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
【摘要】:学科、专业:农业经济管理 研究方向:农村小城镇建设与管理
博士研究生:许 玲 导 师:陈宗兴教授
在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的背景下,小城镇作为城乡之间的中转站和联系的纽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镇处在一定的经济区域中,受到大城市的辐射、扩散和周围农村腹地的双重影响,加之其自身的农村城市化发展过程,它们的发展,对区域城镇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城乡一体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出现了诸如人口管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严重问题。
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学及城镇化理论对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镇及其发展机制进行了探讨,利用系统及区域的观点,将小城镇放进大城市——小城镇——农村腹地共同构成的经济区域中,研究了这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对策和途径。
全文由八章主体内容构成。
一、导论
首先介绍了论文研究的国际和国内的现实背景、理论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进而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动态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综述和评价,明确了研究的重点;最后,就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创新之处和文章的框架结构进行了说明。
二、相关概念界定
首先对小城镇概念进行界定。在分析讨论小城镇的内涵、几种有关小城镇的概念、小城镇的经济特征、地位与作用、国外小城镇建设的经验与发展趋势等的基础上,本文中小城镇概念界定为:小城镇包括四类,县城(县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其他建制镇和有一定规模的集镇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的卫星城镇。然后进行了大城市周边地区的界定。探讨了大城市周边地区的概念、主要特点和地域范围。
三、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发展相关理论
本章介绍了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学这两大对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发展影响较大的理论。在城镇化理论中阐述了城镇化的含义、进程与特点、主要形式和动力机制及相关因素,在对世界、中国城镇化发展分析基础上明确了中国重点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化道路。在区域经济学理论中论述了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前者包括区域空间结构模式、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和空间近邻效应,后者包括区域增长极和点轴开发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最后,对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郊区化的理论和发展模式进行了论述。
四、小城镇的特点、发展模式、动力及其存在问题
WP=6
本章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发展特点、发展的类型(包括区位发展类型和基本职能类型)、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研究了我国小城镇的两个发展动力:外因和内因,总结了我国小城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的分析研究
首先考察了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的发展背景、社会经济及空间发展特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难点分析。进而分析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机制,包括外在因素(大城市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变化对这一区域内小城镇的影响)、内在因素(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自身发展的动力因素)和控制因素(相关政策、制度的影响)。然后,进行了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区位分析,包括城乡网络区位分析、宏观经济区位、微观经济区位和市场区位分析、交通区位分析和生态位分析。
六、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
本章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是周边小城镇的产业发展与经济分析,包括经济发展模式、小城镇产业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周边小城镇特色经济。第二是周边小城镇的职能研究,包括周边小城镇功能的形成和发展、职能演变的条件、职能的模式对比、职能变化带来的相应要求、功能定位分析。第三是周边小城镇的性质分析,包括确定小城镇性质的依据、定小城镇性质的方法研究。第四是周边小城镇空间结构分析,介绍了城镇空间发展的结构、城镇群体空间结构和周边小城镇的空间层次整合。
七、实例研究——西安都市圈周边地区小城镇发展
探讨了西安都市圈发展设想、西安都市圈周边城镇职能定位和西安中心城区与周边小城镇的功能整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西安周边小城镇发展的实例研究(包括新丰镇、灞桥镇、东大镇、引镇)。
八 、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的发展对策
讨论了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思考、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政策建议。
|
|
|
|
1 |
朱晓丹;纪晓岚;;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发展动因探析——以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为例[J];江南论坛;2011年08期 |
2 |
陈恺龙,彭震伟;上海半城市化地区小城镇透视[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3 |
仇保兴;小城镇不能“克隆”大城市[J];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07期 |
4 |
董式珪;积极发展小城镇和劳动就业[J];中州学刊;1982年03期 |
5 |
郑晓幸,彭云辉;对小城镇热潮的几点思考──兼论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J];理论前沿;1997年05期 |
6 |
李廉水;我国小城镇的大趋势[J];齐鲁学刊;1986年06期 |
7 |
李廉水;论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中心由大城市向小城镇转移的趋势[J];河北学刊;1987年03期 |
8 |
杨贵庆,熊健,惠宇;市场经济体制下江南地区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的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以无锡县洛社镇为例[J];城市规划;1994年04期 |
9 |
央吉,王春林,底书贵;小城镇建设与人口[J];人口与经济;1985年05期 |
10 |
郑静,陈革;论大城市、小城镇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对当前城市化政策的思考[J];规划师;2000年05期 |
11 |
张文范;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建设[J];中国改革;1994年09期 |
12 |
费孝通,杜润生,艾丰,丁宁宁,温铁军;小城镇建设的深入及西部开发——第二届“小城镇大战略高级研讨会”小辑[J];小城镇建设;2000年05期 |
13 |
蔡继明,周炳林;小城镇还是大都市: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10期 |
14 |
;小城镇不应该是中国城市化的重点[J];创新科技;2003年01期 |
15 |
黄汇;兴奋 思索 期盼[J];小城镇建设;2004年02期 |
16 |
严正;小城镇还是大城市——论中国城市化战略的选择[J];东南学术;2004年01期 |
17 |
王永作;大城市、小城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城市研究;1999年03期 |
18 |
赵翠清;制约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因素分析[J];经济工作导刊;2003年23期 |
19 |
刘敏;从世界城市化潮流看小城镇的发展趋势[J];甘肃社会科学;1987年03期 |
20 |
杨贵庆,熊健,惠宇;市场经济体制下江南地区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的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以无锡县洛社镇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199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