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研究

屈波  
【摘要】:当前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之中普遍存在急功近利,过度重视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轻视公共基础课教学的现象,这与高职教育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相悖逆的。通过对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出公共基础课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寻找公共基础课进一步改革的思路和措施,更好地促进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改革。 文章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访谈)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分析法。首先,笔者对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从而对公共基础课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现状有了较为详细、深刻的认知;接着,结合笔者开展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从而对我国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的实施现状有了一个整体性的把握,从而提出解决思路和具体措施。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部分,主要针对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公共基础课当前的改革与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主要回顾了我国公共基础课改革的历程。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现状的调查、访谈,对当前高职公共基础课建设和改革的现状做了论述;第三部分论述了高职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定位,并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知识体系和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提出了公共基础课改革基本思路,提出了坚持能力本位和“必须、够用”为度的改革策略,并就此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最后的结论是: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改革要体现能力本位思想,渗透职业素养的培训,服务于专业教学需要和兼顾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变“学科本位”为“能力本位”,才能在整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实现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目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邱俊海;;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有效对接[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江旭;夏菲;;从TAFE课程设置看我国高职课程改革[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32期
3 巫海波;;高职课程改革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0年02期
4 杨阿喜;李德才;徐开金;董大鹏;肖望书;;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课程整合的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曾庆伟;张君第;;谈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6 严权;;文化视野下的高职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年18期
7 隋学圃;颜玉凤;;关于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年21期
8 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2期
9 王一定;黄日强;;问题与出路: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理论视角[J];成人教育;2007年09期
10 刘凤云;;“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0年08期
11 秦钢;徐砺瑜;;高职课程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7期
12 陈朝晖;;高职课程改革与教师胜任能力构建初探[J];价值工程;2010年11期
13 罗时华;章灵燕;;重视人文素质培养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研究[J];文教资料;2010年07期
14 杨念;高职课程改革之原则:以就业为导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15 李振汕;高职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十大趋势[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16 黄艳芳;吴严;;高职课程坐标初探[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年02期
17 于希勇;;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现代与后现代课程观的审视[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18 陈丽萍;王建社;;谈高职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J];教育探索;2008年06期
19 吴亚萍;;“产学合作”模式下的高职课程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年30期
20 李庆原;;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文化的再认识[J];高教论坛;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青霞;;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实践[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黄朝晖;刘利平;;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促进我国高职课程改革[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陈清彬;;高职课程的解构与重构探索[A];福建省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船舶及海洋工程分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郑琦;;以能力为本位、项目化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实践——以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课程为例[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胡小桃;李仲阳;;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探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陈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探究——以高职“报关实务”课程开发实践为例[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郭剑英;杨财根;;浅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构优化[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义军;梁映;;高职空调工程技术应用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林李云;;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化学教学[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松林;高职课程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珊云;民间公益组织与课程改革治理机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泽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适切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志超;三级课程管理的权力运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朝辉;从管理走向领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红岩;课程改革推进中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祝士明;高职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波;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2 秦娟娟;中德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比较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婷婷;基于协同创新的高职项目课程改革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
4 王玲;高职课程目标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德香;基于系统论的高职课程结构优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6 柳连忠;高职课程内容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鲁菊华;高职课程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沈玲;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唐振华;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马旋;中外高职课程设置比较[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马元兴;深化高职课程改革应当抓好的几个环节[N];光明日报;2008年
2 记者 王晶 通讯员 王泉;我省高职课程借脑香港理工大[N];湖北日报;2008年
3 范绪锋;高职课程寻求“解压缩”[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莱芜市技工学校 亓臻;浅谈技工学校教材课程改革模式[N];莱芜日报;2005年
5 ;课程改革与开发凸显高职特色[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长子门小学校长 李全昌;关于课程改革的十点思考[N];长治日报;2005年
7 宋晓梦;一位教师眼中的课程改革[N];光明日报;2004年
8 市教委副主任 黄永刚;深化课程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N];天津教育报;2009年
9 李植 李燕;课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王学东;课程改革中的校本课程开发[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