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煤纳米孔结构及官能团对煤/PAN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樊晓萍  
【摘要】:煤基聚苯胺复合导电材料是利用煤的酸性官能团特征、孔结构特征和芳香层片特征,以煤为模板,用APS引发苯胺单体在煤中原位聚合而成的。其中煤的孔结构和官能团是影响煤/PAN导电性能的重要因素。论文在研究了煤的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研究了煤孔结构和官能团变化对煤/PAN导电性能的影响。 选择HNO3、H2O2氧化及苯胺抽提的方法改变煤的孔结构;通过电导率、FTIR及孔结构分析表明,氧化和抽提使煤的孔结构变得发达,因而苯胺能更好地进入已溶胀煤的孔结构中,提高了煤基聚苯胺的电导率。 采用两种方法研究了官能团变化对煤/PAN电导率的影响。一是通过原煤及氧化煤中的总酸性基的测定、FTIR分析及煤/PAN电导率变化研究,表明煤在氧化过程中,弱的醚键的水解及羧酸盐向羧酸的转化,增加了煤中的羧基和羟基含量。羧基和羟基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煤与苯胺的作用,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其值最高可达4.72×10-1 S/cm。另一种方法是研究了两种在煤/PAN聚合中引入磺酸基的方法,通过电导率对比可知两种方法都有利于提高煤/PAN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这是因为质子酸的掺杂使聚苯胺分子内及分子间的电荷离域化增强,电导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磺酸基较大,掺杂到聚苯胺中,降低了聚苯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聚苯胺分子以伸展链构象存在,更有利于其电荷离域化,从而使其具有更高的电导率。 为了进一步研究煤的孔结构和官能团变化对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用煤的苯胺抽提物模拟一种有通孔结构,无灰煤作为模板合成煤基聚苯胺复合材料。根据制备高电导率煤/PAN复合材料对煤的要求,可以得到高电导率的复合材料。但复合物最大的电导率为6.46×10-4 S/cm。原因是溶剂抽提产物虽为一种性能优越的天然多孔性材料,但由于其表面的羧基、羰基和羟基等极性基团数量较少,电荷密度较低,活性位点较少,导致其表面“水化”能力较差,难以在水中均匀地分布,不能对聚合物进行良好的掺杂。 综合以上几点分析,高电导率的煤/PAN是煤孔结构和官能团的协同效应。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亮,Gayle Newcombe,Leanne Britcher;有机改性硅的孔结构表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2 赵德超;;固体催化剂(载体)的设计[J];石化技术;1996年04期
3 何德坪,余兴泉;孔结构对通孔泡沫Al非线性阻尼性能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1997年01期
4 刘玉新;颗粒材料孔结构形态的测量和表征[J];中国粉体技术;2000年04期
5 袁晓红,姚源,周斌,方永成;改性Y型分子筛孔结构研究[J];现代科学仪器;2001年01期
6 范慧,钱仁渊,金鸣林,郑玉丽;不同活化剂对石油焦基活性炭孔结构的影响[J];煤炭转化;2004年02期
7 陈胡星;氧化镁微膨胀水泥-粉煤灰胶凝材料的膨胀性能及孔结构特征[J];硅酸盐学报;2005年04期
8 野中理惠;西阳子;太田直人;稻垣道夫;;通过与热塑性树脂共热处理来改造活性炭的孔结构研究(英文)[J];新型炭材料;2006年04期
9 赵翔;林浩祥;崔凯;姚有为;蔡强;冯庆玲;李恒德;;水-乙醚二元溶剂体系中制备放射虫状介孔氧化硅[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郝丽娜;解强;李兰廷;段明华;颜文;邢雯雯;王艳艳;周铁桥;;金属盐催化制备煤基中孔活性炭的研究[J];炭素技术;2008年04期
11 刘军;邢锋;董必钦;;氯离子在混凝土孔结构中的渗透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12 高海燕;贺跃辉;沈培智;江垚;黄伯云;徐南平;;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孔结构表征[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4期
13 高海燕;贺跃辉;沈培智;陈刚;江垚;黄伯云;徐南平;;粉末粒度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孔结构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9年09期
14 夏启斌;黄思思;肖利民;;气相三氯甲烷在三种活性炭固定床层上的吸附[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9期
15 程相乐;陈志刚;刘成宝;王振邦;段小涛;;一步浸渍化学活化法制备膨胀石墨/活性炭复合材料[J];机械工程材料;2010年02期
16 贾伟萍;常纪恒;王宏生;;活性炭孔结构对卷烟烟气过滤效率的影响[J];当代化工;2010年05期
17 程宇科;王元纲;张高勤;胡亚风;黄凯健;李洁;;复合型掺合料对高性能混凝土孔结构的影响[J];混凝土;2011年02期
18 金理强;张俊民;徐锦平;;矿物掺合料改良混凝土微观结构机理研究[J];山西建筑;2011年16期
19 吴明铂;郑经堂;邱介山;;多孔炭物理化学结构及其表征[J];化学通报;2011年07期
20 何炳林,张政朴,钱庭宝,史作清,郭贤权,陈洪彬;特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制备和孔结构研究Ⅱ.[J];高分子学报;198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桂;孙平川;陈铁红;金庆华;丁大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介晶为动态模板自组装合成多级孔结构单晶介孔二氧化硅的NMR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詹红兵;陈文哲;王民权;;酞菁掺杂复合凝胶玻璃孔结构的研究[A];全国第三届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王新祥;邓春林;李铁锋;成立;韦江雄;余其俊;文梓芸;;电化学除盐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的离子迁移和结构变化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4 马保国;张琴;蹇守卫;;纤维素醚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樊明德;袁鹏;何宏平;陈天虎;朱建喜;刘冬;;纳米级零价铁在蒙脱石载体上的分布及其对复合物孔结构的制约机理[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广涛;;基于有序孔结构的先进功能材料的组装与制备[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7 冯庆革;卢凌寰;;混凝土孔结构对强度影响的灰色系统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晓钟;吕晓梅;陈德贵;马莉;;直链醇的加入对BMS干凝胶形成和结构的影响(英文)[A];第14次全国分子筛学术年会论文集——微孔介孔材料科学及在新能源与节能、减排中的应用[C];2008年
9 张旭龙;朱明;黄修林;江海民;丁庆军;;胶凝材料孔结构与性能的实验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国防;王培铭;;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影响水泥浆体微观结构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沁甜;客体分子影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抗压性能的计算化学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2 侯朝辉;高比表面积中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双电层电容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高文惠;硅胶整体柱的制备及其色谱性能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4 欧阳玉;碳纳米管结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时志强;炭基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容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代晓东;石油焦基活性炭的制备、修饰与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7 吕强;表面包覆对稀土掺杂Y_2O_3纳米材料上转换发光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万先凯;渗氮和热处理对炭还原NO的活性影响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王冲;特超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10 赵永利;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组成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晓萍;煤纳米孔结构及官能团对煤/PAN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2 史国东;二乙烯苯/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3 连丽;混凝土显微结构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汪圣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微孔层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栾广贵;模板法中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6 刘成宝;膨胀石墨的制备及其对含油污水的吸附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7 王志超;大孔—介孔分级孔结构炭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晓瑞;煤沥青基活性炭的制备与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9 王元庆;木棉基活性炭纤维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10 郭建雷;外掺料对水玻璃耐酸砂浆的改性作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升勇;官能团之间的作用影响化学性质[N];山西科技报;2003年
2 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 刘爱玉;谈有机模块的学习[N];学知报;2011年
3 飞腾;大连化物所研究成果引起国际重视[N];中国质量报;2007年
4 任志正;我结晶氧化铝分子筛研究受关注[N];中国化工报;2007年
5 石发清;制备泡末铝工艺的研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6 张瑞和;碳酸二甲酯项目值得关注[N];中国石化报;2007年
7 清举;多火孔无焰陶瓷燃烧器通过鉴定[N];中国冶金报;2006年
8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王子明 郝利炜 王晓丰;第三代混凝土减水剂——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研究[N];中国建材报;2008年
9 记者 王晓薇;山东安监局批复“3·12”尿素塔爆炸调查[N];中国化工报;2006年
10 莫;聚氨酯胶粘剂的功能性改进[N];中国包装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