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粉煤灰改性材料对Pb、Cu、Cd污染的修复研究

胡雄飞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程度越来越繁荣,社会工业化程度高,人类活动和生产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各类污染物,其中重金属属于污染后果较为严重的一类。由于重金属进入环境后难以通过环境自身的自净作用去除,亦不可被生物降解,并且由于其具有生物毒性,重金属对人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途径一般是通过接触和食物链的传递。因此,采用有效的方法将重金属的危害性或迁移性降低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粉煤灰的来源主要是通过煤的燃烧产生的飞灰积累,经过改性后会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微小孔道结构,这一结构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大的吸附潜力。本研究中通过使用Na OH改性的电厂粉煤灰对一元和三元体系中的Pb、Cu、Cd进行吸附。通过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比表面积(BET)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新型改性粉煤灰(MFA)的理化特性和结构;利用吸附实验确定了Pb、Cu、Cd在MFA上的最佳吸附条件;利用等温线和动力学分析来解释重金属在MFA上的吸附行为并进一步结合表征了解其吸附机制。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对FA和MFA的各项表征结果对比了粉煤灰改性前后的元素组成、表面微观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可知,经过Na OH改性的FA的光滑圆球型结构被破坏而显示出粗糙多孔的表面,比表面积由1.78 m~2/g增长到32.48 m~2/g,且FA上的官能团如Si-O-Si(Al)、TO_4被破坏生成更多的活性位点。利用MFA在水体中的单一吸附表明,当在50 m L溶液中的投加量为0.1 g,p H值在5附近,预设投加浓度分别为Pb(200 mg/L)、Cu和Cd(100 mg/L),吸附时长为Pb(30min)、Cu(120 min)和Cd(120 min)时,达到吸附饱和时在MFA上的吸附量分别为Pb(49.91mg/g)、Cu(40.88 mg/g)、Cd(38.78 mg/g)。与一元吸附体系相比,三元体系的竞争吸附在相同的吸附条件下Pb、Cu、Cd的平衡吸附量降低,分别为Pb(48.86 mg/g)、Cu(35.19mg/g)、Cd(29.57 mg/g),这表明Pb在MFA优先吸附而Cu、Cd次之,竞争吸附的选择性吸附顺序为PbCuCd。通过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分析表明,Pb、Cu、Cd在单一和竞争吸附体系中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即表明MFA上Pb、Cu、Cd的吸附属于单层的化学吸附;动力学分析表明一元和三元体系下吸附过程均符合拟二阶动力学,即重金属离子在MFA上的吸附是以离子交换作用为主导的。此外,利用有机肥(JF)作为MFA的辅助添加材料来进行土壤重金属的钝化修复。通过MFA和JF的单一和配合使用研究不同的施加方式对土壤中重金属的钝化能力和对土壤质量恢复的影响。对土壤p H、有机质、速效氮磷钾、Mehlich-3(M3)可提取态Pb、Cu、Cd和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并且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如下:添加MFA和JF的土壤中,JF的钝化能力弱于MFA。修复时间延长和钝化剂的使用量增加会对钝化效果产生正向的促进,当MFA的添加量为4%时,经过120天的钝化周期后土壤中M3可提取态Pb、Cu、Cd的含量分别降低了62.7%、47.6%、48.1%,而0.6%的JF添加量可以将M3可提取态Pb、Cu、Cd分别降低32.8%、12.9%、22.8%,而将JF和MFA的组合处理中的JM3处理在效果上优于JF3和MFA3,钝化结束后可以将M3可提取态的Pb、Cu、Cd分别降低67.8%、49.0%、53.5%。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分析表明,JF的辅助添加能够弥补MFA中缺乏土壤营养元素的不足。在p H变化方面,MFA的添加会增加土壤p H,MFA1、MFA2、MFA3在修复120天时可将土壤p H提升超过CK的0.31、0.33和0.39个单位,而添加了JF的MFA处理JM1、JM2、JM3在实验结束时的p H分别比CK高出0.04、0.14和0.19个单位,即JF的添加能够缓冲MFA带来的碱性释放。在酶活性的改善方面,MFA单独使用的前期会造成脲酶产生应激作用而活性有所下降,但随着钝化时间增加重金属含量降低,对酶活性的胁迫降低,脲酶活性在MFA1、MFA2、MFA3处理中分别提升了1.26、1.71和1.87倍。JF1、JF2、JF3处理在钝化结束后对脲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1.33、1.79和2.03倍。JM处理组分别将URE的活性提高了1.94、2.27和2.21倍。ALP活性的提升与URE相似,JM3处理120天的土壤中ALP活性增长至28.78?g?phenol?g~(-1)(soil)?24h~(-1),高于单一MFA3处理的ALP活性。各测定项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p H和CEC与M3可提取态重金属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重金属M3有效态含量与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谢丹,徐仁扣,卞永荣,蒋新;不同体系中不同土壤对Cu(Ⅱ)、Pb(Ⅱ)和Cd(Ⅱ)吸附能力的比较[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2 王吉秀;祖艳群;李元;湛方栋;秦丽;杨静;傅志兴;;玉米和不同蔬菜间套模式对重金属Pb、Cu、Cd累积的影响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11期
3 张茹吉;姚世雅;奥岩松;;土壤表层中的Cu、Cd、Pb的垂直运移规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万雪琴;张帆;王长亮;丁云海;;Cd、Cu、Pb处理下增施氮对巨桉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2年07期
5 黄德乾;王玉军;汪鹏;周东美;;三种不同类型土壤上水稻对Cu、Pb和Cd单一及复合污染的响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6 符柳;张雪玲;阳雨岐;梅丽;傅小红;尚书勇;徐坤;;不同水稻品种生长环境中重金属Pb、Cd富集状况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11期
7 张丽萍;王世亮;余杨;;不同水流速度条件下鄱阳湖典型入湖河流沉积物重金属Cu、Cd、Pb的释放特征[J];山东化工;2020年02期
8 闻海波;李升福;;连云港海域缢蛏中Cu、Pb、Cd的含量分析及评价[J];河北渔业;2015年09期
9 霍礼辉;林志华;尤仲杰;刘广绪;朱东丽;王剑萍;;泥蚶不同组织器官对重金属(Cu、Pb、Cd)的富集规律[J];海洋环境科学;2012年03期
10 苗蕾;郭东龙;;山西运城盐湖区白骨顶羽毛Pb、Cu、Cd的含量及分布[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1 李姝;胡学伟;Nguyen Dinh Trung;莫文锐;宁平;李媛;;钙化好氧颗粒污泥对Pb~(2+)、Cu~(2+)、Cd~(2+)的吸附[J];环境化学;2013年10期
12 符娟林;章明奎;黄昌勇;;长三角和珠三角农业土壤对Pb、Cu、Cd的吸附解吸特性[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13 丁由中,王小明,何利军,汪仁平,谢万树,邵民,John THORBJARNARSON;扬子鳄卵不同部位中的Cu、Zn、Cd和Pb重金属元素分布[J];动物学研究;2001年03期
14 唐建勋;程樟顺;张婕;徐玉花;邢承华;;重金属Pb和Cu对Cd在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组织器官蓄积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11年02期
15 朱丽珺;张金池;胡书燕;俞元春;宰德欣;;Pb~(2+)、Cu~(2+)、Cd~(2+)在胡敏酸上的吸附和竞争吸附[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6期
16 徐应明;梁学峰;孙国红;孙扬;秦旭;王林;;海泡石表面化学特性及其对重金属Pb~(2+)Cd~(2+)Cu~(2+)吸附机理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10期
17 朱丽珺;张金池;俞元春;宰德欣;池杏微;孙慧宇;胡书燕;;胡敏酸吸附重金属Cu~(2+)Pb~(2+)Cd~(2+)的特征及影响因素[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18 葛奇伟;徐永健;葛君远;;象山港养殖区缢蛏和泥蚶的Cu、Cd、Pb含量及其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8期
19 李嫦玲;宗良纲;吴小娟;;南京菊花脑蔬菜地Cd、Pb、Cu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向科;张义贤;;重金属Cd~(2+)Pb~(2+)Cu~(2+)在大麦幼苗体内积累与分布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婷;黄志勇;;菜园土壤中活性重金属(Pb和Cd)的E值测定方法[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海军;李润东;李彦龙;王雷;孔繁霖;可欣;;焚烧飞灰中Pb、Cd、Cu重金属等温挥发动力学实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4 王吉秀;祖艳群;李元;湛方栋;秦丽;杨静;傅志兴;;玉米和不同蔬菜间套模式对重金属Pb、Cu、Cd累积的影响研究[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东芹;宋刚;张迎梅;黄德军;;Pb~(2+)、Cd~(2+)、Cu~(2+)生物积累以及对花背蟾蜍蝌蚪发育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茹淑华;张国印;孙世友;王凌;耿暖;;Cu、Zn、Pb和Cd复合污染对番茄生长和重金属累积规律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广绪;柴雪良;邵艳卿;谢起浪;李尚鲁;林志华;吴信忠;;重金属离子Cu~(2+),Zn~(2+),Pb~(2+),Cd~(2+)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与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毒性效应[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韩美清;王路光;赵琪;卢虹;;复合污染土壤中菠菜对Pb、Cd、Cu、Zn吸收和累积规律的研究[A];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广绪;邵艳卿;柴雪良;;重金属Cu~(2+)、Zn~(2+)、Pb~(2+)、Cd~(2+)对滩涂贝类泥蚶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10 刘广绪;邵艳卿;柴雪良;;重金属Cu~(2+)、Zn~(2+)、Pb~(2+)、Cd~(2+)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精子运动能力、精卵受精能力的毒性作用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11 茹淑华;张国印;孙世友;王凌;耿暖;;蔬菜富集重金属Cu、Zn、Pb和Cd的特征和规律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12 刘琼峰;李明德;段建南;吴海勇;文星;;长沙城郊农田土壤重金属Pb、Cd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3 陈则立;朱华静;张青;冯艳文;;电气石净化处理含Pb~(2+)、Cu~(2+)、Cd~(2+)废水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14 曹立强;;总铬和氰化物对水体中测定重金属元素Zn、Cd、Pb、Cu干扰的探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15 黄占斌;张彤;彭丽成;石宇;章智明;王文萍;;重金属Pb、Cd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16 陈明;;PM2.5滤膜中Pb、Cd、As重金属含量测定[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四章)[C];2014年
17 李鹏;安志装;赵同科;刘宝存;;玉米种植条件下沸石对土壤Cd、Pb含量变化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18 陈慧;蒋煜峰;袁建梅;展惠英;;腐殖酸对污灌土壤中Cu、Cd、Pb、Zn形态影响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19 刘广绪;邵艳卿;柴雪良;杨受保;林志华;;长期低剂量重金属Cu~(2+)、Zn~(2+)、Pb~(2+)、Cd~(2+)对滩涂贝类泥蚶成体滤食率、性腺发育、抗氧化酶系统以及MT基因表达的毒性作用[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0 郑舂霞;王文全;钱翌;蒲红艳;杨新华;;新疆乌鲁木齐市公路两侧大气总悬浮物、Pb~(2+)、Cd~(2+)含量测定及分析[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银玉容;烟曲霉胞外聚合物与水中重金属Cu~(2+)Cd~(2+)和Pb~(2+)的相互作用及机理[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谌金吾;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对重金属Cd、Pb胁迫的响应与修复潜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邓莉萍;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4 鲁宁;硫铁矿冶炼废渣的Pb和Cd释放迁移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5 王长友;东海Cu、Pb、Zn、Cd重金属环境生态效应评价及环境容量估算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韩张雄;钼矿区污染特征及伴生Pb、Cd的稳定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年
7 NGUYEN DINH TRUNG;好氧颗粒污泥对Pb (Ⅱ)、Cu (Ⅱ)和Cd(Ⅱ)吸附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8 曾慎亮;绿色合成纳米铁材料及其修复环境中Pb、Cd和多环芳烃污染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
9 张继舟;污泥源蚓粪及其生物炭对Cd~(2+)/Pb~(2+)的吸附行为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20年
10 谭启玲;土壤、作物及微生物对污泥施用及Pb、Cd污染的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11 类延菊;Cu和Cd对皱纹盘鲍幼鲍的毒性及饲料硒和硫辛酸对其解毒作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12 袁祖丽;Cd, Pb污染对烤烟生理特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13 华玉妹;污泥中Cu、Pb和Zn的生物沥滤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4 杨卓;Cd、Pb、Zn污染潮褐土的植物修复及其强化技术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15 李丽杰;酵母菌对重金属Pb~(2+)的吸附特性、机理及抗性机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20年
16 王美娥;豆磺隆-重金属生态毒理联合效应及分子诊断[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6年
17 韩承华;Cd、Pb、Cu、Zn对3种水生叶菜生长的影响以及Se缓解效果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7年
18 徐勤松;黑藻对水体Cd、Cu、Zn污染的反应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9 杨玉荣;丛枝菌根真菌(AMF)提高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Pb污染的作用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0 罗宇;垃圾焚烧系统中重金属的分配及处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雄飞;粉煤灰改性材料对Pb、Cu、Cd污染的修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年
2 吴泓杉;火炭母草(Polygonum chinense L.)在Cd、Cu和Pb胁迫下的耐性和富集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3 王书莉;Cd~(2+)、Pb~(2+)、Cu~(2+)浓度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其体内富集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2年
4 张頔;聚乙烯亚胺功能化秸秆生物炭对水中Cu~(2+)、Pb~(2+)、Cd~(2+)的吸附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
5 王彬;重金属Cd、Zn、Cu、Pb污染下土壤生物效应及机理[D];西南大学;2008年
6 刘浩明;缢蛏苗种繁育及Cu~(2+)、Cd~(2+)、Pb~(2+)对其生态毒理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张迎新;冻融作用对重金属Pb和Cd在土壤中吸附/解吸作用的影响及其机理[D];吉林大学;2011年
8 贾玉华;三种植物对重金属Cd和Pb抗性及修复潜力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9 魏立华;毛白杨种群对土壤重金属Pb、Cd污染的修复效应[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瑞莉;长毛月见草对Cd、Pb、Cu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D];沈阳大学;2018年
11 刘晶晶;Pb(Ⅱ)、Cu(Ⅱ)、Cd(Ⅱ)在黄土上竞争吸附及解吸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2 寇士伟;重金属Cd、Cu、Pb复合污染对芥菜的胁迫及芥菜对其吸收累积特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3 宫婉婷;聚乙烯醇微塑料对水溶液中Cu~(2+)、Cd~(2+)、Pb~(2+)的吸附研究[D];吉林化工学院;2021年
14 刘坤;有机酸对土壤重金属Pb、Cd的活化及蚯蚓诱导植物修复作用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15 谢丹;水稻土中Cu(Ⅱ)、Pb(Ⅱ)、Cd(Ⅱ)竞争吸附和解吸动力学[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6 周贵宇;关中地区典型设施菜田重金属Cd、Pb污染的修复途径及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17 姜腾达;粘土矿物对水中Pb~(2+)、Cu~(2+)、Cd~(2+)的吸附及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18 杨舒;重金属Cu、Cd、Pb、Zn在人工湿地中的形态分布与转化[D];兰州大学;2011年
19 宋磊;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树脂的制备、性质和对Cu~(2+)、Pb~(2+)和Cd~(2+)吸附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0 高伟;柳枝稷对重金属Cd和Cu以及干旱胁迫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杨琪;“织网”捕捉水中重金属[N];中国科学报;2014年
2 记者 黄辛;一体化修复技术可消弭土壤重金属[N];中国科学报;2013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王俊宁;重金属:飞入寻常百姓家[N];中国科学报;2012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王俊宁;拿什么检测身边的重金属[N];中国科学报;2012年
5 记者 靖晓燕 申云帆;巨菌草、苎麻“吃掉”土壤中的重金属[N];贵州日报;2020年
6 记者 卜叶;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发现华北农田大气重金属沉降量呈下降趋势[N];中国科学报;2021年
7 记者 廖艳霞;原湖铁厂重金属治理项目加速推进[N];湘潭日报;2020年
8 本报记者 李燕京;化妆品中的重金属没那么可怕[N];中国消费者报;2019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高雅丽;重金属离子检测:超浸润材料显神通[N];中国科学报;2018年
10 通讯员 钟梅根 聂小军;分宜县 农田重金属治理显成效[N];新余日报;2019年
11 记者 李洪涛;琴岛 珍贝壳检出重金属“钡”[N];中国消费者报;2018年
12 王志明;蒙古推动涉重金属企业购环责险[N];中国保险报;2011年
13 记者 莫小松;广西最严厉措施整治重金属排放[N];法制日报;2012年
14 记者 莫艳萍;广西“四个一批”整治涉重金属企业和高排放企业[N];广西日报;2012年
15 本报记者 黄永卓;广西化企涉重金属治理动真格[N];中国化工报;2012年
16 记者 李瑞莉;我市重金属企业均实现达标排放[N];泸州日报;2011年
17 记者程颖;涉重金属企业将建立排污台账[N];平顶山日报;2011年
18 本报记者 熊裕华;顿珠:藏药的重金属问题不能一概而论[N];西藏日报(汉);2011年
19 实习记者 范孝发;重点整治重金属排放企业[N];广元日报;2010年
20 记者 李丹;今年环保专项行动 重点整治重金属排放企业[N];四川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