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特征研究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藏具有低孔、低渗、低丰度、大面积分布等特点。区内包括榆林气田、子洲气田、米脂气田、神木气田,勘探潜力巨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测井、岩心观察、各种化验分析、试气等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储层地质学、成藏地球化学、流体历史学、成藏动力学等最新理论基础,把地质综合分析与先进的实验分析技术相结合、现今特征与历史分析相结合、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作为基本研究思路,主要研究了气藏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藏形成和分布的主控因素,并综合分析了上古生界天然气的富集规律,探讨了本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藏的气藏类型,并综合得出了以下主要认识:(1)生气强度对盆地东部下部成藏组合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对盆地东部中部成藏组合的控制作用较明显,生气强度高值区产气、低值区产水,表明生气强度是控制研究区气水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2)研究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在早侏罗世达到低成熟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是天然气大量生成并聚集成藏时期;同时期盒8段和太原组整体来看储层先致密,天然气随后富集成藏;山2段储层致密与天然气富集成藏同时进行。(3)储层物性对气产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各个储层段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4)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各主力含气层段储能系数主要受颗粒直径、溶蚀作用强度、硅质颗粒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孔喉中值半径等因素的控制。(5)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藏应该为准连续型天然气藏。主要特点是:天然气大面积准连续分布,无明确气藏边界;气水分布复杂,无明显边、底水。天然气的分布与富集主要受气源条件和储层控制。
|
|
|
|
1 |
郭福祥;;滇西上古生界分区和板块构造[J];云南地质;1985年03期 |
2 |
赵俊峰;盛双占;王栋;芦建军;张建伍;刘刚;崔海栋;;临汾—运城盆地上古生界演化、改造及油气资源潜力分析[J];地质论评;2019年01期 |
3 |
桂明爱;;松辽盆地上古生界区域地层对比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03期 |
4 |
李仲东;郝蜀民;李良;惠宽洋;过敏;;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与深盆气藏特征对比[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年02期 |
5 |
李朋泽;;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油气成藏特点与开发[J];石化技术;2017年08期 |
6 |
刘凯,姚卫平;山西上古生界煤系地层中的共、伴生高岭土矿[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5年01期 |
7 |
高先志,廖鲁海,王立武;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储藏系统形成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
8 |
孙国凡,刘景平,苗永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找油方向初探[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3年01期 |
9 |
银晓;曹跃;高胜利;周进松;林桂芳;乔向阳;刘鹏;;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过剩压力与气藏关系研究[J];非常规油气;2017年04期 |
10 |
王素荣;李国华;南珺祥;;苏里格南部地区上古生界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化工应用;2011年04期 |
11 |
李仁甫;张同周;陈清棠;高新胜;史大海;成素琴;;永利探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J];断块油气田;2008年06期 |
12 |
丁晓琪;张哨楠;周文;邓礼正;李秀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年04期 |
13 |
张克银,刘树根,罗宇;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深盆气成藏剖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14 |
张交东;曾秋楠;周新桂;刘旭锋;张宏达;王玉芳;毕彩芹;曹建康;杜建波;于明德;张扬;常大宇;王付斌;苗慧心;;南华北盆地太康隆起西部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与钻探发现[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年11期 |
15 |
闵琪,付金华,席胜利,刘新社,王涛,姬红,李燕;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聚集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年04期 |
16 |
李艳霞;赵靖舟;李净红;;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气藏成藏史[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17 |
赵林,夏新宇,洪峰;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上古生界气藏成藏机理[J];天然气工业;2000年02期 |
18 |
李浩;陈占军;任战利;王力;林进;李云;何剑;;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特征综合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
19 |
王桂成;吕友学;;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3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