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峪金矿水、土、植被重金属污染规律研究
【摘要】:蒲峪金矿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的小秦岭地区,区内现已查明30多条含金构造带。持续的矿产资源开发在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重金属水土污染问题。论文以蒲峪金矿开采区为研究范围,通过系统采集采矿渣石、地表水、沉积物、土壤以及植物样品,室内借助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样品中Pb、Zn、Cr、Cd、Cu五种重金属进行了重金属全量测试,并利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土壤及采矿渣石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形态含量测定。在系统测试基础上,分别采取密切值、单因子指数、内梅罗综合指数等方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论文对矿区重金属的释放、迁移和转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探讨了重金属的环境效应。
研究结果显示:矿区沟道地表水、沉积物、土壤及植物等均已受到重金属污染,其中沟道地表水、沉积物整体污染较重。土壤、沉积物、渣石的形态含量测试结果显示Pb的生物有效性最高,Cu、Zn次之,Pb、Cu、Zn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以上,为显著相关,表明Pb、Cu、Zn的迁移能力较强。植物艾草对土壤Pb的累积作用良好,碱草对Cu的富集性较好,可以考虑作为超积累植物。蒲峪金矿沟道地表水、沉积物、土壤、植物等受重金属污染影响较大,亟需治理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