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山羊交互异种核移植研究
【摘要】:本实验在对小鼠卵母细胞激活及孤雌胚体外发育, 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激活及孤雌胚体外发育条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以小鼠(山羊)颗粒细胞作为供核细胞,以山羊(小鼠)MⅡ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核细胞进行了异种核移植研究。得到如下结果与结论:
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激活
以7%乙醇激活(6min,7min和8min)成熟的小鼠卵母细胞,将激活后的卵母细胞分别置入预平衡的培养液中(CZB、KSOM、M199)培养。结果发现:卵母细胞激活率随着激活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同时卵母细胞的碎裂率亦随之提高。7min和8min组卵母细胞激活率显著高于6min组(P0.05),而7min和8min处理组差异不显著。因此小鼠卵母细胞激活时间以7min为宜。
离子霉素(5min)联合6-DMAP(3h,4h和5h)进行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将激活后的卵母细胞分别放入预平衡的培养液中(CZB、KSOM、M199)培养。结果发现:离子霉素联合6-DMAP可显著提高小鼠卵母细胞的激活率。随着激活时间的延长,碎裂率亦增加,说明激活时间以4h为宜。
用7%乙醇激活(7min)的卵母细胞在三种培养液(CZB,KSOM,M199)进行培养。结果表明,CZB中卵裂率最高(71.2%),其次为KSOM(65.4%), M199(53.3%)最低,其中CZB与M199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囊胚率发育方面,CZB组最高(23.8%),而M199组(7.0%)最低,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KSOM组(17.1%)结果则介于二者之间。说明CZB作为小鼠激活胚培养液较为理想。
用离子霉素+6-DMAP激活(4h)的卵母细胞在三种培养液(CZB,KSOM,M199)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在KSOM中卵裂率最高(82%),其次为CZB(80%),M199(75.4%)最低,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囊胚率发育方面,以CZB组为最高(32.5%),而M199组(12.3%)最低,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KSOM组结果则介于二者之间(27.2%)。说明在离子霉素+6-DMAP激活条件下,CZB和KSOM均可用于小鼠激活胚体外培养。
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
在基础培养液中(M199)添加5%、10% FBS或5%、10% EGS后,山羊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成熟率均得到显著提高,分别为66.2%,72.2%和68.8%,71.5%。说明添加血清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有一定影响。
以M199+10%FBS为基础液,添加不同激素和因子(FBS,FSH,LH,EGF,HMG)后,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有所提高。说明添加激素和因子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有利。
山羊卵母细胞孤雌激活
WP=8
在室温下(25℃)对山羊卵母细胞进行激活处理(3h,4h,5h),结果卵裂率分别为2.5%,4.2%和2.9%,无囊胚发育。说明温度激活不宜作为山羊卵母细胞激活的方法。
7%乙醇联合6-DMAP/6-DMAP-CB尽管可部分激活山羊卵母细胞,但囊胚发育率较低(0%~5.2%),因此, 亦不宜作为山羊卵母细胞激活的方法。
离子霉素(5min)联合 6-DMAP/6-DMAP-CB处理3~5h,可以获得较高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 尤其以离子霉素(5min)+ 6-DMAP-CB(4h)程序囊胚发育率最高(43.0%)。
小鼠-山羊异种核移植研究
在离子霉素+ 6-DMAP-CB激活程序中,激活时间对鼠-羊核移胚的卵裂率和囊胚率有很大影响。在卵裂率上,激活4小时效果最好,卵裂率最高(67.5%),但与其它组间无差异显著性。在囊胚率发育上,激活3h(16.4%)和4h组(22.2%)显著高于5h组(8.6%)(P0.05)。说明,核移胚的最适激活时间以4h为宜。
将激活后的鼠-羊核移胚在含5%FBS mCR1aa或5%FBS mCR1aa + 颗粒细胞单层的培养液中培养,卵裂率(79.5%和77.4%)和囊胚发育率(15.3%和19.2%)均高于mCR1aa组的卵裂率(64.5%)和囊胚发育率(7.1%)。说明共培养系统对核移胚体外发育有利。
以小鼠颗粒细胞为供核细胞,山羊去核卵母细胞为受核细胞进行核移植。结果发现,鼠-羊胚的卵裂率为67.5%,囊胚发育率为24.1%,均低于羊-羊核移植的卵裂率(75%)和囊胚发育率(46.7%)。说明异种动物核移植并不完全等同于同种动物核移植。
山羊-小鼠异种核移植研究
以山羊颗粒细胞为供核细胞,小鼠去核卵母细胞为受核细胞进行核移植,结果发现,羊-鼠胚的卵裂率为52.5%,囊胚发育率为11.9%,但均低于鼠-鼠核移植的卵裂率(71.3%)和囊胚发育率(35.1%)。说明异种动物核移植并不完全等同于同种动物核移植。
不同培养液(CZB,CZB+GC;KSOM,KSOM+GC;M199,M199+GC)中,核移胚的卵裂率相似,但在囊胚发育率上存在显著差异,以CZB+GC组发育率最高(13.3%),M199最低(2.4%)。说明CZB+GC是山羊-小鼠胚体外发育的适宜培养系统。
|
|
|
|
1 |
;核移植技术可望复制人体器官[J];国外科技动态;1999年11期 |
2 |
胡军和,杨春荣,窦忠英;无透明带核移植技术[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5年02期 |
3 |
刘厚奇;王静;;治疗性克隆的研究现状和前景[J];自然杂志;2005年06期 |
4 |
刘愿;孟小倩;李秋艳;潘维锋;刘树真;;鼠无透明带核移植技术[J];生命的化学;2010年06期 |
5 |
陈筱侠;用核移植技术获得表达人凝血因子Ⅸ的转基因绵羊[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8年02期 |
6 |
徐营,杨利国;核移植技术研究进展[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2年01期 |
7 |
;鱼类细胞核移植技术[J];动物学杂志;1975年02期 |
8 |
朱华萍,杨贵忠,万东君;猕猴核移植研究进展及前景(续完)[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2年08期 |
9 |
周琪;利用核移植技术建立哺乳类动物模型[J];科技导报;2004年02期 |
10 |
庄广伦!510080广州;辅助生育技术的新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年04期 |
11 |
陈大元;动物克隆研究的现状[J];科学中国人;2002年09期 |
12 |
张树庸;世界上第一匹克隆马诞生[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4年01期 |
13 |
栾维民,王恒,王利民;两栖动物核移植技术[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14 |
刘建忠,李宁,熊远著,朱庆鸿;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研究现状[J];生物技术通报;1999年01期 |
15 |
;克隆人天障难越[J];国外科技动态;2003年05期 |
16 |
;克隆人天障难越[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3年06期 |
17 |
杜春松;遍及全球的生物大战[J];中学生物教学;2004年10期 |
18 |
向祖琼,曹文雷;首届祖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生殖医学研讨会内容简介[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1年01期 |
19 |
方细堂;克隆羊“多莉”的启示——谈科研选题的重要性[J];医学与哲学;1997年07期 |
20 |
徐士清;基因工程与21世纪养猪业[J];浙江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
|