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Aroclor 1254对小鼠生殖毒理的研究

马保华  
【摘要】: 以小鼠为动物模型,研究了类二噁英多氯联苯的典型代表物质——Aroclor 1254对母鼠卵子发生、受精和附植前胚胎体内发育毒性,公鼠精子发生毒性,以及对精子受精能力和受精卵体内发育的毒性。结合卵巢和子宫、以及睾丸和附睾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分析可能的毒性机理。研究采用Aroclor 1254标准品,用灭菌花生油稀释后腹腔注射染毒,染毒剂量为1/10、1/50、1/250和1/1250 LD_(50),对照组注射花生油。给性成熟期、断奶期母鼠及公鼠染毒使其直接接触Aroclor 1254;给哺乳母鼠和妊娠母鼠染毒,使哺乳仔鼠和胎儿间接接触Aroclor 1254。 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各时期接触Aroclor 1254的母鼠排卵数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性成熟期和胎儿期开始接触1/10 LD_(50) Aroclor 1254母鼠排卵数显著下降,其他各染毒组小鼠受精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卵巢的组织病理学观察认为,母鼠的排卵数减少是由于卵泡发育过程中出现闭锁退化的结果。卵母细胞如能完成受精过程,大部分受精卵都能完成第一次卵裂,发育到2-细胞胚。但性成熟期和胎儿期开始接触1/10 LD_(50) Aroclor 1254母鼠卵母细胞受精率显著下降,其他各染毒组母鼠受精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Aroclor 1254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2-细胞胚胎的进一步发育过程中,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胚胎发育为桑椹胚和囊胚的比率显著下降,而发育延迟胚和退化变性胚比率显著升高。其主要原因在于Aroclor 1254的直接毒性作用和生殖器官的结构异常、炎性反应及细胞的病理学变化,不能支持胚胎正常发育,使已经卵裂的2-细胞胚发育为桑椹胚和囊胚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导致发育停止或退化变性。另外,受影响母鼠胚胎发育过程中卵巢上出现卵泡发育和黄体发育受阻,可能构成胚胎发育受阻和发育中退化的部分原因。 由于Aroclor 1254的毒性作用,导致性成熟期公鼠的睾丸结构和细胞的病变,对精子发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球形精子细胞发育和精子的最后成熟过程。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精子活力显著降低,畸形精子和顶体异常精子比率显著升高,而对精子密度受影响程度较小。断奶期开始接触Aroclor 1254的直接毒性作用及其导致的性腺病变,影响精母细胞的物质贮存和成熟分裂,以及球形精子细胞发育和精子最后成熟过程,使1/10 LD_(50)染毒组公鼠精子密度显著降低,而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精子活力显著降低,畸形精子和顶体异常精子比率显著增加。哺乳期和胎儿期开始接触Aroclor 1254的公鼠,生殖细胞的分裂增殖和精母细胞的物质贮存障碍使进入成熟期的生殖细胞数量减少,精子密度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明显下降。由于经胎盘及乳汁转运到胎儿和仔鼠的Aroclor 1254的量相对较低,未造成性腺的明显病理变化,使精子形态质量受影响程度明显减小。 用性成熟期接触Aroclor 1254的公鼠与未染毒正常母鼠进行配种的研究结果表明, Aroc lor 1254对小鼠生殖毒理的研究 随着公鼠染毒剂量的增加受精率和受精卵第一次卵裂率下降并延迟。在2一细胞胚的进一 步发育中,仍出现发育延迟及发育退化现象,使桑堪胚和囊胚发育率显著降低。 主要结论: (1)首次系统地从性成熟期、断奶期、哺乳期和胎儿期等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开始, 以不同染毒剂量使小鼠接触AroClor 1254,研究了Aroc1oI’ 1254对母鼠卵子发生、受精 和附植前胚胎体内发育、以及公鼠的精子发生毒理。 (2)首次以排卵数、受精率、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率、桑堪胚发育率、囊胚~孵化胚 发育率、以及发育延迟胚和退化变性胚的比率,对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接触不同剂量 AroClor 1254对小鼠卵子发生、受精和附植前胚胎体内发育毒性进行系统定量。证明受 影响母鼠卵子发生、受精及胚胎发育毒性存在剂量一效应关系及与个体发育阶段相关的效 应特点。 (3)首次以个体发育不同时期接触Aroclor 1254母鼠的卵巢、子宫的组织病理学研 究结果对卵子发生、受精和附植前胚胎体内发育毒性机理进行定性。证明毒性作用与 Aroclor 1254对卵泡发育和黄体成熟的干扰和对子宫组织的侵害有关。 (4)首次以输精管精子相对密度、精子活力、畸形精子比率和顶体异常精子比率,对 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开始接触不同剂量Aroclor 1254对小鼠精子发生毒性进行定量。证 明Aroclor 1254对精子发生的毒性存在明显的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及与个体发育阶段相关 的效应特点。 (5)首次以个体发育不同时期接触AroCI叮1254公鼠的翠丸、附翠的组织病理学研 究结果对对精子发生毒性机理进行定性。证明精子密度、活力及形态异常与所处性腺器 官的相应病理变化有关。 (6)首次证明用接触Arodor 1254的公鼠与正常母鼠进行配种后,受精率和受精卵 第一次卵裂率显著下降,胚胎正常发育率显著下降。(7)证明不同发育阶段接触AroClor 1254的小鼠,在内脏器官出现组织病理学变化,并存在剂量一效应变化规律和发育时期- 效应变化特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玉美;班睿;;贵阳市花溪河水体及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污染状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2 曹磊;韩彬;郑立;杨东方;王小如;孙丕喜;;桑沟湾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J];海洋科学;2011年04期
3 方浩;吕颂辉;马方方;滕德强;;多氯联苯对2种微藻的急性毒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4 孙向辉;滕应;骆永明;涂晨;李振高;;多氯联苯在紫花苜蓿体内的积累、分布及形态[J];土壤;2011年04期
5 王莹;仇雁翎;费勇;李力;朱志良;赵建夫;姚恩亲;姚玉鑫;;养殖鳜鱼体内典型有机氯化合物的检测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初探[J];环境科学;2011年08期
6 李志勇;;大气中多氯联苯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7 邓绍坡;骆永明;宋静;滕应;陈永山;;典型地区多介质环境中多氯联苯、镉致癌风险评估[J];土壤学报;2011年04期
8 刘刚;;硫丹将全球禁用 将对我国相关农药企业的产销产生影响[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3期
9 ;农业三新[J];福建农业;2011年08期
10 阮金山;钟硕良;林后祥;杨妙峰;郑盛华;钱小明;;福建连江县东南部海域养殖贝类质量安全评估[J];福建水产;2011年02期
11 金健;陈惠岷;周雪海;;即食苍南鱼饼的研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年09期
12 陶宏林;单爱琴;孙晓菲;;京杭运河(徐州段)表层沉积物中PCBs污染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13 滕应;李秀芬;潘澄;马文亭;宋静;刘五星;李振高;吴龙华;陈梦舫;骆永明;;土壤及场地持久性有机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发展及应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年03期
14 姜琪;;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前景[J];农业网络信息;2011年07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凤菊;吴霞;;纳米银-多氯联苯共振光散射光谱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尹文华;吴丞往;方力;张安平;;纤维素和直链淀粉手性固定相分离多氯联苯[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开;李通化;唐凯临;;Kernel PLS用于多氯联苯气相色谱保留行为的预测[A];第四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傅建捷;王亚韡;江桂斌;;台州湾海产品中PCBs与PBDEs现状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段宇;;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多氯联苯对衰老及2型糖尿病促形成作用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庄惠生;陈寒玉;;环境优先污染物多氯联苯的实时荧光免疫PCR检测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志英;张东霞;余瑾雯;薛林科;杜新贞;;苯基官能化的MSU作为SPME新型涂层吸附水样中的多氯联苯[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俞苏霞;柴剑荣;蒋世熙;张幸;;人乳中多氯联苯的测定[A];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建院55周年院庆论文专辑[C];2005年
9 吴明媛;;多氯联苯的性质、危害及在环境中的迁移[A];广西水产研究所论文集(2001—2005)[C];2006年
10 赵高峰;徐盈;;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在废旧变压器拆卸场的释放及生物转移[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保华;Aroclor 1254对小鼠生殖毒理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杨奇;Aroclor 1254对3种成纤维细胞的毒性及绵羊ES细胞的分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3 史永富;多氯联苯在生物体内羟基化代谢研究及其代谢产物毒理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青;多氯联苯(PCBs)气相色谱多柱互补分离与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5 李春雷;广州市及附近地区大气中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时空分布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6 张志;中国大气和土壤中多氯联苯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张志;中国大气和土壤中多氯联苯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陈来国;广州市大气环境中多溴联苯醚(PBDEs)和多氯联苯(PCBs)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9 高军;长江三角洲典型污染农田土壤多氯联苯分布、微生物效应和生物修复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孙俊玲;北京市大气环境中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和气—粒分配行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华;鱼油中痕量多氯联苯分析方法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2 耿存珍;青岛地区土壤和大气颗粒物中含氯有机物污染物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3 方堃;海洋微藻对多氯联苯的吸附作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4 陈颖;城市河流重金属与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王冬;多氯联苯(PCBs)的环境生态毒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周海燕;北京城区大气中有机卤素污染物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7 刘宏;羟丙基-β-环糊精对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洗脱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李静;Ni/Fe及纳米Ni/Fe对多氯联苯的催化脱氯[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9 范丽丽;松花江流域底泥沉积物中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赵世岩;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PCBs和PBDEs的电催化还原脱卤[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铮;关注药物致畸隐患 重视生殖毒理研究[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江南;浙江正在清除多氯联苯[N];人民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敖娟;警惕电暖气中的多氯联苯危害[N];中国建材报;2005年
4 ;日本拟取消《化学物质控制法》公告[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5 姚文;浙江示范处置多氯联苯[N];中国化工报;2007年
6 实习记者 陈治国;我国首个POPs公约履约示范项目启动[N];中国电力报;2006年
7 苏燕;多氯联苯影响大脑发育[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记者 苟慧智;电力行业全力清剿多氯联苯[N];中国电力报;2005年
9 沈阳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总工程师 刘振山;警惕多氯联苯给人体带来的危害[N];中国环境报;2004年
10 ;多氯联苯借鱼和肉“伤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