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中国粮食安全研究
【摘要】:
粮食问题至关重要。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自身的努
力与奋斗,基本上解决了国民的温饱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国民的生活水平不
断向小康迈进,食物消费无论是在数量还是结构上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可以说,中国的
粮食安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仍不容忽视,特别是莱斯特·布朗先生(Lester Brown)“2030:
谁来养活中国”一文更是引发了中外学者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作为一个逐渐开放
的发展中大国,在未来至少有四个方面会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是不断增
大的人口规模;二是不断加快的工业化进程;三是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四是贸易自由化
不断推进的国际经济环境。目前,中国加入WTO的谈判即进入实质性阶段。《中美农业协
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加入WTO的努力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中国与欧盟及其他成员
国的谈判或都已完成或正在进行。这一切标志着中国不断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是一个必然
的趋势。在WTO的规则框架下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不仅意味着要受农产品比较优势格局
的影响,而且更要受到WTO规则对农业及其贸易政策的约束。在这样一个约束逐渐严格
的环境中,如何来认识和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正是本文关注所在。本文正是在前人研究
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对于中国如何在WTO规则框架及其可能演变的自由贸易环境下,如
何选择中长期粮食安全战略及进行相应政策调整作进一步研究,以期加深对此问题的认
识。
全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导论。本部分对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作了阐述,
提出了论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可能创新之处作了说明。
第二章,现代粮食安全理论。本部分从粮食安全的根源、内涵、分类及其公共物品属
性及供给方面对粮食安全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
1.粮食安全来源与粮食需求的刚性与粮食供给的不稳定性,其中后者是粮食安全的主
要影响方面。粮食供给的不稳定性源于一系列风险因素。在此,本文根据风险因素的来源
及作用范围对其作了规范的分类,进一步探讨了开放经济所面临的国际贸易风险。
2.完整的粮食安全问题是由其生物含义和政治经济含义共同构成的。生物含义是最基
础的方面,它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即低于或高于营养标准一定范围),才会引发粮食安
全的政治经济含义变化,从而构成真正的粮食安全问题。营养标准及经济行为的指标为考
察粮食安全这一抽象问题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3.粮食安全属于公共物品,因而应由国家来负担。国家会通过农业贸易政策组合的选
择力求在一定成本约束下使粮食风险降至最小。
第三章,中国粮食安全的计量与评价。本部分依据医学研究提供的营养标准,客观评
价了中国粮食安全状况,认为其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是粮食市场价格与总供给关系变动
的相悻说明中国粮食市场中存在风险因素。
第四章,粮食安全的确定性影响因素。本部分从粮食需求增长、粮食生产成本、粮食
比较优势及WTO基本框架约束四方面考察未来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中国粮食安全的确定
环境。
1.人口的增长、市场的发育、收入增长及城市化将使中国粮食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间接消费需求将远远大于直接沧费需求。中国未来粮食问题主要是饲料粮问题。
2.由于农户小规模经营将长期存在,上地密集型的粮食生产成本上涨趋势不可避免。
其中土地的地租和活劳动费用的增大是主要原因。
3在国际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趋势中,己呈现正保护格局的粮食的潜在比较优势将不
断下降,国际竟争力不断减弱。
4.WTO的规则框架将严格约柬农业及粮食贸易保护的总量与措施空间。
以上因素将会大大提高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成本与代价。
第五童,粮食自给率与粮食安全。作为一个国际粮食市场大国,中国的进口增长将会
拉动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从而起到自动进口关税保护作用。本部分运用一个关于粮食供给、
需求与价格的非线性动态模型模拟分析到2030年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中中国粮食需求、供
给、粮食自给率及社会福利的变化状况。粮食自给与自由贸易两种状况模拟结果的对比分
析表明,自由贸易并不会显著降低中国粮食自给率,从而不会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第六章,贸易自由化进程中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因素辨识。本部分从国内及国际贸易两
方面分析了可能对中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的风险因素。国内的风险主要来源于粮食生产潜
力的削弱。在中国未来粮食及进口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本部分着重考察了国际粮食贸
易中中国粮食安全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国际粮食市场的供给能力,中国的粮食购买力和粮
食贸易风险的可能性,从而认为,中国可以运用而并非单纯依赖国际粮食市场来保障粮食
安全。
第七章,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中国粮食安全战略。本部分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认为中
国在未来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可以运用国际粮食市场来保障粮食安全,但必须针对上述凤
险因素采取一系列战略组合以使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