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质性状候选基因标记效应及其表达特征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鲁西牛、秦川牛、晋南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海福特牛和西门塔尔牛×蒙古牛9个群体共323个个体为实验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PCR-RFLP、PCR-SSCP、实时荧光定量PCR、DNA测序、DNA序列分析技术,克隆和分析了牛CAV1和CAV3基因,并研究了CAV1、CAV3、CAPN1、CAPN3、CAST、HRSP12和CACNA2D1共7个候选基因的遗传变异,同时探讨了在试验群体中的遗传特征及其与肉质和胴体组成性状(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大理石花纹评分、眼肌面积、肉色、脂肪颜色、背膘厚、嫩度和日增重)的关系,并检测了CAV1、CAV3、CAPN1和CAPN3基因的mRNA表达量,旨在获取相应的分子遗传学信息,找到与牛胴体和肉品质性状相关的DNA标记,为中国地方牛品种选育提高、品种改良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采用电子克隆(e-PCR)和反转录PCR(RT-PCR)等技术,从西门塔尔牛肌肉组织中克隆分离并得到了牛CAV1基因、CAV3基因cDNA的编码区(CDS)全长和部分非翻译区序列。
2.推导CAV1、CAV3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特征和功能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牛CAV1、CAV3基因分别编码178和151个氨基酸,它们都含有22个氨基酸的跨膜特征功能结构域。结构域序列保守程度极高。
3. CAV1、CAV3、CAPN1、CAPN3、CAST、HRSP12和CACNA2D1基因在不同牛品种中,经扩增、克隆、测序和比对发现32个SNPs,其中颠换突变13个,转换突变19个。SNP突变中转换突变占突变的59.4%。
4.牛CAV1、CAV3、CAPN1、CAPN3、CAST、HRSP12和CACNA2D1基因遗传变异位点与肉质和胴体组成性状存在效应差异,结果发现:
(1)CAPN1-StuⅠ位点在大理石花纹评分和嫩度指标上,AA型显著大于BB型(P0.05)。CAPN1-AgeⅠ位点在宰前活重指标上,AB、BB型个体显著大于AA型(P0.05)。CAPN1-MaeⅡ位点在宰前活重指标上,BB型个体显著大于AA型个体(P0.01);在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和嫩度指标上,AA型个体极显著大于AB、BB型个体(P0.01),在日增重指标上,AB、BB型个体显著大于AA型(P0.05)。SSCP-CAPN1α位点在嫩度上,AA型显著大于AB和BB型(P0.01);在日增重上,AB和BB型显著大于AA型(P0.05)。SSCP-CAPN1β位点在大理石花纹评分和嫩度上,AA型个体显著大于AB型(P0.01);在背膘厚上,AA型个体显著大于BB型(P0.05)。
(2)CAPN3-TaqⅠ位点不同基因型与胴体重之间存在显著相关:AB型个体的胴体重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
(3)CAST基因在大理石花纹评分上,BB型显著高于AA型(P0.05);在嫩度指标上,BB型显著高于AA型和AB型(P0.01)。
(4)HRSP12-BsrⅠ位点在宰前活重和胴体重指标上,AB型个体显著大于BB型(P0.01);在大理石花纹评分上,AA型个体显著大于BB和AB型(P0.05)。
(5)CAV1-AvaⅡ位点在宰前活重、胴体重、大理石花纹评分和嫩度指标上,BB型显著高于AA型(P0.01)。CAV1-HinfⅠ位点在宰前活重和日增重指标上,BB型显著高于AA型(P0.05)。CAV1-BglⅠ位点在宰前活重指标上,BB型显著高于AA型(P0.05)。CAV1-MspⅠ位点在宰前活重、胴体重、眼肌面积和嫩度指标上,AA型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5)。
(6)CAV3基因在宰前活重指标上,BB型显著高于AB型(P0.05);在屠宰率指标上,AA型显著高于BB型(P0.05);在净肉率指标上,BB型显著高于AA型和AB型(P0.05)。
(7)CACNA2D1-HaeIII位点在胴体重和屠宰率指标上,BB型显著高于AB型(P0.01);在净肉率指标上,AA型显著高于AB型(P0.01);在背膘厚指标上,BB型显著高于AB型和AA型(P0.01)。
5.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CAPN1、CAPN3、CAV1、CAV3 4个基因在胎儿期、12月龄、24月龄和36月龄4个不同时期西门塔尔牛9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如下:
(1)CAPN1基因在肺脏、肌肉、肾脏、瘤胃、脾脏中胎儿期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它三个时期(P0.01)。
(2)CAPN3基因在肌肉和心脏组织中胎儿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三个时期(P0.01)。
(3)CAV1基因在12月龄、24月龄、36月龄的脂肪中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胎儿期(P0.01),CAV1基因在24月龄、36月龄的肌肉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12月龄和胎儿期(P0.01)。
(4)CAV3基因在24月龄、36月龄肌肉中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12月龄和胎儿期(P0.01),CAV3基因在12月龄、24月龄、36月龄小肠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胎儿期(P0.01)。
|
|
|
|
1 |
贾汝敏,姚晶宁,杜炳旺;两个海大香肉鸡品系屠宰性能与肉质性状的比较[J];中国家禽;2005年06期 |
2 |
方弟安;王艾平;罗朝晖;耿照玉;夏瑾华;;白耳黄鸡生产性能和肉质性状的研究[J];中国家禽;2006年04期 |
3 |
许宗运;韩俊文;;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基因的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
4 |
薛慧良;徐来祥;;猪钙蛋白酶抑制蛋白基因的基因型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性分析(英文)[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9年07期 |
5 |
周树山;刘志武;梁永会;郭英全;张宝荣;吕耀忠;;黑花猪胴体和肉质性状在世代选育中的变化[J];养殖技术顾问;1991年02期 |
6 |
谌澄光,李兴辉,郭小鸿,李良鉴,曾庆玲;宁都黄鸡体尺选育及肉质性状比较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
7 |
朱砺,李学伟,李芳琼,张克英,陈代文,胡祖禹;猪胴体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效应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8 |
李红伟,连林生;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基因[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年03期 |
9 |
徐宁迎,赵兴波,蒋思文;猪鸡肉质性状分子标记及主效基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2004年04期 |
10 |
冯仁勇,罗辉;我国地方鸡肉质性状的研究及展望[J];畜禽业;2005年04期 |
11 |
周国利;朱奇;王超;吴玉厚;;猪肉品质候选基因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
12 |
张敬虎;熊远著;左波;雷明刚;蒋思文;李凤娥;郑嵘;李家连;钱辉跃;;猪4、8和13染色体上肉质性状的QTL定位[J];畜牧兽医学报;2007年10期 |
13 |
钟土木;赵青;徐宁迎;;金华猪不同品系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比较[J];畜牧与兽医;2008年07期 |
14 |
吴科榜;李笑春;陈婷;;不同日龄地方品种文昌鸡肉质性状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年06期 |
15 |
周鹏;曹国文;王高富;游斌杰;胡占云;李静;;武隆土鸡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研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年03期 |
16 |
杨海霞;张燕;李剑虹;;一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影响肉质性状的研究进展[J];养殖技术顾问;2010年07期 |
17 |
边连全;杨爽;许云贺;刘显军;王瑞年;徐逸男;;能量与吡啶羧酸铬的互作效应对肥育猪肉质性状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1年10期 |
18 |
杨公社,路兴中,刘孝惇;猪产肉性能和肉质性状间的表型相关[J];甘肃畜牧兽医;1991年05期 |
19 |
韦习会,夏东,高勤学,徐金先,王玉龙,周庭辉,高志伟,陆天水,陈杰;半胱胺对育肥后期猪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20 |
曾勇庆,王根林,王林云;猪肉质性状基因及其遗传标记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03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