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塬区休闲地与农田土壤温度变化特征研究
【摘要】:土壤温度的变化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产量乃至品质都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农田土壤环境的调控、农业生产的发展及相关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研究通过对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深剖面土壤水热运动观测场内长期休闲地和农田的土壤温度进行连续监测,研究了黄土塬区休闲地和农田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及变化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休闲地浅层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呈正弦曲线趋势变化,随深度增加,日变化的振幅减小,位相滞后。不同季节土壤温度有日变化的土层深度不同,1月0~20cm土壤温度具有日变化,其中0~10cm土壤温度日变化明显;4月0~70cm土壤温度具有日变化,7月和10月均为0~40cm土层具有日变化,而4月、7月和10月土壤温度具有明显日变化的土层范围均为0~20cm。各季节土壤温度的日振幅:4月7月10月1月。
2.休闲地土壤温度在0~650cm具有季节变化特征,其中0~110cm的季节变化明显,而1000cm土层的土壤温度则接近恒温状态。土壤温度年较差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减小。0~40cm月平均土壤温度在1月最低,地表(0cm)月平均土壤温度在6月最高,5~40cm月平均土壤温度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40cm以下土层土壤温度月平均最高和最低值出现时间滞后,土层越深滞后时间越长。冬季土壤冻层可达40cm,冻结时间随深度不同而不同。
3.农田与休闲地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趋势相近,均表现为:0~20cm(冬季0~10cm)土壤温度的日变化明显、呈正弦曲线趋势变化。不同季节土壤温度的日振幅不同,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典型阴天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较晴天复杂且日振幅较小,表层土壤日最低和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4.春玉米田0~70cm各土层月平均温度的最高值出现时间较休闲地有所滞后,0~110cm各土层月平均温度的最高值较休闲地低0.6~1.5℃。7~8月春玉米田土壤日平均温度显著低于休闲地,降雨能显著降低春玉米田与休闲地土壤温度的差异。在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麦田和休闲地土壤温度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3月各土层间的温差最小。4~6月麦田土壤温度较休闲地上升慢,二者差异显著。
|
|
|
|
1 |
张旭升,赵百通,李英;土壤温度测试仪的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03年06期 |
2 |
于晓蕾;吴普特;汪有科;张立强;员学锋;张吉祥;;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冬小麦生理及土壤温、湿状况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04期 |
3 |
唐高霞;;菜地土壤物理性状及调节[J];吉林农业;2007年07期 |
4 |
刘德金;;结荚圈的土壤温度和湿度对花生荚果发育的影响[J];福建农业科技;1978年06期 |
5 |
Γ.П.萨芙诺娃;Л.А.别斯托娃;杨希正;;苗圃中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温度、湿度的影响[J];陕西林业科技;1985年01期 |
6 |
梁尚朴;成龄橡胶树株间地膜复盖的水热效应[J];土壤肥料;1993年03期 |
7 |
李新有;有色膜对烟田土壤温度影响的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
8 |
徐华,蔡祖聪,李小平;土壤 Eh 和温度对稻田甲烷排放季节变化的影响[J];农业环境保护;1999年04期 |
9 |
程建峰,陈素珍,潘晓云,陈凤梅,方加海,刘宜柏;土壤温度对陆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10 |
刘颖,韩士杰,胡艳玲,戴冠华;土壤温度和湿度对长白松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9期 |
11 |
杨金凤;郑秀清;孙明;;地表覆盖对季节性冻融土壤温度影响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12 |
常旭虹;赵广才;孟祥云;杨丽珍;皮福忠;毕玉强;刘秀全;;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影响[J];土壤;2006年03期 |
13 |
潘颜霞;王新平;;荒漠人工植被区浅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沙漠;2007年02期 |
14 |
李琳;张海林;陈阜;李素娟;;不同耕作措施下冬小麦生长季农田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及其与土壤温度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12期 |
15 |
肖永吉;;对季节性冻融过程中土壤水和热迁移的研究[J];太原科技;2008年03期 |
16 |
张慧东;周梅;尤文忠;;兴安落叶松树干形成层温度变化特征及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J];辽宁林业科技;2008年04期 |
17 |
孙彦坤;曹印龙;付强;顾春梅;;寒地井灌稻区节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温度变化及水稻产量效应[J];灌溉排水学报;2008年06期 |
18 |
陈宝玉;王洪君;滕轶;孙海芹;杨建;黄选瑞;;保水剂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动态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年06期 |
19 |
丁海兵;马涛;;蔬菜大棚利用太阳能地下蓄热实践分析[J];太阳能;2008年09期 |
20 |
王增红;李援农;王炳英;;膜缝沟灌对夏玉米生态环境及作物效应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