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岩采动裂隙带瓦斯运移规律及其抽取与利用研究
【摘要】:
在阐述煤层瓦斯主要以游离态和吸附态两种赋存状态的基础上,给出了煤层瓦斯含量的计算方法,分析了矿山压力、吸附性和瓦斯压力对煤体透气性的影响,介绍了与瓦斯流动有关的Fick定律和Darcy定律。为了研究采动影响下顶板裂隙分布规律,对相似模拟实验进行了精心设计,准确计算模拟实验中各种材料的配比。认真观察了开挖过程中的裂隙产生和分布规律,详细记录了各种观察数据,并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指出了瓦斯在裂隙带内的升浮及其产生条件,对瓦斯的升浮作了力学分析,分析了瓦斯在裂隙带内的扩散现象,指出了瓦斯在采动裂隙带内的运移聚集特征。概括介绍了靖远矿业集团魏家地煤矿矿井的概况,及煤层瓦斯的基本参数,指出了符合瓦斯在采动影响下运移聚集规律的瓦斯抽取方法,同时对抽取地点的裂隙分布情况和抽取效果进行了分析。简要介绍了瓦斯在井下和地面运输中的输配系统、管道敷设以及井下采空区分布状况。最后阐述了煤与瓦斯共采的社会经济效益。
|
|
|
|
1 |
李树刚;综放开采围岩活动影响下瓦斯运移规律及其控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
2 |
许家林,钱鸣高;岩层采动裂隙分布在绿色开采中的应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3 |
许家林,孟广石;应用上覆岩层采动裂隙“O”形圈特征抽放采空区瓦斯[J];煤矿安全;1995年07期 |
4 |
罗新荣;可压密煤层瓦斯运移方程与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年05期 |
5 |
许家林;钱鸣高;;应用图像分析技术 研究采动裂隙分布特征[J];煤矿开采;1997年01期 |
6 |
罗新荣;煤层瓦斯运移物理模拟与理论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
7 |
王省身,程远平;采场风流模拟实验台研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
8 |
李明好;低透气性特厚煤层工作面高位抽放技术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S1期 |
9 |
夏新川,张秀才,王士涛,杨胜强;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运移、积聚及处理措施[J];煤炭科学技术;2001年06期 |
10 |
史建恩;;煤层瓦斯运移规律及抽放机理研究[J];煤炭技术;2010年06期 |
11 |
王岩;王路军;张兴华;胡晓吉;;保护层开采后周围煤岩体采动裂隙分布规律的研究[J];煤矿安全;2008年01期 |
12 |
许家林,钱鸣高,高红新;采动裂隙实验结果的量化方法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
13 |
尚权玺;曹佩昌;张红涛;;复杂地形和采动裂隙矿区的水井施工方法[J];中州煤炭;2008年03期 |
14 |
王旭锋;张东升;马立强;刘玉德;封金权;;河下采煤覆岩采动裂隙分布特征的数值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8年05期 |
15 |
张秀才,杨胜强;巷道及“U”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运移、积聚及处理措施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
16 |
虎维岳;李静;王寿全;;瓦斯在煤基多孔介质中运移及煤与瓦斯突出机理[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年04期 |
17 |
朱晓东;;无煤柱Y型通风采空区瓦斯的运移规律[J];科技信息;2010年25期 |
18 |
张后全,杨天鸿,赵德深,李连崇,唐春安;采场工作面顶板突水的渗流场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年05期 |
19 |
王路军;王岩;孙斌建;张兴华;;红菱煤矿开采保护层后煤岩体采动裂隙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5期 |
20 |
杨科;谢广祥;;综放开采采动裂隙分布及其演化特征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