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煤矿区开采沉陷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及防治对策
【摘要】:
近年来随着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加剧,煤炭开采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坏。研究开采沉陷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揭示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对于正确选择土地复垦措施和提高复垦土地生产力,合理开发和利用沉陷土地资源,保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开采沉陷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分为两种形式:显性破坏和隐形破坏。前者主要表现为地表移动变形,包括连续变形和非连续变形两个方面;后者主要表现为开采沉陷引起的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沼泽化,以及土壤有效水分和土壤肥力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以裂缝宽度/台阶高度、附加坡度、潜水位埋深这些指标作为评价参数,结合水利设施状况、植物长势以及对耕地的影响,将开采沉陷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划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以渭北煤田的铜川矿区和澄合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采自这两个矿区的4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含水量、容重、孔隙度、粒径、pH值、有机质、N、P、K、细菌数量、重金属含量的分析测定,研究开采沉陷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发现渭北煤田井工开采在造成耕地开裂、塌陷等显性破坏的同时,还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影响的最大幅度达到116.55%,这为开采沉陷区土地资源的治理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针对渭北矿区开采沉陷对土地资源产生的破坏,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治理措施:通过分析开采沉陷的影响因素,提高预计精度,预先评估煤矿区地质环境可以承受的损害程度来预防开采沉陷;通过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法,来减少开采沉陷;通过工程复垦、土壤修复等生态重建对策来治理开采沉陷。
|
|
|
|
1 |
胡燕妮,杨更社;神木矿区大柳塔矿开采沉陷损伤有限元分析[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2 |
勒建明,吴侃,王卷乐;基于GIS的矿山开采沉陷环境影响评价探讨[J];矿山测量;2001年02期 |
3 |
王卫华,丁德馨;开采沉陷反分析的神经网络方法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1年01期 |
4 |
刘书贤,麻凤海,崔继宪;地表塌陷环境破坏评价的专家系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5 |
谢飞鸿;开采沉陷地表变形可视化计算分析系统[J];矿业快报;2004年03期 |
6 |
王刚;郭广礼;李伶;;开采沉陷对高等级公路的破坏机理[J];煤矿安全;2011年06期 |
7 |
;全国开采沉陷及“三下”采矿学术讨论会在苏州召开[J];矿山测量;1987年01期 |
8 |
;全国矿山《开采沉陷》、《三下采煤》第四次学术会议在苏州召开[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
9 |
邓喀中,马伟民;开采沉陷中的岩体节理效应[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年04期 |
10 |
李永树,王金庄,周竹军;厚冲积层条件下开采沉陷地区地表裂缝形成机理[J];河北煤炭;1996年02期 |
11 |
崔希民,缪协兴;浅议矿山开采沉陷学研究内容之延拓[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年04期 |
12 |
李永树,王金庄,陈勇;开采沉陷地区地表水平移动机理[J];煤;1996年01期 |
13 |
毕忠伟,王春来,丁德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在矿山开采沉陷中的应用[J];采矿技术;2002年04期 |
14 |
赵晓东,蒋宇静,宋振骐,江崎哲郎;基于GIS平台开采沉陷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6期 |
15 |
柴华彬,邹友峰,袁占良,胡昌华;Super Map系统在开采沉陷预计分析中的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6 |
黄国纲,王明忠,李有生,汪云甲,郭广礼;开采沉陷监测数据的稳健处理[J];中州煤炭;1992年06期 |
17 |
凌庚娣,吴侃,张兆江,唐建国;开采沉陷空间问题参数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18 |
崔德仁;长壁重复开采沉陷“活化”机理和规律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6年03期 |
19 |
邓喀中,马伟民;开采沉陷模拟计算中的层面效应[J];矿山测量;1996年04期 |
20 |
柴华彬,刘景艳,邹友峰;DTM在开采沉陷可视化预计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煤炭;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