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学生专业发展研究
【摘要】:高等农林院校担负着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乡村振兴的重大使命,其根本任务就是持续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培养高素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长期以来,农林高校的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农林专业学习动力不足、服务农林行业的志向不强一直困扰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立足新时代背景,如何把握农科类学生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破除阻碍学生励志农林学科专业的障碍,激励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让学生主动服务现代农业和农村社会的发展,成为农林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论文基于高校人才培养“生源输入—学习过程—就业出口”的逻辑,将学生专业发展要素归为专业学习动力、专业认同度、专业学情、就业契合度四大维度。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分析农科类学生的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专业动力不足、专业认同度较低、专业学情表现欠佳、就业契合度不高等问题是影响农科类专业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直接制约农科类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此,论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农科类学生专业发展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探寻影响学生专业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诸如:社会轻农观念根深蒂固;农业行业吸引力较弱;国家政策支持保护力度不够;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师教学投入不足、学生专业认知能力较差等。并结合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从立足学生实际,完善国家对农科类专业的支持政策;基于农业发展规律,建立新型农科类专业教学体系;以产业需求为契机,探索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以及共同完善学生专业发展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解决高等农林院校学生专业发展问题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