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生境对金纹细蛾寄生蜂影响及优势寄生蜂空间动态与寿命

张金钰  
【摘要】:为了研究苹果园金纹细蛾寄生蜂的空间分布动态以及果园生境对金纹细蛾及其寄生蜂发生量的影响,探讨温度、营养对寄生金纹细蛾的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和寿命的影响。在陕西洛川和杨凌果区选择样地果园,以5点取样法,每样点选定代表树1株,将树冠划分为20个资源单位,每个资源单位随机抽取5片金纹细蛾危害虫疤叶调查统计金纹细蛾及其寄生蜂种类数量。在相对湿度(70±5)%,光照14/10(L/D),温度分别为10、15、20、25℃,浓度均为300g/L等体积比的混合糖液(葡萄糖、果糖、蔗糖)、10%蜂蜜水、5%蜂蜜水、清水的营养条件下,研究温度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羽化以及温度、营养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 结果表明,金纹细蛾的寄生蜂有5种(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跳小蜂、羽角姬小蜂、寡节小蜂)。在不同生境的果园,金纹细蛾危害率表现为:弃管园杂草幼园杂草老园无草老园套种幼园覆膜套种幼园,嘎啦富士秦冠红星;丝角姬小蜂数量表现为,杂草老园杂草幼园、无草老园套种幼园弃管园覆膜套种幼园,嘎啦秦冠红星富士;茶细蛾绒茧蜂数量表现为,弃管园杂草幼园无草老园杂草老园覆膜套种幼园套种幼园,嘎啦秦冠富士红星;跳小蜂数量表现为,仅在杂草老园果园发生,嘎啦红星秦冠富士。金纹细蛾幼虫、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跳小蜂在树冠的聚集度均在1≥λ≥0.88范围内显现出来,金纹细蛾幼虫、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跳小蜂树冠空间分布型整体均趋向于聚集分布。金纹细蛾幼虫偏向于树冠内侧和下层,东、北2侧多于西、南2侧,丝角姬小蜂和跳小蜂偏向于树冠内侧和下层,丝角姬小蜂为北侧最多,跳小蜂为北侧最少,茶细蛾绒茧蜂在各个方位分布比较均衡。 结果还表明,丝角姬小蜂蛹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温度在15℃以上时茶细蛾绒茧蜂蛹历期在30 d以下,温度低于15℃时其对茶细蛾绒茧蜂蛹的发育有抑制作用。不同温度条件下,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的羽化率均表现为25℃﹥20℃﹥15℃﹥10℃,在25℃时丝角姬小蜂的羽化率达到(93.33±3.33)%,温度低于15℃时其羽化率低于50%;低温能延缓茧的发育,但不会导致茶细蛾绒茧蜂在蛹期死亡。不同温度条件下,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成虫寿命长短均依次为10℃15℃20℃25℃;不同营养条件下,2种蜂成虫寿命均表现为混合糖液10%蜂蜜水5%蜂蜜水清水;温度和营养对丝角姬小蜂寿命的影响未表现出交互作用,而对茶细蛾绒茧蜂寿命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 结论,果园生境对金纹细蛾及其寄生蜂的发生有密切的影响,精细的管理果园是减轻金纹细蛾的有效途径。在时空动态上,金纹细蛾优势寄生蜂中茶细蛾绒茧蜂又显得跟随性以及数量均高于丝角姬小蜂和跳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可以作为金纹细蛾生物防治的首选寄生蜂。金纹细蛾天敌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的发育、羽化与温度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不存在线性相关性。寿命与温度、营养关系密切,在10℃下饲喂葡萄糖、果糖、蔗糖混合糖液有利于延长2种蜂的寿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殷向东;;农作物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推介[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5期
2 李秀花;姚洪渭;叶恭银;;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对寄主二化螟幼虫免疫反应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1年04期
3 郭祥令;何余容;潘飞;王德森;罗永丽;;植物挥发物在寄生蜂寄主定位中的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年03期
4 杨永祥;;苜蓿叶象啮小蜂繁殖与寄生习性初步研究[J];农村科技;2011年06期
5 陈华燕;何嫏芬;郑春红;李盼;易晴辉;许再福;;广东和海南扶桑绵粉蚧的天敌调查[J];环境昆虫学报;2011年02期
6 杨德松;孟玲;李保平;;斑痣悬茧蜂对不同寄主密度斑块的选择和最优搜寻行为[J];生态学杂志;2011年07期
7 郭发定;;幼龄果树秋季管理的几项措施[J];果农之友;2011年09期
8 曹林;李保平;孟玲;;不同日龄混合柄瘤蚜茧蜂对寄主虫龄的选择及子代蜂发育表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尚禹;孟玲;李保平;;营养和寄主密度对斑痣悬茧蜂搜寻行为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年03期
10 张帆;郭晓军;王甦;黄宁兴;;水盆式性诱剂诱捕器对苹果园昆虫种群的影响[J];环境昆虫学报;2011年02期
11 甘炳春;周亚奎;杨新全;何明军;黄良明;刘丽风;;红脉穗螟寄生性天敌扁股小蜂的人工大量繁殖技术[J];中国森林病虫;2011年04期
12 张东旭;;七八月果树治病虫[J];国土绿化;2011年07期
13 郭发定;;幼龄果树的秋季管理[J];农家顾问;2011年09期
14 ;咸阳市果树病虫发生动态及六月份趋势预测[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5期
15 黄露;杨德松;李保平;孟玲;;斑痣悬茧蜂的飞行能力和野外扩散行为[J];生态学杂志;2011年07期
16 田沛雨;;梨木虱跳小蜂及其保护利用[J];山西果树;2011年04期
17 孙蕊芬;田小青;张先敏;李样聪;全峰;朱麟;;椰甲截脉姬小蜂野外种群与实验种群差异性比较[J];应用昆虫学报;2011年04期
18 陈雯;李保平;孟玲;;斑痣悬茧蜂对斜纹夜蛾不同虫龄幼虫的选择及后代发育表现[J];生态学杂志;2011年07期
19 杨光;;七八月果树病虫害发生与防治[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9期
20 张翼翾;;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温室和室内天敌的影响[J];世界农药;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修复;;我国寄生蜂分类研究概要[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2 赵紫华;王颖;贺达汉;;麦蚜及寄生蜂种群对农业景观格局的响应及关键景观因子[A];第二次全国植物抗病虫和病害流行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龚和;王方海;;从生理及分子水平研究寄生蜂和寄主间相互关系的进展[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5年
4 彭正强;陈青;金启安;唐超;温海波;;椰心叶甲及其寄生蜂寄主选择的生物学与生理学基础[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石宝才;路虹;张芝利;;北京地区十字花科菜田蚜虫寄生蜂的研究初报[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6 林莉;任顺祥;邱宝利;;广东地区烟粉虱寄生蜂的种类及分布[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韩宝瑜;李增智;;虫生真菌和寄生蜂对黑刺粉虱的联合控制效应[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C];1991年
8 张礼生;陈红印;王孟卿;张莹;陈长风;王树英;李玉艳;张洁;王伟;;小型寄生蜂滞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樑鎰;錢景秦;;螺旋粉虱寄生蜂之引进繁殖及释放[A];’98海峡两岸害虫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1998年
10 黄居昌;季清娥;杨建全;陈家骅;郭庆亮;耿军灵;;我国成功地引进橘小实蝇的优势种寄生蜂——阿里山潜蝇茧蜂[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两种卵育型寄生蜂的寄主取食对其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以及营养生理机制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2 姚艳霞;寄生于林木食叶害虫的小蜂分类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3 马玲;黑龙江省小蠹虫寄生蜂区系及控制力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4 鲁睿;苏云金杆菌和麦蛾柔茧蜂对印度谷螟的联合控制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仇兰芬;危害果树的重要害虫[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6 朱家颖;蝶蛹金小蜂毒液分子特性及其调控寄主分子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陈亚锋;寄生蜂与非适应性寄主之间的发育和免疫互作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焦懿;植物次生物质对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的控制作用[D];华南农业大学;2000年
9 石宇;不同类型寄生蜂翅面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王小艺;白蜡窄吉丁的生物学及其生物防治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钰;生境对金纹细蛾寄生蜂影响及优势寄生蜂空间动态与寿命[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吴素蓉;两种金纹细蛾寄生蜂对外源营养反应及寄主虫龄分布[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孟芳;金纹细蛾的行为及苹果品种、树龄对金纹细蛾及其优势寄生蜂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田晓霞;草地螟寄生蜂及其对寄主种群的控制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5 高艳;寄生蜂形态特征和28SrDNA序列与系统发育关系的初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3年
6 原志华;黑龙江省几种齿小蠹的寄生蜂区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7 冀禄禄;B型烟粉虱两种寄生蜂寄主处理策略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晁云飞;“调节型”和“顺从型”寄生蜂对寄主小菜蛾的生理调控[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马丽;陕西洛川苹果园昆虫群落与优势种群动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赵京芬;中国重要林木食叶害虫寄生蜂(小蜂)调查与分类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单憬岗 通讯员 慕立忠;我省释放1.7亿头寄生蜂[N];海南日报;2011年
2 中国农科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 冯义彬 提供;金纹细蛾[N];河南科技报;2006年
3 江日;义乌蜂群成了茶园“卫士”[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4 张嘉美;苹果金纹细蛾的发生与防治[N];山西科技报;2005年
5 王颜梅;海口染病椰树重露新叶[N];海南日报;2007年
6 苏建强;低温伤了寄生蜂 椰心叶甲再肆虐[N];海南日报;2008年
7 王建兰;中国用寄生蜂和病毒攻克美国白蛾[N];科技日报;2007年
8 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科学研究所 朱兴正;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N];云南科技报;2007年
9 山西省晋中市农业局 焦瑞莲;运用性诱剂防治苹果害虫[N];河北科技报;2006年
10 省经济作物服务中心 刘敏彦;富士苹果膨大期病虫防治[N];河北科技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