能起到“使锌结垢速率降低,逐渐达到不结垢状态”的作用。 4、对混凝处理高炉煤气洗涤水污泥处理工艺进行改进,实施了提高压滤机运行效率的可行性措施,实现年节约滤板20块,滤机每月连续运行时间600h,出泥量达到月产4500t的水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首钢高炉煤气洗涤水的循环利用[J];重庆环境科学;1988年03期
2 ;《炼铁》1989年总目次[J];炼铁;1989年06期
3 李会文;;石家庄钢铁厂高炉煤气全部实现干式除尘[J];钢铁;1987年07期
4 唐建民;;旁路软化法与药剂联合处理高炉煤气洗涤水技木[J];水处理技术;1988年02期
5 张守任;;锰铁高炉煤气洗涤水氰化物的监测(摘要)[J];重庆环境科学;1984年05期
6 ;高炉煤气洗涤水水处理工艺的改进[J];冶金动力;1988年02期
7 李洪峰;高炉煤气洗涤循环水处理中水质稳定的探讨[J];冶金动力;2005年05期
8 孙丽红;酒钢高炉煤气洗涤水污泥的处理[J];冶金动力;2005年05期
9 刘宪;;高炉煤气洗涤水氰化物产生及控制对策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8期
10 成泽伟;苍大强;杨明;宗燕兵;;高炉煤气洗涤水和生活污水混合处理试验[J];冶金能源;2008年03期
11 张明智;攀钢四高炉煤气洗涤水的水质稳定试验[J];冶金动力;1993年05期
12 彭宗银;;高炉煤气洗涤水处理新方法[J];给水排水;1993年02期
13 陈苏,刘梅英,苏永渤,王会,赵世礼;高炉煤气洗涤水处理方法的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3年05期
14 李云超;彭逢军;刘雄杰;;浅析2200m~3高炉煤气洗涤水的水质处理[J];涟钢科技与管理;2004年04期
15 刘彬;;高炉煤气洗涤水化学处理优化[J];北方环境;2011年05期
16 ;带式压榨过滤机在高炉煤气洗涤水污泥脱水中的应用[J];冶金动力;1993年01期
17 舒保华;高炉煤气洗涤水水质的综合治理[J];冶金动力;1996年01期
18 ;二铁厂3、4号高炉煤气洗涤水工程提前竣工[J];本钢技术;2001年07期
19 董桂芬;王慧;;鞍钢高炉煤气洗涤水稳定性分析[J];鞍钢技术;2007年05期
20 王彝季;;高炉煤气洗涤水污泥一次沉淀浓缩法[J];冶金动力;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亮;;混凝沉淀过程中矾花上浮的成因与对策[A];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企业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马骏;胡秋平;王先明;;高炉煤气洗涤水水处理药剂配方改进运行总结[A];第三届全国冶金节水、污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莱钢现场节水经验交流会文集[C];2007年
3 许玉东;;混凝沉淀、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处理化纤废水[A];’2001全国工业用水与废水处理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暨水处理技术汇编[C];2001年
4 唐加翠;丁雷;应媛媛;丁伟;赵一先;;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组合工艺处理舱底含油废水[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梅;;物理化学法净化洗浴废水实验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6 张建良;王俊霞;王立群;宋杨;;某市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案[A];2008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交流会暨全国水网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晓辉;皮科武;;A/O-混凝沉淀工艺处理酚、氰废水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彭玉凡;陈卫国;朱锡海;张剑辉;钟琼燕;罗传荣;徐寿;;油漆废水处理技术的试验研究——混凝沉淀和氧化絮凝复合床法的应用[A];’2001全国工业用水与废水处理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暨水处理技术汇编[C];2001年
9 孙铁军;高红;;包装印刷废水处理工程[A];第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庆生;吴作成;李素芹;郭春禹;熊国宏;赵爱民;郝永利;;高炉煤气洗涤水系统锌垢成因的热力学分析及处理技术试验研究[A];中国精细化工协会第二届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咏;水流对混凝沉淀影响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2 梁涛;可生物同化有机碳在给水处理单元过程中的变化规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Anas Fakhry Qassid Al-Harbawi;高氨氮难降解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梁爽;超滤组合工艺除藻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5 于德淼;景观用再生水水体富营养化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于德淼;景观用再生水水体富营养化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朱建文;饮用水预处理工艺优化与膜过滤组合工艺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韩晓刚;城市水源水质风险评价及应急处理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胡澄;山地城市污水中细砂特征及其处理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吕建晓;表面活性剂SDS胶束聚集行为及其机理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晨;高炉煤气洗涤废水回用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2 彭贤玉;Fenton-混凝沉淀法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周晓斌;混凝—铁炭微电解法用于垃圾渗滤液预处理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娜;预氧化混凝沉淀法在造纸中段废水处理中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谢朝霞;焦化废水水中氰化物和色度处理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6 刘佑泉;印染废水处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樊华;化学强化一级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石;化学法处理钻井废水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张博;铁碳微电解工艺处理造纸废水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高先萍;强化Fenton试剂联合混凝处理焦化剩余氨水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效混凝沉淀净水技术简介[N];中国建设报;2004年
2 陕;饮用水源的保护和消毒[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杨文亮;处理旧桶翻新废水新工艺[N];中国包装报;2005年
4 苑兴帅 张学先;企业发展环保为重[N];保定日报;2008年
5 耿标 朱辉煌 冯新建;让水电建设实现节能减排[N];中国企业报;2011年
6 钟兆盈;私企斥资千万整治“牛奶水”[N];中国环境报;2006年
7 史瑛 郭薇;北京污水处理超前使用臭氧强氧化工艺[N];中国环境报;2007年
8 朱彦;北京污水处理超前使用臭氧强氧化工艺[N];中华建筑报;2007年
9 张晓鹰记者 郑野军;市民可放心饮用自来水[N];烟台日报;2007年
10 王子明本报记者 吴镝 王红光;阜新再生利用矿井水[N];辽宁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