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研究

刘俊霞  
【摘要】: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之一是粮价暴涨对粮食安全的影响,高粮价增加了世界饥饿,粮食消费逐渐向廉价的块茎食物转移。马铃薯由于营养丰富,富含淀粉、维生素、糖、蛋白质等成分,其发热量高于所有的禾谷类作物而成为重要的粮食安全作物。2008年的国际马铃薯年活动特别强调,需将马铃薯纳入全球粮食系统,加强其在世界粮食安全和减轻贫困方面的重大作用。我国作为世界上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马铃薯的国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人多地少的中国尤为重要。 马铃薯产业链较长,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是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产业。我国马铃薯生产主要分布在北方一作区和西南混作区,其次为中原二作区和南方冬作区,马铃薯非常适宜于在冷凉、高山气候条件下生长,对于我国西部不适合其他谷物生长的区域来说,马铃薯成为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粮食来源,作为西部地区的主要农业产业,该产业的发展对于当地经济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马铃薯产品的加工增值潜力较大,可以实现加工增值的十五至二十倍,加之不断拓宽的工业和生物能源用途,马铃薯对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马铃薯产业正向提升质量、稳定规模和持续创新的繁荣发展阶段转变。 由于马铃薯国际贸易是延长马铃薯产业链、获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研究以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为研究对象,在获取大量文献和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针对中国的马铃薯贸易进行综合研究。首先,总结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概况,通过分析马铃薯的起源与发展,着重强调马铃薯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地位,从而为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研究奠定背景和基础。其次,针对我国马铃薯的供给与需求分析中国马铃薯市场,对未来时期的马铃薯供给量与需求量做出预测。再次,对我国马铃薯的国际贸易进行系统化分析,分别针对中国马铃薯出口贸易进行SWOT分析和进口贸易展开细化研究。随后分析了影响我国马铃薯贸易的各种因素,并对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发展前景进行预测性分析。最后,在对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及国际贸易做出系统化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之后,提出促进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思路和促进马铃薯国际贸易的相关建议。 发展马铃薯国际贸易是促进主产区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中国的马铃薯国际贸易进行系统化分析研究后,得出的研究结果分别为:(1)明清时期马铃薯随传教士进入中国后便成为我国山区的主要农作物,马铃薯生产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部地区,该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是我国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是马铃薯主产区面临的主要问题。(2)马铃薯的生产与消费反映在经济领域表现为马铃薯的供给与需求,我国马铃薯国内供给以国内生产为主,其次主要依靠从国外市场上的进口,我国马铃薯的国内需求由国内消费需求和国外市场出口构成。利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得出,2015年、2020年、2025年我国马铃薯的国内供给量分别达到1809.96、2023.28、2236.60万吨,我国马铃薯国内消费需求量分别达到1803.48、2016.08、2228.68万吨。从长远来看,我国马铃薯供给量与需求量呈上升趋势,我国马铃薯供给可以满足不断扩大的消费需求。(3)我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结构呈现低端化特点,马铃薯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进口以加工品为主。相对而言,中国马铃薯出口产品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生产的绝对优势和价格比较优势,出口产品质量有较大提升空间,但优势主要源于资源禀赋。中国马铃薯对进口加工产品依赖较大,主要源于国内较低的加工能力和巨大的加工品需求。影响我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在于各国不同的农业政策、国外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部分国家的高关税。(4)通过分析我国国内马铃薯生产的X效率,利用DEA方法得出我国马铃薯国内生产性供给前景较好,除部分地区达到最优生产之外,大部分马铃薯生产区均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马铃薯出口动力充足。由于国内马铃薯加工品需求量较大,部分马铃薯加工品进口呈现贸易赤字。(5)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马铃薯产业发展经验,提高马铃薯的产业化程度,在马铃薯主产区通过建立产业集群降低成本、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在国际贸易中,应注重新市场的开拓,充分利用国际规则等提高我国马铃薯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我国部分地区也可借鉴国内先进生产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思路,在政府重要引导和行业协会大力支持下,注重技术研发,利用自身优势不断提高马铃薯产业的整体效益,为我国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曾祥国;;黔西县马铃薯种植的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年13期
2 夏文慧;;浅谈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3 高海燕;;科技兴农大舞台 谁唱主角?[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09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琼;谢敬波;段宏兵;;国内外大田马铃薯播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预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科;刘明月;何长征;宋勇;吴秋云;熊兴耀;;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3 李青峰;吴同斌;李丽辉;王芊;;马铃薯黄金水位有机无土栽培技术研究[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4 高明杰;罗其友;闫玉赞;;世界马铃薯生产与国际贸易分析[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5 谢开云;李文娟;王晓雪;张若芳;巩秀峰;张世彪;MARES Victor;GAVILAN Carla;POSADAS Adolfo;QUIROZ Roberto;;不同灌溉模式对我国半干旱地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6 李树举;王中美;杜登科;杨宏;丁华;吴亚飞;;常德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7 牟文平;徐志勇;郭昌军;曾锂;方军;杨先泉;;广元市2005~2010年马铃薯生产发展分析[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8 张丽莉;魏峭嵘;张伟;石瑛;秦昕;陈伊里;王凤义;;不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9 朱涛;邹雪;舒剑;林熊;王西瑶;;钾营养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俊霞;贾金荣;;马铃薯产业与农民增收关联机理分析[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霞;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乔建磊;马铃薯雾培营养调控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焦峰;马铃薯氮素吸收分配特性及高效利用生理机制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2年
4 杨艳丽;外源茉莉酸影响马铃薯对晚疫病抗性的初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聂碧华;马铃薯Y病毒新变异株系的克隆鉴定及马铃薯—病毒互作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翁定河;马铃薯稻草包芯高产栽培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7 李倩;马铃薯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调控措施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8 刘勋;马铃薯转化酶及其抑制子基因家族分析及与低温糖化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郭欣旺;市场参与方式对农户收入与分配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刘永刚;基于微卫星DNA标记的马铃薯桃蚜不同种群遗传分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长宏;马铃薯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优化组合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燕;马铃薯生产对土肥因素响应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3 张勇;核糖核酸干扰在马铃薯抗病毒和淀粉改良中的应用[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周婷;湖南省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白东旭;定边县马铃薯营销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贾鑫;灌水及不同氮源对马铃薯品质和产量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0年
7 李瑾;优质专用型马铃薯试种及筛选鉴定[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王翠;马铃薯对镉、铅胁迫响应与富集的基因型差异[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西露;冬闲田马铃薯需肥规律与肥料效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耿伟;长春地区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检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鹏飞 刘永祥 徐慧萍;借力小土豆 发展大经济[N];中国信息报;2011年
2 记者 刘金凤 特约通讯员 戚照;马铃薯扛起增收大旗[N];湛江日报;2011年
3 王永青 赵淑琴;内蒙古乌兰察市“中国马铃薯之都”[N];新农村商报;2011年
4 通讯员 赵文红;蒲县着力打造马铃薯特色县域经济[N];临汾日报;2011年
5 郝建华;陕西定边:创建西北“特色农业”大县打造中国马铃薯之都[N];消费日报;2011年
6 本报通讯员 刘河;靖边县叫响马铃薯品牌[N];榆林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徐德清;开发马铃薯产业 确保粮食安全[N];常德日报;2011年
8 记者 曾滨;德宏冬季马铃薯产量效益双增长[N];云南日报;2009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刘明伟;雷波:全面完成马铃薯生产目标任务[N];凉山日报(汉);2010年
10 向明东 实习记者 李清波;盐源 马铃薯产量再创新纪录[N];四川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