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堆城北部排土场水土流失灾害现状调查及侵蚀规律研究
【摘要】:水土流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经济建设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急需治理。金堆城北部排土场由于接受矿区弃土弃渣,加上人为活动剧烈,给原地貌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扰动,为此本文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金堆城北部排土场水土流失灾害现状,研究其分布和侵蚀规律,为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根据现场调查和勘察综合分析,北部排土场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灾害状况相当严重。2、通过对岩性、冲刷量和覆盖率的分析,得出覆盖率对防治水土流失灾害起主要作用。3、排土场水土流失灾害主要发生在坡面,岩性较破碎且风化程度越高的部位侵蚀沟越明显。4、侵蚀规律的时间、空间分布明显,主要发生在多雨季节,且侵蚀沟中部一般比较深,上部比较细小,整个形态交叉又合并,在坡面下部形成扇状堆积物。
|
|
|
|
1 |
张丽丽;;在煤炭矿山排土场推广生物笆复垦技术[J];现代农业;2012年03期 |
2 |
刘思莹;吴祥云;李广芬;孙若峥;;伊敏煤田排土场恢复植被类型配置探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
3 |
吕春娟;白中科;陈卫国;王瑛;;黄土区露天矿排土场水分调控技术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1年01期 |
4 |
孙泰森,白中科;黄河中游地域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方式特殊性的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5 |
张丽丽;;在煤炭矿山排土场推广生物笆复垦技术[J];现代农业;2012年12期 |
6 |
张建宇;塔娜;;依兰煤矿南排土场水土流失防治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年06期 |
7 |
卫博;付梅臣;白中科;付薇;;基于节地的露天矿排土场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
8 |
牛星;高永;齐雅静;常金财;;伊敏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土壤特征及其肥力评价[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Z1期 |
9 |
台培东,孙铁珩,贾宏宇,李培军,李文杰;草原地区露天矿排土场土地复垦技术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2年03期 |
10 |
宫雪;佴磊;;南芬铁矿2~#排土场泥石流危险度评判[J];中国水土保持;2007年01期 |
11 |
程建龙,陆兆华;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调查与自然恢复研究(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5年01期 |
12 |
魏忠义,秦萍,郭爱华,刘永刚,张晓霞;大型排土场“径流分散”水蚀控制模式及其设计探讨——以山西省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年01期 |
13 |
张志平;焦菲;;天和铝土矿区排土场防护体系建设与运行管理[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3年04期 |
14 |
周如乾;永平铜矿岩石边坡、排土场植被工程试验简介[J];中国水土保持;1987年12期 |
15 |
潘爱影;江西省永平铜矿排土场植被复垦[J];农村生态环境;1997年02期 |
16 |
卢莎;胡献舟;唐小玲;;蘑菇废料在矿山排土场覆土层改良中的综合利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
17 |
高勇祥;;神华北电胜利一号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模式探讨[J];内蒙古林业;2012年12期 |
18 |
孙建华,华天伟,李敏,汪闻生;马钢姑山排土场的生态适应性种植试验[J];水电站设计;2001年04期 |
19 |
李青丰,曹江营,张树礼,薛玲,李利平,秦梅枝;准格尔煤田露天矿植被恢复的研究——排土场植被自然恢复的观察研究[J];中国草地;1997年02期 |
20 |
林剑辉;孙宇瑞;孟繁佳;蔡彩霞;;应用土壤圆锥指数仪评估阜新海州矿排土场复垦工程效果[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3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