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保锋;孙景梅;栾明宝;张东;;不同玉米品种生育期内含氮率的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
2 |
米国华,汤利,张福锁;两种熟相小麦籽粒建成期的氮素吸收与转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3 |
陈新平,周金池,王兴仁,张福锁;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氮营养效率的差异[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4 |
汪自强,陶秀明,董明远;不同供钾水平下春大豆的氮积累和利用[J];中国农业科学;1997年05期 |
5 |
程建峰;蒋海燕;潘晓云;戴廷波;曹卫星;;施氮量对不同氮效率水稻花后干物质和氮积累与转运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06期 |
6 |
赵万春,高翔,董剑;氮肥对杂交小麦组织氮转运及其杂种优势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年04期 |
7 |
荆奇,戴廷波,姜东,曹卫星;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的生态变异及与植株氮转化的关系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5年07期 |
8 |
丁洪,郭庆元;氮肥对不同品种大豆氮积累和产量品质的影响[J];土壤通报;1995年01期 |
9 |
赵万春,高翔,鱼昌为,王红;杂交小麦组织氮积累及含量的杂种优势[J];麦类作物学报;2004年04期 |
10 |
同延安;赵营;赵护兵;樊红柱;;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年01期 |
11 |
陈刚;孙国荣;彭永臻;马东辉;岳中辉;那守海;阎秀峰;;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人工草地氮素积累对松嫩盐碱草地植被演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年05期 |
12 |
赵万春,DAVIDGB,OBRIENL;小麦组织氮的积累与分配及其相关性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
13 |
顾长善,朱新开,李国生,朱冬梅,韦洪珍,郭文善;拔节与孕穗肥比例对中筋小麦氮营养、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年02期 |
14 |
郭战玲,沈阿林;小麦氮营养效率的种间差异与机理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
15 |
沈建辉,戴廷波,荆奇,姜东,曹卫星,郭文善,王龙俊;施氮时期对专用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运转及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4年01期 |
16 |
王绍华,吉志军,刘胜环,丁艳锋,曹卫星;水稻氮素供需差与不同叶位叶片氮转运和衰老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11期 |
17 |
叶利庭;吕华军;宋文静;图尔迪;沈其荣;张亚丽;;不同氮效率水稻生育后期氮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特征[J];土壤学报;2011年01期 |
18 |
边秀芝,阎晓艳,张大光;玉米自交系的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吸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9 |
刘辉;赵竹青;;植物氮营养高效基因型筛选指标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
20 |
张国平,陈锦新,蔡仁祥;氮肥运筹和烯效唑对小麦干物质和氮积累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8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