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濮绍京,金文林,赵波,刘长安;发挥产学研相结合优势 推进红小豆产业化进程[J];中国农学通报;2003年03期 |
2 |
金文林,濮绍京,赵波,雷广军;红小豆“京农6号”新品种选育[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3 |
金文林,邢克宇,郝丽芳,李瑞媛,郭玉刚;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研究——VI小豆叶片茸毛性状的观察[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4 |
金文林,王媛,濮绍京,赵波;小豆花粉生活力的初步观察[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5 |
刘丽颖;臧兴旺;;小豆栽培应注意啥[J];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08期 |
6 |
文自翔,金文林,濮绍京,赵波;遗传标记在小豆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7 |
谷传彦,马效洪,王秋玲;小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含量及与生育特性的关系[J];杂粮作物;1998年01期 |
8 |
翟广华;;绿豆和小豆贮藏方法[J];保鲜与加工;2006年04期 |
9 |
濮绍京,石峰,金文林,赵波;7个小豆核心种质杂交亲和力的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0 |
周耀群;颜景波;;日本小豆新品种“襟裳”[J];杂粮作物;1983年02期 |
11 |
濮绍京,金文林,赵波,王占丽;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研究 Ⅷ .不同地区小豆地方品种群体农艺性状的表现[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2 |
杨俊品,刘莹;四川小豆地方品种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13 |
金文林,陈学珍,喻少帆;~(60)Coγ射线对小豆种子辐射处理效应的研究[J];核农学报;2000年03期 |
14 |
陈良弼,魏淑红;小豆种质资源抗尾孢菌叶斑病鉴定研究[J];中国种业;1992年01期 |
15 |
金文林,陈学珍,甘璐,仉立民,郭玉刚,喻少帆,小川省吾,由田宏一,中世古公男;小豆杂交后代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16 |
王述民,谭富娟,胡家蓬;小豆种质资源同工酶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11期 |
17 |
田静,范宝杰;河北省小豆、绿豆生产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河北农业科学;2002年03期 |
18 |
濮绍京,金文林,赵波,王占丽;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研究 Ⅶ 北京生态条件下农艺性状的遗传表现及相关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9 |
金文林,乔昕炜,文自翔,濮绍京,赵波;小豆F_2世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变异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20 |
崔秀辉;;风砂干旱区小豆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简报[J];耕作与栽培;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