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佛古塬长6_2、长6_3储层特征及控油性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岩心观察,佛古塬区砂岩颜色以灰色和灰绿色为主,泥岩以灰黑色、黑色为主;手标本中存在大量植物化石碎片,还发现有虫孔的存在;以上现象均反映研究区长6段储层处于水下还原环境中。结合邻区报告、文献和现场岩心观察,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佛古塬地区长6段储层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中长6_2~2小层水下分流河道最为发育。由于研究区井网密度大,各小层厚度变化小,无大型构造起伏,因此本文结合岩心观察与测井曲线形态建立沉积相参数(F_f),将研究区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F_f0.6),水下天然堤微相(0.3F_f0.6)和分流间湾微相(F_f0.3)。此解决了砂地比值画相所导致的多个薄层砂形成高砂地比归类于河道的现象,也优化了按照优势相画相所导致的人为主观因素占主导的现象,增加了绘制简单沉积相平面图的科学性。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结合高压压汞与核磁共振等试验分析,认为研究区目的层整体表现为低矿物成熟度和高结构成熟度的储层岩石学特征;其中长6_2、长6_3储层均以溶蚀孔隙为主,原生孔次之。长6_2~2小层孔喉半径最大,连通性最好,可动流体饱和度最高,长6_3~2小层次之。研究区目的层以浊沸石胶结为主,其次为绿泥石胶结,处于晚成岩作用A期。研究区目的层物性由多种因素共同控制,如水下分流河道处储层物性最好,分流间湾处储层物性最差;石英、浊沸石含量与储层孔隙度具有正相关关系。渗透率值变化主要与孔隙结构特征有关,孔喉半径越大、连通性越好的储层渗透率值越高。以砂体厚度,沉积相参数、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因素作为甜点分类评价的基本参数,分别与头年稳产油量建立相关性,建立综合评价参数F,F值越大,代表评价甜点的参数越好,综合评价参数F0.75时甜点属于Ⅰ类甜点,综合评价参数F在0.55-0.75之间时为Ⅱ类甜点,综合评价参数F在0.35-0.55之间时为Ⅲ类甜点,而综合评价参数F0.35时储层属于Ⅳ类甜点。通过综合分析得出长6_2~2小层Ⅰ类与Ⅱ类储层最为发育,而长6_3~2小层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