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县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生物防控初探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蔺河乡光明村和立新村等不同自然村魔芋软腐病与白绢病病原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试,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运用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病原微生物。通过室内特定条件对病原菌在不同温度、不同酸碱度、不同抗生素与不同药剂等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及生物学特性表现的差异性进行试验,提出防控措施。
对岚皋县分离得到的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导致魔芋致病的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25-30℃,40℃以上均不能生长;它可利用葡萄糖和乳糖,不能利用麦芽糖、蔗糖和淀粉。通过致病性试验发现此病菌主要以土壤传播和伤口感染为主。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该致病菌为Pectobacterium sp.,在系统发育地位上与胡萝卜软腐果胶菌胡萝卜(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 sp. carotovora, p.c.c.)关系最近,相似性为98.64%。通过对种芋的处理以及温度,酸碱度等室内条件下试验,发现在种芋的处理上,对种芋处理的时间要把握好,最多不超过1小时。软腐病原菌最适宜生长的酸碱度范围为pH 5.0~8.0之间,其它范围较不适宜,尤其以强酸区表现更为明显。魔芋软腐病原菌最适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0℃之间,不适生长的温度范围为6℃以下和38℃以上区间,其中停止生长的上、下限温度各为40℃和5℃。
从安康市岚皋县魔芋中分离得到白绢病病原菌,观察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考察其致病性特点,并测定其ITS序列。白绢病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35℃,pH为6-9,可利用乳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醇,麦芽糖等为唯一碳源;利用甲硫氨酸、尿素、硝酸钾、硫酸铵和蛋白胨为唯一氮源;由ITS序列鉴定分离自岚皋县魔芋白绢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小核菌属的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通过ITS鉴定技术,准确鉴定出引起魔芋白绢病的致病菌种类,并研究了该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实际种植防治该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生物防控方法研究中,主要选用了10种抗生素做药敏实验,氨苄青霉素的效果最好,其次是青霉素,氯霉素,井冈霉素。在拮抗菌的筛选中,其中J-1的拮抗效果最明显,拮抗机理需要再深入研究,为魔芋软腐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
|
|
|
|
1 |
解子桂,樊晓明,裴启好;福云六号茶苗白绢病的发生与防治[J];茶业通报;1996年04期 |
2 |
;大叶黄杨白绢病的防治与识别[J];现代农业;2004年08期 |
3 |
楚发美,于金祥,刘江山,林庆书,戚健全;我们是怎样防治苹果根部白绢病的[J];落叶果树;1993年02期 |
4 |
陈枝楠;蔬菜白绢病综合防治的问题和进展[J];中国蔬菜;1989年04期 |
5 |
罗禄怡,沈仲宁,丁应生,杨泽新,谢继石;三叶草白绢病的研究[J];中国草地;1996年01期 |
6 |
阎守忠;苹果树白绢病发生规律及对策[J];烟台果树;1997年01期 |
7 |
谢云妹;福鼎槟榔芋白绢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J];福建农业科技;2002年04期 |
8 |
黄俊斌,赵雪坤,李建洪,王沫,詹亚华,康家树;苍术白绢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3年03期 |
9 |
;苦瓜白绢病诊断与防治[J];吉林蔬菜;2004年01期 |
10 |
卢友民,赖富发;杧果白绢病的防治[J];中国南方果树;1998年04期 |
11 |
陈喜才,孙彦青,曹光磊,边新年;韭菜白绢病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年12期 |
12 |
高兴发
,黄吉美
,李德金;鱼腥草白绢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云南农业;2004年07期 |
13 |
冯国宣,向军,周煜;凤头姜白绢病病原的生物学特征及其防治[J];长江蔬菜;2004年12期 |
14 |
曾宪忠,彭玉琴;盾叶薯蓣白绢病发生及防治[J];广西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
15 |
赵培洁,李良,叶理勋;生物农药哈茨木霉防治白术白绢病[J];中国生物防治;1990年04期 |
16 |
阮瑞国;闽东茉莉白绢病的综合防治[J];福建茶叶;1991年01期 |
17 |
杨宇红,刘勇;防治白绢病的特效药剂根霉灵的研制及药效试验[J];湖南农业科学;1996年06期 |
18 |
黄伙平;香荚兰白绢病的发生及防治(简报)[J];亚热带植物科学;1995年01期 |
19 |
王家国;韭菜白绢病的发生及防治[J];四川农业科技;1994年03期 |
20 |
史应武,陈勇,董新平,李岁平,李新,马莉涛;新疆葡萄白绢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J];中国果树;200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