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志丹地区上古生界储盖层特征及控气性研究
【摘要】: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低孔、低渗、低丰度的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研究区内测井、录井、试气等地质资料,结合沉积学、储层及天然气地质学等理论,通过地质理论与实验分析相结合、静态资料与动态资料相比较的研究思路,对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志丹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和盖层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总结出储盖层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研究区内主要发育两种沉积体系:盒8砂层组、山1砂层组和山2砂层组是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溪组是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研究区内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岩性主要有3种类型: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整体以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为主。储层孔隙度主体介于2.0%~10.0%,渗透率在0.01mD~0.6mD之间,孔渗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四个层段均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属低孔、低渗致密型储集层。研究区储层成岩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主要含气层段砂岩已普遍进入成岩作用的中期A阶段。研究区盖层以山1的泥岩盖层为主力盖层。盖层决定了宏观上气藏的成藏位置和气藏规模,在具备成藏的气源和盖层条件的前提下,储层控制局部天然气的富集,即储层条件越好天然气也相对越富集。与此同时,各层段的砂体有效厚度与砂体展布也对气藏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此外,稳定平缓的沉积构造是天然气保存的条件,研究区未经过剧烈的构造变动,稳定的构造动力学条件对天然气形成及保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
|
|
1 |
何光玉,张卫华;盖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世界地质;1997年02期 |
2 |
;盖层的分类[J];能源与节能;2013年11期 |
3 |
付广,杨勉;盖层发育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作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0年03期 |
4 |
王显东,姜振学,庞雄奇,张俊;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盖层综合评价[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5 |
彭放,吴国平,方敏;灰色规划聚类及其在油气盖层评价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6 |
武英利;谢俊;;英吉苏凹陷盖层评价[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3期 |
7 |
王进军;李亚林;陶晓风;张瑞军;;西藏南部低分水岭盆地盖层发育特征与评价[J];新疆地质;2010年01期 |
8 |
周雁;金之钧;朱东亚;袁玉松;李双建;;油气盖层研究现状与认识进展[J];石油实验地质;2012年03期 |
9 |
彭阜南;辽南大和尚山区及其邻区的盖层滑移带[J];地震地质;1980年03期 |
10 |
刘正斌;沙漠地区厚复盖层的钻孔护壁[J];探矿工程;1984年06期 |
11 |
Hans R.Grunau;施和生;;盖层问题的全球观[J];国外油气勘探;1988年04期 |
12 |
林禾杰;;天然气(石油)盖层特性的新认识[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9年04期 |
13 |
林禾杰;天然气(石油)盖层研究的新认识[J];地球科学进展;1990年02期 |
14 |
王霞;;全国首期“天然气封盖层学习班”在廊坊举办[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3年04期 |
15 |
付广,姜振学;影响盖层形成和发育的地质因素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4年05期 |
16 |
陈振岩,张占文,张戈,祝丽玲,郑冶宇;辽南地区天然气盖层封闭性能探讨[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5年03期 |
17 |
陈曜岑;利用测井资料研究和评价盖层的封闭性能[J];物探与化探;1995年03期 |
18 |
黄志龙,高耀斌,郝石生;莺-琼盆地盖层封闭特征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5年04期 |
19 |
黄志龙,高耀斌,郝石生;天然气盖层浓度封闭的定量评价及其应用[J];沉积学报;1996年02期 |
20 |
张占文,陈永成;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天然气盖层评价[J];沉积学报;199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