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煤层条件下基于概率积分法的保水开采识别模式研究
【摘要】:
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工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但随之也产生了对人类生存环境损害的一系列问题——开采损害。近年来,因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其已引起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的极大关注,开采损害已成为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开采引起覆岩破坏、地表沉陷损害、地表荒漠化和矿区居民吃水难是矿山资源开发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损害的主要原因,可见,研究矿区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问题迫在眉睫,尤其在浅埋煤层条件下,这种开采损害变得更为严重。论文以榆神(府)矿区为研究对象,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厚松散层浅埋煤层条件下保水开采基础研究”进行研究,其主要内容如下:
⑴在浅埋煤层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现场调研情况,得出浅埋煤层条件下采用不同(基岩与开采高度之比,简称基采比或J C)基采比所导致的矿压显现特征不同的结论,进而以基采比为关键参数,结合(基岩与载荷层厚度之比,简称基载比或J Z)基载比来进一步分析研究浅埋煤层条件下的矿压显现特征;
⑵从开采参数入手,分析了开采参数对关键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浅埋煤层条件下关键层和隔水土层对导水裂缝带发育的影响,并给出关键层结构失稳和隔水土层能够完全隔水的判据;
⑶结合岩石试件破坏时能量释放过程的试验现象和浅埋煤层条件下的矿压显现特征,从能量释放角度解释了浅埋煤层条件下采用不同基采比对导水裂缝带的影响及其形成的机理;
⑷地下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和岩层移动属于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本文在基于概率积分法预计地表移动变形的数学模型基础上,以预计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预计理论参数,建立了基于概率积分法预计导水裂缝带上位岩土层移动变形的数学模型,同时结合现场观测资料和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覆岩与地表下沉系数为分段函数的结论;
⑸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系统地分析了在同一基载比条件下采用不同基采比时,覆岩随煤层开采,其结构破断、滑落失稳和含水层的水如何溃入井下的过程与机理,并给出导水裂缝带上位岩土层的损害特征:即以其上位岩土层初次破断产生3个断裂裂缝为界(断裂裂缝的损害特征为:其产生的竖向裂缝贯穿整个岩层,且该岩层结构并未失稳),其上部为弯曲下沉带,下部为导水裂缝带;
⑹根据理论分析、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的综合分析,给出了浅埋煤层条件下导水裂缝带广义损伤因子的定义,确定了导水裂缝带广义损伤因子的理论模型,建立了以广义损伤因子为关键参数的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的预计模型;同时,结合重复采动对导水裂缝带的影响,给出了重复采动广义损伤因子的具体表达式。
本文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了浅埋煤层条件下基于概率积分法的保水开采识别模式系统软件,系统包括:开采方案选取、覆岩“三带”估算、覆岩与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数值模拟、关键层判定、覆岩与地表移动变形的动态演示、地理信息系统、地面建(构)筑物受损评价和保水开采识别系统等预计分析模块。通过应用浅埋煤层条件下基于概率积分法的保水开采识别模式系统对榆树湾煤矿20102上工作面导水裂缝带的最大高度进行预计,验证了基于概率积分法的保水开采识别模式系统的可靠性。
|
|
|
|
1 |
黄庆享;浅埋煤层厚沙土层顶板关键块动态载荷分布规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3年06期 |
2 |
王悦平;胡永凯;李晓辉;;浅埋煤层保水开采简述[J];山东煤炭科技;2009年06期 |
3 |
王晓振;石飞;朱卫兵;李新华;;活鸡兔井沟谷地形下初次来压规律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年04期 |
4 |
魏秉亮,范立民,杨宏科;浅埋近水平煤层采动地面变形规律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1999年03期 |
5 |
张永平,杨君;浅埋煤层回采巷道采用裸体支护的可行性分析[J];煤炭技术;2004年11期 |
6 |
金广清,杨君;浅埋煤层回采巷道采用裸体支护的可行性分析[J];煤炭工程;2005年08期 |
7 |
谢大平;付国政;;浅埋煤层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08期 |
8 |
李正昌;浅埋综采面矿压显现及其控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1年01期 |
9 |
赵兴东,杨天鸿,唐春安,黄正权;煤层顶板破断机理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3年05期 |
10 |
李刚,梁冰,李凤仪;大柳塔煤矿12305工作面覆岩活动规律的相似模拟[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11 |
董爱菊;张沛;杨花娥;杨渭清;;浅埋煤层厚沙土层采动卸荷破坏的“拱”状数学模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2 |
卢鑫;张东升;范钢伟;崔霆锋;王晓东;;厚砂层薄基岩浅埋煤层矿压显现规律研究[J];煤矿安全;2008年09期 |
13 |
侯忠杰,谢胜华,张杰;地表厚土层浅埋煤层开采模拟实验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14 |
张杰;;采高对浅埋煤层老顶岩层破断距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5 |
吴亚安;宁建宏;葛光荣;刘洋;;榆阳煤矿2301工作面覆岩活动规律的数值分析[J];煤炭工程;2009年10期 |
16 |
崔廷锋;郭念波;尤亚;刘东亮;;浅埋煤层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实测分析[J];煤炭科技;2009年04期 |
17 |
谢大平;;浅埋煤层长壁开采的物理相似模拟试验[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
18 |
段中会,杨宏科,赵洪林;陕北神府矿区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几个问题[J];陕西煤炭技术;1998年02期 |
19 |
姜福兴,蒋国安,谭云亮;印度浅埋坚硬顶板厚煤层开采方法探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2年01期 |
20 |
董爱菊;张沛;黄庆享;杨花娥;杨渭清;;浅埋煤层周期来压动载机理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