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实验与模拟研究
【摘要】:近年来,河流等地表水体的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而河流与地下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当河流受到污染时,地下水以及紧依河流分布的傍河水源地就不可避免的受到污染,这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的正常运作、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饮水安全。在这个基础上,本文以河流与地下水演化关系作为主线,采用室内砂槽物理模拟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筛取不同介质(细砂、中砂),研究保守性物质NaCl与非保守性物质硝基苯在河流-悬挂饱水带-包气带-地下水系统中的运移转化规律,构建对流、弥散、吸附共同作用下水流与溶质运移的耦合模型,定量描述河流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
通过研究与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1、河流不是无限制的补给地下水,当地下水位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河流与地下水会发生脱节,而不同含水层介质的临界脱节水位不同,颗粒越粗越容易发生脱节,临界脱节水位越高。根据本文的实验,当含水层介质为细砂河流水位为160cm,临界脱节水位为90cm,此时水力坡度为0.78。即水力梯度J0.78时,河流与地下水具有统一浸润曲线;当J=0.78时,河流与地下水临界脱节;当J0.78时,河流与地下水处于脱节状态。而当含水层介质为中砂,河流水位为160cm,临界脱节水位为95cm,此时水力坡度为0.72。
2、河流-地下水系统中溶质运移规律表明:污染质在河流-地下水系统迁移过程中,会发生重力分异现象,表现为相同时间内z方向运移范围比x方向大很多,这种现象在纯弥散作用下较为明显。
3、污染质在河流-地下水系统运移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水力坡度,含水层介质,污染质种类等。其他条件相同时,含水层介质颗粒越粗,污染质运移速度越快;NaCl的运移速度比硝基苯运移速度快,并且最终达到的相对浓度最大稳定值也略大,NaCl约为1,硝基苯约为0.85;河流与地下水临界脱节时,污染质运移速度最快。
4、基于饱和-非饱和流理论及溶质运移理论,建立了污染物运移耦合模型,较好的拟合了实验实测数据,并对不同污染质浓度、不同的河流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等复杂条件下的污染物在河流-地下水系统中的运移规律做了模拟及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