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杜仲叶和桑叶两种保健功能型茯茶加工工艺研究

杨乔  
【摘要】:传统茯茶、杜仲茶、桑叶茶对人体均具有保健功效,许多中外学者对其作用机理、有效成分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试验,为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开展此类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近年来,一些学者或专家试图将金银花、连翘、杜仲等药食两用植物与传统茶叶结合起来,将这些药用植物的功效融入到传统茶叶当中,达到一茶多功能的效果。本项研究通过将杜仲叶毛茶和桑叶毛茶分别与黑毛茶进行不同拼配比。按照茯茶制作工艺,研究发花时期环境温、湿度因子对两种功能茯茶发花及成品茶感官品质的影响,探索两种保健功能型茯茶的最优加工工艺参数。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研究了不同环境温、湿度对两种功能型茯茶中“冠突散囊菌”生长的影响。试验发现,在相同原料、相同压力和茶饼密度的情况下,杜仲功能型茯茶在温度24℃、26℃,相对湿度70%时“发花”情况理想,冠突散囊菌高达20×10~7个.cm~(-2),远超国家标准20×10~4个.cm~(-2),且茯茶砖面平整,色泽黑褐油润,未出现烧心、霉变等现象;桑叶功能型茯茶在温度26℃、28℃,相对湿度75%时“发花”情况理想,且茯茶砖面平整,未出现烧心、霉变等现象。研究结果表明:杜仲功能型茯茶合适的“发花”温、湿度为25±1℃、相对湿度为70%;桑叶功能型茯茶合适的“发花”温、湿度为27±1℃、相对湿度为75%。2.通过对不同配比原料及其所加工的杜仲茯茶(杜仲茶:纯黑毛茶=0:100、5:95、10:90、15:85、20:80、25:75)、桑叶茯茶(桑叶茶:纯黑毛茶=0:100、50:50、60:40、70:30、80:20、90:10)成品茶砖内含成分分析,得出杜仲茯茶、桑叶茯茶水浸出物较混合毛茶均有所提升,而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则呈现下降趋势。3.通过对两种复合保健功能型茯茶进行感官审评,综合得出D-3(杜仲黑毛茶和纯茶叶黑毛茶以15︰85),S-2(桑叶黑毛茶和纯茶叶黑毛茶以60︰40)是最合适的配比。4.杜仲保健功能型茯茶加工工艺主要参数为:混合毛茶以D-3配比,含梗量10%,汽蒸15 min,渥堆发酵16 h,蒸茶20 s,发花期(前12 d)环境温、湿度分别为25℃和70%,发花后进行干燥除湿,每天升温2℃~3℃,升温历时7天左右,一直升到45℃为止,直至达到出烘水分标准(≤14%)。5.桑叶保健功能型茯茶加工工艺主要参数为:混合毛茶以S-2配比,含梗量8%,汽蒸15 min,渥堆发酵16 h,蒸茶25 s,发花期(前12d)环境温、湿度分别为27℃和75%,发花后进行干燥除湿,每天升温2℃~3℃,升温历时7天左右,一直升到45℃为止,直至达到出烘水分标准(≤14%)。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张喜斌;;杜仲是可以“吃干榨净”的扶贫树种[J];中国林业产业;2017年10期
2 ;专家问诊杜仲 绘制发展蓝图[J];中国林业产业;2017年Z1期
3 于学玲;朱荣誉;孙晓明;;杜仲皮和叶营养成分的分析[J];中草药;1992年03期
4 王俊丽;陈丕铃;;杜仲的研究与应用[J];中草药;1993年12期
5 王景祥;张黎明;楚万照;;杜仲叶和杜仲皮的成分比较[J];中草药;1987年03期
6 王满;;杜仲产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J];中国林业产业;2016年09期
7 刘群华;;药香飘[J];草原;2016年12期
8 冯国茹;李娟;;杜仲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31期
9 周光彦;杜仲皮采剥后商品处理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5年12期
10 张康健;毛小利;陈步锋;文瑞钧;;陕南杜仲的经营现状及前景[J];陕西林业科技;1987年02期
11 林坚;;如何促进杜仲种子萌发并提高发芽率[J];种子世界;1987年06期
12 张康健,陈步峰,刘淑明;陕西扩大栽培杜仲适宜气候生态区域的探讨[J];西北林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13 沈聆苏,杨明星,童建梅,吴志利;杜仲灰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14 ;致富技术与信息[J];江苏林业科技;1989年01期
15 熊殿忠;;杜仲树的诱惑[J];中国农垦;1989年11期
16 续俊文;李东;赵平;;杜仲的化学成分(再报)[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9年02期
17 ;杜仲枝条的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1989年03期
18 李志伟;邵岚;马一博;;现代杜仲产业 蓄势待发——访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封加平[J];中国林业产业;2016年Z1期
19 吴吉龙,张国清;杜仲皮的采剥与加工[J];安徽林业;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益;盛辰;李伟东;蔡宝昌;陆兔林;;杜仲生品、盐品、炭制品化学成分比较研究[A];2014年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暨中药饮片创新发展论坛及协同创新联盟会议会议讲义[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丽丽;杜仲京尼平苷的高效分离及磁载催化转化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2 冯锁民;杜仲化学成分研究及两种新药制剂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乔;杜仲叶和桑叶两种保健功能型茯茶加工工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牟悦兴;杜仲/天然并用胶共混性能研究[D];沈阳化工大学;2018年
3 邹情;杜仲DIRIGENT基因原核表达及功能分析[D];贵州大学;2018年
4 朱远坤;杜仲籽油制备及其内源性抗氧化物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7年
5 吴茜;模拟生长及采后处理对杜仲皮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6 郭满满;杜仲皮、叶及其几种活性成分热分析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7 梁雪娟;杜仲皮有效成分与其内生真菌的相关性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丁奋霞;利用微生物发酵提取杜仲胶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化雪艳;杜仲菌质制备及菌质烘焙食品研制[D];吉首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张振中;一棵树产品缘何化身“摇钱树”?[N];农民日报;2019年
2 耿国彪;杜仲:一棵树擎起一个新兴产业[N];粮油市场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王建新;栽下杜仲 收获希望[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4 章小兵 吴振西;皖南山区药材价格有升有降[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5 李洪军;浅谈杜仲栽培技术与前景[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6 邬时民;惜哉,当作落叶白白浪费[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7 跃伟;六种中药材价扬[N];市场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