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地震动长周期成分缺失弥补的小波方法研究

牛翠霞  
【摘要】: 工程上常用的模拟强震仪记录受仪器特性限制,缺失长周期成分,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长周期结构抗震设计的需要。数字强震仪记录或宽频带(BB)和甚宽频带(VBB)记录具有良好低频特性,但数量不足,尤其缺乏大震资料记录。由于强地震的发生较为稀少,短时间内难以获得足够的具有良好低频特性的地震记录。本文采用Mallat算法,用二阶基数B—样条小波将模拟强震仪记录和数字强震仪记录分别分解为若干代表子频带特性的时域分量之和,用数字强震仪记录的良好低频部分弥补模拟强震仪记录长周期成分缺失或者说失真成分,探索出一条目前客观条件下弥补模拟强震仪记录长周期成分缺失的有效途径。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1)对地震动记录的现状以及地震动长周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目前研究的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归纳; 2)对小波方法弥补地震动长周期成分缺失的可行性和措施进行了研究。利用二阶样条小波将地震动分解为若干代表子频带特性的时域分量之和,用数字强震仪记录的有效长周期成分填补模拟强震仪记录的缺失或者说失真部分,为模拟强震仪记录作为长周期结构时程分析的地震输入奠定了基础。 3)对地震动长周期成分缺失弥补标准的小波方法实现进行研究。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最优双指标控制的相应频带进行频率成分和振幅的调整,算例证明,调整后的地震动不仅含有了有效的长周期成分,而且满足最优双指标选波的要求,证明了小波方法弥补地震动长周期成分缺失的有效性。 4)利用联合谱对最优双指标选波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最优双指标选波的联合谱评价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用小波方法弥补模拟地震动长周期成分缺失是行之有效的,并且此方法满足同一集系多次采样的要求,能够产生一系列的满足结构拟建场地条件要求的地震波,建立地震动输入的小样本库,丰富了地震动输入的资源库。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莲蓉;都业明;赵艳;;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峰值速度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1年12期
2 G.Fertitta;A.D.Stefano;G.Fiscelli;G.C.Giaconia;潘少军;;海底地震监测的低功率高分辨率数据记录仪[J];世界地震译丛;2011年02期
3 李金山;姜秀萍;王修田;;主能量脉冲反褶积[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Z2期
4 Katherine M Scharer;Glenn P Biasi;Ray J Weldon II;Tom E Fumal;梁凯利;赵菡姿;;圣安德烈斯断层南段大地震发生的准周期性[J];国际地震动态;2011年08期
5 江辉;慎丹;倪永军;朱晞;杨庆山;;近断层地震地面运动峰值衰减规律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尤桃如;罗鉴文;刘学勤;;Unite无线采集系统的特点和技术优势[J];物探装备;2011年03期
7 包乾宗;李庆春;陈文超;高静怀;;联合连续小波变换和脊波变换的面波衰减方法及应用[J];石油物探;2011年04期
8 张美良;朱晓燕;阳和平;李涛;范鲁舟;;广西岩溶洞穴沉积物与地震记录初探[J];华南地震;2011年02期
9 李国发;彭更新;翟桐立;李皓;;基于目标函数的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方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张振斌;唐丽华;;新疆乌恰6.8级地震的场地响应分析[J];地震研究;2011年02期
11 靳玉贞;孟彩菊;赵春华;杨世英;;太原基准地震台和东山地震台地脉动信号分析研究[J];山西地震;2011年02期
12 童琼;童迎世;童敏;;论永顺M_L3.2级地震与高家坝水库的关系[J];华南地震;2011年02期
13 廖建平;王华忠;刘和秀;杨天春;王齐仁;刘新华;马在田;;精确的频率空间域黏声波有限差分数值模拟[J];物探与化探;2011年04期
14 杨燕;楼梦麟;;汶川地震中远场深覆盖土层动力反应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15 申彦利;杨庆山;;近场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预测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7期
16 苏莉华;魏玉霞;;河南省非天然地震的波形特征及识别方法[J];高原地震;2011年02期
17 李启成;张敬民;;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地区地震动场模拟[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8 董瑞霞;韩剑发;张艳萍;于红枫;焦伟伟;吉云刚;于文霞;;塔中北坡鹰山组碳酸盐岩缝洞体量化描述技术及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3期
19 曹务祥;孙哲;刘丽丽;;高保真可控震源采集能量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年04期
20 张世鑫;印兴耀;张广智;王小杰;;纵波速度频散属性反演方法研究[J];石油物探;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玲玲;高静怀;;基于非平稳地震记录模型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家琦;陈桂强;;分形几何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初探[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彭真明;刘克文;唐其森;;地震记录中的非线性特征分析[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范会吉;邵学钟;;全波反演理论及其应用[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姜秀娣;汪玲玲;;基于地震记录的变子波模型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技术应用效果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楚全芝;邓志辉;祖金华;杨竹转;;汶川大震后中国大陆地震形势预测[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冯太林;张学工;李衍达;;多次覆盖地震记录中的折射波成像[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李泽林;程志平;单娜琳;;地震记录小波去噪与MATLAB实现[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齐书勤;;北魏时期大同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记录[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10 贺振华;胡光岷;邵治龙;王成祥;;小波分频域地震记录薄层识别与厚度反演[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维财;地震记录评价方法研究及系统开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林学龙;高分辨率低功耗浅层地震勘探仪器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大学;2008年
3 李亚峻;地震勘探子波估计、面波消减新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邓小英;Ricker子波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及其在地震勘探资料去噪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江辉;近场地震下桥梁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能量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李劲松;准噶尔盆地腹部层序约束河流相储层地震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刘文革;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数值模拟[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8 朱伟强;胜利滩浅海地区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9 王培茂;地震信号的时频特征表示方法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艳辉;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城市高架桥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翠霞;地震动长周期成分缺失弥补的小波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2 吴志成;小波变换在地震记录沉积旋回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左国平;地震记录初至拾取方法对比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尚志海;静力与动力弹塑性分析在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用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5 张显文;基于VSP的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屠志慧;川西地区白马庙蓬莱镇组砂体解释及沉积微相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7 徐兵;基于BP的地震信号分离及初步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董鹏聪;地震预警中震源参数的快速确定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9 张皎;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峰值及衰减关系的影响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10 吴鹏;提高地震剖面分辨率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观平;地震群测群防网络覆盖全市[N];东莞日报;2008年
2 张一鸣;地震类房屋保险缺失现象再调查[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3 李金生;沙特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5年
4 翁庆东 周刚;管理百分百用心 质量百分百满意[N];中国石化报;2006年
5 陈俊 海泉 崔洁;胜利物探城区施工不污染不扰民[N];中国石化报;2003年
6 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原重庆地震台台长、高级工程师 李盛祥;“里氏震级”标度的创立者[N];四川科技报;2008年
7 叶东蕾;我国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实现专利崛起[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8 演讲人 张少泉整理 李坤;科学观察可以预知海啸灾难[N];北京科技报;2007年
9 刘冀人;著名地球物理专家王卫华[N];中国石油报;2001年
10 彭冬梅;AVO处理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