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在法门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历经三千多年历史的佛教文化在当今社会文明中依然传承着,同时佛教文化景观也结合着不同国家、不同环境进行着融合与发展。而在佛教文化发展下的中国寺庙园林,不仅成为一类具有宗教性的建筑群体,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组成成分,它兼具着宗教文化传播与娱情养性的功能,成为了园林艺术与世界各国文明之中有机结合的突出案例。
中国佛教寺庙园林从单一的宗教性建筑演变成具有园林因素的一个过程与佛教文化的过程中国化大致同步。寺庙园林景观的发展,不仅是与宗教环境的外在形式变化有关,也与中国的本土文化氛围以及佛教文化的中国化形成关联。从唐宋时期开始,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进行着融合,并产生三教合流的局面。结合着佛教文化的传承性,佛教寺庙景观也融合着“儒、道”文化,逐渐形成“适俗性、简易性”等特点。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在这之中,禅宗的影响最为深厚,并且与中国寺庙园林景观有很深的渊源。与此同时产生的大量佛教寺庙园林与建筑、塔所展现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与山水进行结合,其中有大量的寺庙更是以山水著称,长而久之寺庙园林便兼具了公共风景区的性质,同时也越来越受当代设计学家的重视。
本论文首先主要根据佛教文化景观的起源与衍生,对其主要内容进行考察、分析、讨论,设计成一种新的概念性方案,结合我国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期所产生的寺院,对其规模做初步的分析。产生新的一种景观形式,在闭合的空间范围,达到无限的空间遐想。结合着佛教寺庙园林与现代景观的相融合,创造出以佛教文化在法门寺景观规划中的独特意境表达从而体现出佛教文化在寺庙景观中的必要性,结合法门寺的特殊性,使其作为佛教寺院的景观规划将其主导思想及意境表现出来。
其次分析佛教禅宗文化景观的多元化在现代景观中不仅体现在寺庙景观中,同样也大范围的应用到一般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追求寺庙园林的禅境,从而达到人们所追求的“梵我合一”的景观表现。
最后结合国内外寺庙园林的实际案例,总结其主要不同的表现形式。从中总结出国内外园林的融合之处,在此的前提下,得出国内外园林景观的不同之处,取其之长,弃其之短。对佛教寺庙景观的现代化结合着现代材料的应用,加上现代造园手法技术的提升,使佛教景观规划达到一种新的模式,开创一个不同的时代。从而做到现代佛教寺院景观规划设计的于史有据和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