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苦豆子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抗菌作用研究
【摘要】:植物内生细菌不仅因其抗病促生作用成为生防菌剂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人、植物和动物疾病治疗新药开发的源泉。本论文对新疆苦豆子不同组织部位的内生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与保存,从苦豆子内生细菌中筛选了拮抗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的菌株,研究了拮抗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菌株的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地位,对拮抗性菌株进行了盆栽控病实验及其拮抗机制研究,对抗MRSA菌株进行了筛选及其活性成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从新疆苦豆子不同组织部位中共分离获得内生细菌202株,不同组织部位分离获得的内生细菌菌株数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上来看,内生细菌在苦豆子植株中的分布规律为根瘤叶种子根茎花。
2. 202株苦豆子内生细菌对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其中125株对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的相对抑菌率均超过50%,48株内生细菌胞外分泌物对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有抑制作用,胞外分泌物的拮抗性与平板对峙培养中的拮抗性不存在对应关系。
3.拮抗棉花枯、黄萎病菌的48株苦豆子内生细菌表型多样性丰富,在Waston距离为0.23时可聚为7个表观类群和12个独立成群的菌株。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表明,在Watson距离为0.31时48株菌被划分为6个ERIC群和两个独立成群的菌株。两种分析方法结果基本一致,从两种分析结果中挑选代表性的菌株测定16S rDNA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Bacillus atrophaeus、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cereus、Bacillus megaterium、Bacillus pumilus、Serratia marcescens。
4.盆栽控病实验结果表明,5株拮抗性苦豆子内生细菌对棉花枯萎病都有较好的防效,KDRE51和KDEB30比目前应用的棉花枯萎病生防药剂宁楠霉素的防治效果更好;对棉花黄萎病也有较好的防效,KDRE51和KDRE01比目前应用的棉花黄萎病生防药剂宁楠霉素的防治效果更好。
5. KDRE51可以通过产生活性化学物质、产生羧酸型铁载体、对棉花产生诱导系统抗性等多种方式对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进行拮抗,其中产生活性化学物质是最主要的拮抗方式。
6. KDRE51对MRSA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它所产生的活性化合物ZSC-6对MRSA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2 mm,通过多种波谱技术最终将活性化合物ZSC-6鉴定为1-(5-氯-5-甲氧基正戊烷基)吡咯烷-2-酮。
|
|
|
|
1 |
周向平,肖启明,罗宽,巢进,田慧;烟草黑胫病菌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和鉴定[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2 |
李进荣,段玉玺,陈立杰,薛春生;大豆根瘤内生细菌对大豆胞囊线虫影响研究[J];大豆科学;2005年02期 |
3 |
高增贵;陈捷;刘军华;冯晶;赵辉;;拮抗内生细菌B20-006菌株对玉米主要防御酶系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2007年01期 |
4 |
袁军,孙福在,田宏先,崔林,赵廷昌;防治马铃薯环腐病有益内生细菌的分离和筛选[J];微生物学报;2002年03期 |
5 |
王万能,肖崇刚;烟草内生细菌118防治黑胫病的机理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6 |
杨海莲,孙晓璐,宋未;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和内生细菌的诱导抗病性的研究进展[J];植物病理学报;2000年02期 |
7 |
兰海燕,王长海,宋荣;棉花内生细菌及其研究进展[J];棉花学报;2000年02期 |
8 |
王刚,李志强;小麦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对小麦纹枯菌的拮抗作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5年02期 |
9 |
高增贵;刘限;陈捷;庄敬华;薛春生;;拮抗细菌B20-006对玉米根系内生细菌种群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2006年06期 |
10 |
杨瑞先,陈立军,张荣,孙广宇;油菜内生细菌种群多样性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
11 |
胡萌;;植物内生细菌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12 |
高增贵,李天来,赵王月,陈捷;甜瓜枯萎病拮抗内生细菌筛选[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
13 |
王万能;全学军;;烟草内生细菌Atp-oe的发酵过程优化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年03期 |
14 |
田雪亮;霍云凤;单长卷;;内生细菌对温室黄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
15 |
易有金;罗宽;刘二明;;内生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J];核农学报;2007年05期 |
16 |
蓝江林;朱育菁;苏明星;葛慈斌;刘芸;刘波;;水葫芦内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
17 |
孙侨南;李进才;;小麦内生细菌对全蚀病发生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
18 |
崔林,孙振,田宏先,王利琴,徐惠云,孙福在,袁军;马铃薯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对环腐病菌的拮抗作用检测(简报)[J];实验生物学报;2002年04期 |
19 |
王万能,全学军,肖崇刚;烟草内生细菌防治烟草黑胫病及促生作用研究[J];植物学通报;2005年04期 |
20 |
殷水宁;孙广宇;;内生细菌YSN-7提高小麦耐旱性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