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层传递原理的开采沉陷时空预测模型构建
【摘要】: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会引起或诱发煤矿区地面沉陷、塌陷和山地开裂等地质灾害,不仅严重危害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也给当地人民群众及矿区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开采沉陷的预测,不仅有助于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控制,同时对于后期矿区环境的恢复与整治也非常需要。目前地表移动预计的方法较多,但由于对开采沉陷机理及地表变形破坏的认识、参数取值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预计结果与实际仍有较大误差。
本文通过分析受采动影响的上覆岩层的变形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基于分层传递原理,运用关键层理论及概率积分方法,尝试建立了一种空间上的地表下沉移动变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公式。之后结合Knothe时间函数,通过叠加原理,推导出了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的时空预计模型。并给出了该预计模型中参数的确定方法。对于有限开采条件下,在计算砌体梁断块长度时,通过引入初次来压步距与工作面长度的关系,增加了模型参数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结合陕西省大佛寺煤矿区进行实例验证,在计算过程中运用matlab软件对形成的模型求解,得到的理论预测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的较好。与常规概率积分法的预计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本模型预计下沉值最大相对误差为32.54%,相对误差平均为10.36%。采用概率积分法的预计下沉值最大相对误差为99.90%,相对误差平均为41.14%。说明构建的模型是可行的,且效果要好于常规概率积分法预计结果。然后利用时空模型对大佛寺煤矿40301首采工作面推进490m、581m、672m、700m及停采后0.5a、1a、2a的下沉进行了预计分析,证明了构建的时空模型的可行性。
|
|
|
|
1 |
尹士献;余学义;赵兵朝;;复变函数在确定开采沉陷有效预计点中的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2 |
杨梅忠;任秀芳;于远祥;;概率积分法在煤矿采空区地表变形动态评价中的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3 |
张彦宾;邹友峰;李德海;尹士献;;复杂开采条件下复变函数在地表沉陷预计的应用研究[J];煤炭工程;2010年05期 |
4 |
李春雷;蔡美峰;李晓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沉陷预测研究[J];中国矿业;2006年12期 |
5 |
张照杰;梁增伟;陈庆运;李娜;;矿山开采沉陷研究中矿山3维可视化的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年02期 |
6 |
李培现;谭志祥;闫丽丽;邓喀中;;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概率积分法参数计算方法[J];煤炭学报;2010年08期 |
7 |
史彩霞;柴华彬;邹友峰;;预计结果的地表移动观测点选取[J];测绘科学;2010年05期 |
8 |
郭增长,殷作如,王金庄;随机介质碎块体移动概率与地表下沉[J];煤炭学报;2000年03期 |
9 |
郭文兵,邓喀中,邹友峰;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选取的神经网络模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10 |
栗帅;郭广礼;徐斗斗;查剑锋;;基于FLAC3D和SURFER的矸石充填开采沉陷数值模拟[J];金属矿山;2010年07期 |
11 |
于远祥;;矿区开采沉陷的稳定性评价[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年01期 |
12 |
谷金锋;高振森;;概率积分法在矿区开采沉陷预测中的应用[J];矿山测量;2011年02期 |
13 |
于远祥;谷拴成;朱彬;;开采沉陷的地表移动规律初探[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14 |
胡青峰;崔希民;李春意;丁建闯;黄晓曦;刘海炜;;开采沉陷对高耸建筑物的影响研究[J];煤炭工程;2010年08期 |
15 |
范洪冬;邓喀中;谭志祥;王剑;;开采沉陷动态参数预计的三次指数平滑法[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6 |
李敏;段新伟;范建民;刘义新;;南营村下压煤条带开采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07年25期 |
17 |
曹红梅,杨硕,王玉宇,丛筠;地学信息系统在开采沉陷专题研究中的应用与三维开采沉陷信息系统设计[J];地矿测绘;1999年04期 |
18 |
胡燕妮,杨更社;神木矿区大柳塔矿开采沉陷损伤有限元分析[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19 |
勒建明,吴侃,王卷乐;基于GIS的矿山开采沉陷环境影响评价探讨[J];矿山测量;2001年02期 |
20 |
王卫华,丁德馨;开采沉陷反分析的神经网络方法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