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煤层长壁开采顶板动态结构研究
【摘要】:榆神府矿区是21世纪初我国最大的现代化能源基地,研究典型浅埋煤层大采高和近浅埋煤层工作面的矿压显现特征,掌握浅埋煤层矿压显现规律和顶板来压机理,建立浅埋煤层长壁开采顶板动态结构,对浅埋工作面的科学开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综合运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就浅埋煤层动态顶板结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现场实测揭示了浅埋煤层采场矿压显现的动态特性及其规律。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得出典型浅埋煤层厚沙土层采动“拱状”、“拱梁”和“弧形岩柱”破坏特征。建立了厚沙土层“拱状”破坏力学模型,分别确定了典型浅埋煤层初次来压、周期来压的载荷传递因子,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引入载荷传递因子,得出了典型浅埋煤层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支护阻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可靠性。
针对榆神府煤田覆岩黏土层构成,开发了塑性相似材料及模拟技术。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掌握了近浅埋煤层主亚双关键层顶板结构的破坏特征及载荷传递的大小周期来压规律,揭示了近浅埋煤层采场覆岩“三带”特征及采动裂隙发育规律,建立了弯曲下沉带的“拱梁”结构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了不同采高的采场覆岩应力拱的演化规律。建立了近浅埋煤层裂隙带主亚双关键层结构模型,研究了其相互作用关系,给出了主关键层破断对亚关键层的动态载荷传递,提出了确定近浅埋煤层来压歩距的计算方法,揭示了近浅埋煤层大小周期来压现象的机理。最后给出了基于亚关键层结构可能形成“砌体梁”和“台阶岩梁”动态结构及其采场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的确定方法。
研究对榆神府等浅埋煤层矿区顶板控制和支架选型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对丰富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具有理论意义。
|
|
|
|
1 |
王悦平;胡永凯;李晓辉;;浅埋煤层保水开采简述[J];山东煤炭科技;2009年06期 |
2 |
王晓振;石飞;朱卫兵;李新华;;活鸡兔井沟谷地形下初次来压规律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年04期 |
3 |
魏秉亮,范立民,杨宏科;浅埋近水平煤层采动地面变形规律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1999年03期 |
4 |
张永平,杨君;浅埋煤层回采巷道采用裸体支护的可行性分析[J];煤炭技术;2004年11期 |
5 |
金广清,杨君;浅埋煤层回采巷道采用裸体支护的可行性分析[J];煤炭工程;2005年08期 |
6 |
谢大平;付国政;;浅埋煤层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08期 |
7 |
李正昌;浅埋综采面矿压显现及其控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1年01期 |
8 |
赵兴东,杨天鸿,唐春安,黄正权;煤层顶板破断机理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3年05期 |
9 |
李刚,梁冰,李凤仪;大柳塔煤矿12305工作面覆岩活动规律的相似模拟[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10 |
董爱菊;张沛;杨花娥;杨渭清;;浅埋煤层厚沙土层采动卸荷破坏的“拱”状数学模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1 |
卢鑫;张东升;范钢伟;崔霆锋;王晓东;;厚砂层薄基岩浅埋煤层矿压显现规律研究[J];煤矿安全;2008年09期 |
12 |
侯忠杰,谢胜华,张杰;地表厚土层浅埋煤层开采模拟实验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13 |
张杰;;采高对浅埋煤层老顶岩层破断距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4 |
吴亚安;宁建宏;葛光荣;刘洋;;榆阳煤矿2301工作面覆岩活动规律的数值分析[J];煤炭工程;2009年10期 |
15 |
崔廷锋;郭念波;尤亚;刘东亮;;浅埋煤层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实测分析[J];煤炭科技;2009年04期 |
16 |
谢大平;;浅埋煤层长壁开采的物理相似模拟试验[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
17 |
段中会,杨宏科,赵洪林;陕北神府矿区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几个问题[J];陕西煤炭技术;1998年02期 |
18 |
姜福兴,蒋国安,谭云亮;印度浅埋坚硬顶板厚煤层开采方法探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2年01期 |
19 |
董爱菊;张沛;黄庆享;杨花娥;杨渭清;;浅埋煤层周期来压动载机理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20 |
李凤仪;王继仁;刘钦德;;薄基岩梯度复合板模型与单一关键层解算[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