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青海省海北高寒草甸退化原因及对策探讨

徐志伟  
【摘要】:青海省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海北高寒草甸在青海省环湖地区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日趋严重的草地退化已逐渐对青海省的畜牧业生产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极大地制约着青海省畜牧业经济的发展。针对放牧或人工草地退化的原因和恢复治理措施,已经有较多学者做出研究和探讨,针对草地退化的现状,许多的研究者主张采用围栏封育、补播、鼠害防治、人工草地建植等一系列措施,利用现有研究成果,与当地政府和有关生产部门结合,在退化草地恢复和治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退化草地的恢复或重建,是一个长期并极其艰巨的任务,要求包括政府机关和各级管理、生产单位紧密配合,分工明确,措施合理有效,不间断地进行监控、管理、改造,各项工作有序分期有步骤地进行,思想上重视,方针明确,重在坚持,才能在该项工作中取得成效,使退化草地面积逐年减少,草场品质得到改善,草地生产力得到提高,在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前提下,获得更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试图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与草地退化及恢复治理的关系,从较少人研究或较少报道的角度,对草地退化的机理进行尝试性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恢复治理措施。第一章绪论部分着重对青海省畜牧业发展简况做出描述,提出本研究的着眼点和研究思路方法。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地面积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0.49%。草地退化是严重阻碍青海省畜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退化草地的恢复治理工作,必须从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到退化草地级别确定,从退化程度趋势预测,到提出合理的恢复治理措施,科研和生产单位密切配合,使合理有效的措施得以顺利实施。在退化草地分布的广大地区,结合申报和完成的大量科研项目,争取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从而充分掌握青海省退化草地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设备资源,积极开展退化草地的恢复治理,改善青海省畜牧业生产的环境和基础条件。 第二章高寒草甸群落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通常被基础植物学科或环境学科描述,但目前对其与草地退化的相互关系报道较少。探讨生物学特性对高寒草甸植被逆行演替的影响,可为保护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缓解高寒草甸的逆行演替提供参考。 第三章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种类组成和季节性数量变化,是退化草地复生的基础数据。目前对青海省环湖地区及海北高寒草甸土壤种子库状况已有部分报道,但数据较少。通过这一部分基础数据的掌握,可以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的恢复和重建提供参考和依据,但在结合当前种子库状况具体实施合理的恢复治理措施,尚需进一步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 第四章当前对放牧草地物种多样性高低是否具有实际生产价值在研究领域尚存在较多争议。一方面,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物种多样性高,杂类草甚至有毒有害草类的种类数量也较高,从放牧畜牧业生产的角度看,会影响到优良牧草的数量和均匀分布。因此,研究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可以为牧业生产提供指导性建议,间接达到促进生产提高效益的目的。 第五章围栏封育治理退化草地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很多地区,也有较多报道。我们通过实际工作,在此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第六章结论部分,通过我们的研究工作,探讨退化草地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采取具体的治理措施,达到对退化草地恢复或重建的目的。同时,对开展以上几方面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出分析,以便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可以做的更好。 总之,退化草地的恢复治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进行综合整治,在许多方面需要开展大量细致的工作,从基础数据的获取,到具体措施的落实,以及长期的监控管理,要求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需要大量实地工作者和研究者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在该项工作中取得相应的成果,使畜牧业生产能够持续顺利有序地开展下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希来;;高寒草甸草地与其退化产物——“黑土滩”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J];草业科学;1996年02期
2 黄葆宁;李希来;;高寒草甸退化草地—“黑土滩”植物量测定[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93年04期
3 阿生青;;高寒草甸退化演替中嵩草种群数量特征及成分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6期
4 杨元武;李希来;周华坤;;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土壤特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5 冉飞;李以康;周华坤;韩发;师生波;包苏科;;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植被恢复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6 马玉寿,郎百宁,李青云,施建军,董全民;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J];草业科学;2002年09期
7 盛丽;王彦龙;;果洛大武地区不同退化梯度下高寒草甸土壤养分特征变化[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0年04期
8 星学军;;三江源区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年09期
9 梁东营;林丽;李以康;王溪;曹广民;;三江源退化高寒草甸草毡表层剥蚀过程及发生机理的初步研究[J];草地学报;2010年01期
10 德科加;;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NPK施肥组合研究[J];草原与草坪;2010年04期
11 才旦;;青海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评价、功能失调原因和治理对策[J];草业科学;2006年09期
12 李希来;高寒草甸草地在全封育下的植物量变化[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94年04期
13 涂军,熊燕,石德军;青海高寒草甸草地退化的遥感技术调查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年02期
14 王文颖;王启基;王刚;景增春;;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植被碳、氮含量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7年06期
15 肖浩;;高寒草甸植被退化的几个案例分析及恢复问题的探讨[J];草业与畜牧;2008年03期
16 鲁子豫;王文颖;王启基;;江河源区高寒嵩草草甸土壤氨基酸成分和含量特征分析[J];土壤通报;2008年06期
17 刘育红;李希来;魏卫东;芦光新;田丰;乔有明;;高寒草甸“黑土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9年03期
18 黎与;;青海三江源“黑土滩”形成的自然、人为因素和生物学机制[J];草业与畜牧;2007年04期
19 桑永燕;宁洪才;屈海林;;禁牧封育3年后退化草地生物量测定[J];青海草业;2006年03期
20 韩潼;牛得草;张永超;江世高;傅华;;施肥对玛曲县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及生产力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希来;张静;;青藏高原“黑土滩”形成的自然因素与生物学机制[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李來興;易现峰;楊月琴;张嘵爱;;海北高寒草甸生態系统定位站若干雀形目鳥類穩定性碳同位素值及其食性(英文)[A];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会论文集[C];2002年
3 马玉寿;施建军;董全民;王彦龙;文金花;杨时海;;黄河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群落结构特征研究[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龙瑞军;尚占环;赵成章;曹广民;王长庭;丁路明;;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分异过程及调控机理[A];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李月梅;曹广民;;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的初步研究[A];2005青藏高原环境与变化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周华坤;周立;赵新全;刘伟;韩发;;高寒草甸退化对短穗兔耳草克隆生长特征的影响[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曹广民;杜岩功;梁东营;王长庭;王启兰;;高寒草甸两种类型植物对甲烷汇的影响[A];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8 马玉寿;董全民;施建军;王启基;龙瑞军;戴朝统;文金花;;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植被建植技术研究[A];2005青藏高原环境与变化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孙飞达;龙瑞军;;鼠类活动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初级生产力的影响[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韩发;李以康;周华坤;吴兵;师生波;王学英;冉飞;;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基于CENTURY模型的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谈嫣蓉;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陈懂懂;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及氮矿化潜力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史小明;开垦、黄帚橐吾蔓延和禁牧对高寒草甸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5 张世虎;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土壤氮的矿化和硝化及地上地下关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贾鹏;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物候研究:群落,功能特征与系统发育[D];兰州大学;2011年
7 王太春;高寒草甸鼢鼠土丘的植被恢复与边缘效应动态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王辉;玛曲高寒草甸沙化特征及沙化驱动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马玉寿;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形成机理与恢复模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10 勾昕;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物种多样性和化学计量学动态分析[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志伟;青海省海北高寒草甸退化原因及对策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范晓梅;长江源区植被覆盖变化对高寒草甸蒸散的影响及作物系数的确定[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钊齐;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序列上放牧侵蚀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韩立辉;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甸次生裸地生态特征及采用丸粒化草种的植被恢复试验[D];青海大学;2010年
5 胡文祥;基于植物性状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见物种对施肥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1年
6 王刘杰;高寒草甸豆科植物固氮作用及其对群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7 王苗苗;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产量遥感监测及植物碳汇动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余开亮;亚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冠层截留容量及其与冠层特征的关系[D];兰州大学;2012年
9 张洪芝;若尔盖高寒草甸大型土壤动物群落时空特征[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10 贠汉伯;青藏高原内陆不同生态系统中主要植物δ~(13)C、δN/‰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目 朱国亮;丰腴的青藏高寒草甸草枯畜减[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记者 肖涛 谢伟 赵书彬;羌塘扬鞭竞风流[N];那曲报;2009年
3 记者 李莎莎;三江源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治理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N];格尔木日报;2011年
4 郅振璞 龙腾飞;三江源 典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试验成功[N];人民日报;2006年
5 何伟;三江源退化草地恢复治理国际领先[N];西部时报;2011年
6 记者 拉毛措 通讯员 杨德霖;刚察4项生态工程总投资近5600万元[N];祁连山报;2010年
7 记者 李欣;青海大学为三江源生态恢复建设“添砖加瓦”[N];青海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章轲;“青藏铁路经济带”要环境规划先行[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9 段伟华;汾河流域草地生态治理工程启动[N];山西日报;2008年
10 柳霞;海晏斥巨资治理环湖周边生态[N];祁连山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